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世博--美洲馆、大洋洲馆、非洲馆

标签:
上海世博会美洲馆大洋洲馆非洲馆建筑 |
分类: 华夏山河娇 |
美洲部分
加拿大馆--宜居城市,包容、可持续性、创造性。展馆由三幢大型几何体建筑组成,外部墙体将由一种特殊的温室绿叶植物覆盖,雨水也将被排水系统回收,建筑上处处体现了可回收利用的技术。
美国馆--拥抱挑战。是未来美国城市的缩影,包括了清洁能源、绿色空间和屋顶花园等元素,通过多维模式和高科技手段,讲述坚持不懈、创新以及社区建设的故事。
阿根廷馆
哥伦比亚馆--激情哥伦比亚,活力都市。展馆外墙的“高塔”上布满各种蝴蝶装饰,别具热带风情。馆内设有“太平洋地区”、“加勒比地区”、“安第斯地区”、“奥里诺科河地区”、“亚马孙地区”等展区
巴西馆--动感都市,活力巴西。巴西馆的设计灵感来自北京奥运会的鸟巢,展馆使用可回收木材作为装饰材料,是一个“碧绿的鸟巢”,也宛如繁密茂盛的热带丛林。
秘鲁馆--食物哺育城市。展馆采用两种秘鲁城市历史中最重要的建筑材料--竹子和泥土。外部以竹竿为装饰,在交织的缝隙中让光线透过。秘鲁馆核心设计为一个用金属材料制作的占地25平方米的平顶金字塔。
墨西哥馆-- 更好的生活。墨西哥馆是一座由“风筝”组成的奇幻世界。“风筝”的支撑柱上布满小孔,会喷出清凉的水汽。
智利馆--新城市的萌芽。从空中俯视,展馆呈不规则波浪起伏状,形如“水晶杯”。建筑主体由钢结构和玻璃墙构成,类似木桩的棕色长方体穿越整个“水晶杯”,长方体的侧端构成智利馆的出入口。
委内瑞拉馆--美好的生活创造美好的城市。建筑结构源于数学中神奇的“莫比斯环”的和无限延伸结构的“克莱因瓶”概念,“莫比斯环”是一种没有内外之分的空间划分,亦即正面之中有反面,反面之中有正面。展馆的入口台阶来源于委内瑞拉传统的民居,委内瑞拉馆将这些特色建筑配上博尔赫斯诗歌的意境,让所有参观者了解委内瑞拉自由、融合的文化风格。
大洋洲部分
澳大利亚馆--畅想之洲。展馆流畅的雕塑式外形如澳大利亚旷野上绵延起伏的弧形岩石。外墙釆用特殊的耐风化钢覆层材料,幕墙的颜色随时间的推移日渐加深,最终形成浓重的红赭石色,宛如澳大利亚内陆的红土。
新西兰馆-- 自然之城:生活在天与地之间。展馆从形状上来看像一个梯形,前低后高,参观者可以顺着坡度一直走入展馆后端。屋顶将是一座名副其实的植物园,布满新西兰特有或擅长栽种的植物、花卉、水果和农产品。
非洲部分
非洲联合馆--由1万多件钢结构搭起的非洲联合馆已挺立在世博园区内。树木、沙漠、海鸥、动物、建筑……这些富有强烈非洲特征的元素将呈现在非洲联合馆的外立面上,勾勒出非洲大陆独具多样性的风貌,展现非洲的古老文明和勃勃生机。
安哥拉馆--展馆外墙以非洲木雕为装饰,张扬安哥拉的民族特色。
阿尔及利亚馆--父辈的屋子。展馆形状整体借鉴了阿尔及利亚城市建筑遗产—卡什巴旧城区的要素,充分展示了北非和阿尔及利亚传统的建筑风格。
突尼斯馆--融入自然的热力之都。展馆运用了对称的高大拱券式门洞、欧洲城堡、传统花形等传统建筑元素。侧立面运用光栅板体现突尼斯传统和现代城市的不同风貌。
埃及馆-- 开罗,世界之母。展馆外观以黑白两色为主色调,现代感十足。馆内展示空间以开放式的半弧形隔开,以丰富的实物展品、影片、图片等呈现埃及悠久的历史。
南非馆--展馆主题为新颖独到的“凤凰涅磐”,旨在向世人展示一个为全体人民谋求福祉、消除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创建平等和谐社会的新南非。
尼日利亚馆--我们的城市——和而不同。展馆外墙模仿被评为非洲七大奇迹之一的“祖玛岩”。“祖玛岩”(Zuma Rock)是一块巨大的单块巨岩,坐落于尼日利亚首都阿布贾北部,被视为“阿布贾的大门”,也是阿布贾标志性的景点。展馆外观融合尼日利亚国旗色,等候门厅设置诸多棕树造型,营造尼日利亚的风情风貌。
利比亚馆-- 具有鲜明利比亚特色的建筑元素通过现代化展示手段一一呈现,配合高科技视听设备,烘托出传统和现代元素并存的城市面貌。
摩洛哥馆-- 摩洛哥城市居民的生活艺术。展馆以方形为主基调的平面和空间设计,用一种对称性的和谐,来体现稳定、平衡、匀称。摩洛哥馆内的方形元素同样无处不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