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恋爱必修课,到底要不要上课

标签:
大学恋爱必修课杂谈 |
大学恋爱必修课,到底要不要上课
恋爱课有望成为大学生必修课?对,这不是国外,而是首都北京。
近日,北京教委公布了北京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教学大纲(征求意见稿),大纲提出,未来,恋爱课有望成为大学生的必修课。“恋爱心理与爱的能力培养”一讲修订为“幸福——从学会恋爱开始”,从大学生们经常遇到的感情问题出发,讲述爱情的三角形理论、爱的纠结等内容,教大学生正确认识恋爱。此举一出便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人们也是各持己见,支持声、反对声此起彼伏。
争议结果也是情理之中。支持者一般认为开设恋爱必修课体现了学校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和对学生恋爱的开放态度,是教育事业的一大进步。反对声则多来自家长,大致是“大学的职责是教授文化知识,不是教学生谈情说爱”、“恋爱是孩子自然而然的行为,谈一场恋爱就过关了,大学应该相信学生能够处理好恋爱问题”之类的。也有人对恋爱必修课的实际效果表示怀疑,他们觉得“恋爱中遇到的情况也多种多样,如果教得不好,很有可能用条条框框束缚住学生的思维,效果适得其反”。
作为青岛的一名大学生,对于这个话题我似乎比较有发言权。在我校,已经开设了一些恋爱课课程,如爱情心理学、婚恋情商与自我成长心理学,但都是选修课,除此之外还有许多科目也或多或少的涉及到恋爱,如人际关系学、社交礼仪学、大学生心理健康等。无一例外,这些选修课都格外受同学们的欢迎,课堂效果很好。
恋爱就像吃饭睡觉一样是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大学生,恋爱没重要到那个程度,但也是必须面对的大问题。从某个角度讲,恋爱同外语、高数一样值得去思考、学习。
而今,有不少大学生不敢正视恋爱或是因沉溺于爱情而荒废了学业,更有甚者只是在猎奇心理的驱使下,不负责任的把爱情当儿戏,认为在大学里恋爱就是玩玩而已,不必认真。正是因为有的大学生不能正确对待恋爱问题,恋爱选修课才在各高校应运而生,帮助学生学会正确地爱自己、表达爱、接受爱、拒绝爱、维系爱和放手爱就成了恋爱课的光荣使命。既然恋爱占据如此的地位,恋爱课又意义深远,那么北京教委将要给恋爱选修课“转正”也无可厚非。
前几日,和一位老师聊起恋爱课这个话题,作为师长他很中肯:“对你们这些孩子来说,恋爱是不得不去面对的一环,学校开设恋爱选修课很明智,帮助你们成长嘛。”但当我说起北京恋爱课有望成为大学生必修课时,老师有点模棱两可:“必修恋爱?不是每个学生、家长、老师都能接受吧?能够适应中国的教育体制吗?……”这位老师的态度既不是支持也不是反对,算是在理解的基础上保持中立吧。
的确是这样,在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和热衷标准的教育体制的大背景下,给恋爱选修课“转正”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办到的。学生面对多出来一门貌似选修课的必修课会是什么表现;老师们该以什么方式、方法在大讲堂上“谈恋爱”,让学生们真正从中获益;中国的家长好像还一直处于“杜绝早恋”的惯性中,以致到孩子上了大学还鲜提“恋爱”这个名词,他们该如何去适应这个变化呢。所以,这一切都有待考虑和解决。但考虑,会阻止变革的脚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