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赏秋之旅--观北方大丹霞,游赤城朝阳观

(2010-10-13 13:41:36)
标签:

赤城

赤城滴水崖

赤城朝阳观

丹霞地貌

分类: 华夏山河娇

赏秋之旅--观北方大丹霞,游赤城朝阳观

 

    河北赤城的名称来源于县志记载:“城东二里,山石多赤,望之若雉堞(红色城堡),故以名城”,“日照山石,红光笼城”,又名霞城。北方人把峭壁称作“嵯”(音cha)。其字有形容山势巍峨的意思。四十里长嵯位于河北省赤城县与北京市交界处的巍巍群山之中,自赤城县样田乡老东山至后城镇朝阳观绵延四十里,蔚为壮观。中国城市设计院旅游规划设计中心的专家们为赤城县作旅游规划时提出,后城赤壁丹霞——四十里长嵯为丹霞地貌,北方极为少见,称之为北方大丹霞。迤俪南北四十里长嵯的最南端便是滴水崖。

 

2、远眺滴水崖赏秋之旅--观北方大丹霞,游赤城朝阳观

 

    赤城滴水崖距北京约120公里,距延庆边缘的白河堡水库约30公里。滴水崖有“幽燕第一峰”之称,通体是一整块高600多米的摩天巨石,道观便凿于石壁之上。红褐色的巨石突起于公路北侧,几乎与地面垂直,峭如刀削。巨石的周围并无其它山脉与之相连,好似“万丈高楼平地起”一样,站在半山腰的朝阳观南望,是白河流域平整的农田,再向南便是北京北部著名的山脉-军都山。崖头有一洞,名叫碧落洞,洞中玉泉终年滴水,隆冬不冻,滴水崖由此得名。

    现在张家口市、赤城县、后城镇镇政府联合修路,山下加油站有专人售票(10元每人)。沿窄小的山路可以把车开到距公路约1公里的崖下,然后沿台阶向朝阳观攀登,不多时便可到达道观的山门。

 

3、

赏秋之旅--观北方大丹霞,游赤城朝阳观

 

4、
赏秋之旅--观北方大丹霞,游赤城朝阳观

 

5、
赏秋之旅--观北方大丹霞,游赤城朝阳观

6、
赏秋之旅--观北方大丹霞,游赤城朝阳观

7、
赏秋之旅--观北方大丹霞,游赤城朝阳观

 

8、
赏秋之旅--观北方大丹霞,游赤城朝阳观

9、
赏秋之旅--观北方大丹霞,游赤城朝阳观

10、滴水崖东面山坡峭壁上有一石洞,洞东石崖上刻有“关外名山”、洞西刻有“壁立万仞”,顶额刻“维塞奇观”字大约五尺见方。

赏秋之旅--观北方大丹霞,游赤城朝阳观

 

    朝阳观位于滴水崖半山腰上,于明嘉靖三十年开始修建,经过5年多的大规模开凿,1557年初竣工。传说,施工的民工光食盐就吃掉7200公斤,可见消耗之巨。由于滴水崖山势巍峨,当曙色初启,大地还在朦胧之中,惟此崖上开凿的道观独得一片朝阳,故名朝阳观。明文学家、书画家徐文长曾题诗:“朝阳道观一石悬,滴水孤崖百丈边;余气出关连大漠,长风吹壁立青天。”
     朝阳观,虽称之为观,但观内却是既有大雄宝殿、千佛洞等佛教洞窟,也有泰山殿、三官殿等道教洞窟,还在三教殿内供有儒家孔子的雕像。这种三教合一,多种崇拜的现象,是张家口一带特有的文化特色。

 

11、山门赏秋之旅--观北方大丹霞,游赤城朝阳观

 

12、峭壁上的房子
赏秋之旅--观北方大丹霞,游赤城朝阳观

13、峭壁上的钻孔,应为开凿洞窟时留下的
赏秋之旅--观北方大丹霞,游赤城朝阳观

 

14、赏秋之旅--观北方大丹霞,游赤城朝阳观

 

15、未完工程?
赏秋之旅--观北方大丹霞,游赤城朝阳观

 

16、香炉与功德碑
赏秋之旅--观北方大丹霞,游赤城朝阳观  
17、
赏秋之旅--观北方大丹霞,游赤城朝阳观

18、通往上层洞窟的石梯
赏秋之旅--观北方大丹霞,游赤城朝阳观

 

19、由下往上看
赏秋之旅--观北方大丹霞,游赤城朝阳观

20、由上向下看
赏秋之旅--观北方大丹霞,游赤城朝阳观

21、赏秋之旅--观北方大丹霞,游赤城朝阳观

 

22、
赏秋之旅--观北方大丹霞,游赤城朝阳观  
23、
赏秋之旅--观北方大丹霞,游赤城朝阳观

24、石窟顶板赏秋之旅--观北方大丹霞,游赤城朝阳观

 

25、赏秋之旅--观北方大丹霞,游赤城朝阳观

 

26、赏秋之旅--观北方大丹霞,游赤城朝阳观

 

27、赏秋之旅--观北方大丹霞,游赤城朝阳观

 

28、
赏秋之旅--观北方大丹霞,游赤城朝阳观

 

29、回望赏秋之旅--观北方大丹霞,游赤城朝阳观

 

30、山下路旁的黄土断面
赏秋之旅--观北方大丹霞,游赤城朝阳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