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萨提亚和九型人格的亲子关系课程---剧场版:
一.导师先让我们各自写下当孩子25岁时,我们希望他用什么样的形容词在孩子身上.大家说的大致归纳如下:
负责任,独立,乐观,正直,身心健康,健康,付出,大爱,自信,有修养,有能力,积极,善良,幸福,有理想.
导师认为某些上面家长提到的一些特质我们是可以培养的,例如,负责任/独立/自信;;有些我们是无力插手的,例如,乐观/正直/付出/修养/积极,,因此,对于我们能培养的特质,我们尽力培养他们,而对于那些我们无力插手的特质,我们需要包容他,我们需要给孩子大量的爱.因为家庭是孩子成长的土壤,家庭的氛围环境对孩子的正确成长非常重要.-----(对于这点,笔录者认为培养一个怎样的孩子?如何培养?家庭给与一个什么样的环境?我们需要时时思考,反省,需要认对我们的方向..例如,我们希望培养一个独立的孩子,但是我们如果帮他完成一些他自己要独立并且有能力独立完成的工作,那就等于是事与愿违了.例如,我希望我的孩子情商很高,而我不大懂得去处理自己的情绪,那也是一个不大好的示范,因此,我们必须直面自己的问题,在生活中多点去觉察自己,努力和内在的自己连接,不断学习成长,只要我们专注于内在的成长,那孩子也必定能从中受到很多启发).
导师说到小孩的情商是非常重要的(比智商重要多了),因为情商决定了我们待人处事的方式,从而比智商更能影响到我们的人生.(此时,老师挑选了一男一女扮演夫妻进行身体情商测试,他们互相一手叉腰一手直戳对方鼻子(碰到鼻子(这代表他们争吵激烈)),如果一方会觉得不能呼吸的,那代表那人是没有活在当下,不能面对对方和自己的愤怒的,是情商不高的表现.好的情商代表一个人面对不同的情绪时是可以这样的,当她面对好情绪时可以不处理,只接纳.对不好的情绪呢,就要处理,处理后也能接纳.
那个身体情商测试继续,男的觉得这样戳女方的鼻子很不舒服,此时要求放下,想迁就一下发怒的老婆,于是,导师让男方单膝跪下,导师讲"在这个一方指责,一方讨好的夫妻关系里面是没有对错的".导师问他们,"这个应对模式你们是从哪里学回来的呢?导师请男方请出自己的父母扮演者,问男方"记得你小时候爸妈们会吵架吗?"男的说"会阿,妈妈骂爸爸."老师让男方的母亲扮演者叉腰指男方父亲扮演者,父亲扮演者单膝下跪.导师问男方,面对你父母这样的关系你会靠近谁多一点?男方回答"父亲",导师让男方扮演者挨着爸爸一起跪下.
在刚刚那个雕塑完成后,导师说,小朋友在生命早期0-10岁期间是在催眠状态下的,家里发生什么事情,他会像录音机一样录下来,爸爸怎么对待生命中的女人,他完全学会.爸爸讨好,他也学会讨好,这个就是所说的家庭动力.
导师让妻子扮演者也挑选她一男一女出来扮演其父母,导师问妻子扮演者"小时候,你的父母妻会吵架吗?"妻子扮演者答,"他们会互相对骂".这时老师让妻子的父母扮演者互相叉腰指对方鼻子,导师问"他们吵架时,谁更厉害一点."妻子扮演者答"都差不多,都很厉害的.""可能妈妈更厉害一点点吧."于是导师让人搬出一张凳子出来,妻子的母亲扮演者站到凳子上叉腰指妻子的父亲扮演者,妻子的父亲扮演者站在地上也叉腰指向妻子的母亲扮演者.导师问妻子扮演者":在这个家庭关系中你更靠近谁?"妻子扮演者答,"妈妈".导师让妻子扮演者搬一个凳子站在其母亲扮演者的旁边,一样叉腰用手指向父亲.导师让大家看到,家庭的动力就是这样形成的.
摆完这个家庭雕塑之后老师又让原来那对年轻的夫妻扮演者继续扮演,导师说"现在假设你们两个都未结婚,然后,男方第一次约女方上街,请男方如何约女孩子第一次上街."男方说"你好,我想约你上街."女方回答"我想一想再说吧,我跟你又不太熟."第一次约会,男方讨好的本色,女方指责的本色已经出现了,导师让男方跪下,女方叉腰指向男方.
导师说,我们得要给男方一个平反的机会,现在假设他们已经要商量结婚摆酒啦,男方说"我们要结婚啦,征求一下你的意见..."话未说完,又得跪下,导师说"不是人家要欺负他,是他要跪下让人欺负的."老师对男方说"你不要怪其他人啊,要怨就要怨自己怨命运拉."---全场爆笑.
导师说,接下来这对男女结了婚,生了一个孩子,让他们找一个孩子的扮演者,坐在两人中间,孩子扮演者大哭,这时的家庭雕塑是,男方跪下讨好,女方站着指责,孩子在两人中间大哭..导师又请男方父母扮演者出来,男方父亲扮演者坐在儿子的旁边,男方母亲扮演者就叉腰指着媳妇骂,骂完媳妇骂儿子,骂完儿子骂老伴.这时,导师又让妻子的父母扮演者上来,导师说"现在你们的女儿被人家骂了,你们打算怎么对付她们阿?"岳母先骂女婿,"让你妈少说两句."岳母再骂自己闺女"叫你当初不要嫁给他的,现在好啦,自己自讨苦吃."岳母又骂回自己老公"你个女给人欺负阿,你都不来帮忙说两句."导师此时让孩子扮演者开始哭,指责人的骂人,要求在座的同学们要不哭要不骂.......持续大概一分钟之后,导师采访孩子扮演者"你开心吗?"孩子回答"不开心".老师再问孩子"你觉得这个家里面有人爱你吗?"孩子扮演者说"感受不到很深的爱."---老师继续说,这孩子感受不到很深的爱,但是这个不是事实来的,事实上是在这个家庭里面每个人都用自己的方法表达对这孩子的爱.但是这个家庭里面作为孩子的人感受不到这些不一样的爱,这时候孩子会走两个极端,要不就很乖,让自己的乖行为得到父母的注意和爱.要不这个孩子就会很愤怒,见到同学的话见一个打一个.当然啦,打人的孩子是不受欢迎的,孩子的班主任(找出一个班主任扮演者)也用手指指向孩子,指责她.但是指责只会令到孩子越来越愤怒.这时,社工(找出社工扮演者),心理医生(找出心理医生扮演者)都来指责她,(社工,心理医生的手都指向这个孩子)。这个孩子在家感受不到爱,在学校感受不到爱,这个孩子就活得很绝望了。当这个孩子十多岁的时候,如果有个小流氓跑来说爱这个女孩子,你们猜这孩子会跟他在一起吗?答案是一定会的,因为她在等人爱等了十多年了,现在有个人跑出来说爱她,她一定会跟他在一起的。这时,小女孩的家里人就感觉很奇怪啦,这个小流氓一点优点都没,为什么小女孩会跟他在一起呢?小女孩之前都那么乖,为什么现在跑来学坏了呢?于是家里人就会认为是女孩子的学校不好,交的朋友也不好,所以她学坏了。在这个时候,如果这家里面又再生一个小bb出来,大女孩的心里就更不舒服了,她看到大家都围着这个小bb转,给很多爱这个小bb,但是自己就被忽略了,因此她会很妒忌这个小bb。。这时她会对社会对家里都很愤怒,(女孩扮演者一手指向家里,一手指向社会)。。这个就是家庭动力。
导师让对做家庭雕塑的人说“现在大家都闭上眼睛,深呼吸一下,现在如果你们想舒服一点,你想改变身体的位置,你会怎么做呢?”如果你和自己有很好的关系,指责的人就不再指责,讨好的人站起来就代表他们有力量做好自己。
导师继续说,“人的前半生,都是在无名的状态下度过的,有什么发生就有什么即时反应,下半生呢,经过修炼我们一般会用一种迴应的方式。我们知道原生家庭的模式不好,但是有时候为什么我们还是会用回原生家庭的应对模式去处理呢?那还是基于我们在0-10岁的时候,当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我们就像一台催眠录音机一样把这个模式深深刻录下来,在我们有理性的时候我们会有我们认为正确的状态,当我们在受压的情况下,就会完全重播那个催眠状态下的模式啦。因此其实我们就在修炼一个状态,就是从无名到觉察,给以往的你一只无形的手往前推,修炼自己,要明白自己是一个怎么样的人,你是如何说话的?要明白自己和他人的沟通模式,沟通模式制造了你自己的命运。你如何说话,代表你如何思考。那如何改才能做得好呢?你需要有个生命教练,希望你把自己做好之后,做你们孩子的教练,教他们如何思考和看待事情。
下午课:
小孩与成人的关系,在不同年纪我们要和孩子建立不同的关系:
在孩子的0--3岁,父母与孩子最好生活在一起,因为这个时候父母就是孩子的全世界,这时的关系中,妈妈的分量更重,因为孩子在妈妈的肚子里的时候已经很熟悉妈妈的心跳...所以在0-3岁妈妈尽量不与孩子分开.
在孩子的3-10岁,父母是孩子的玩伴,我们要和孩子一起玩,在孩子的5岁以后,爸爸多与孩子玩很重要,因为你是孩子将来家庭生活的榜样.
在孩子的10-15岁,父母是孩子的生活教练,我们要告诉孩子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
在孩子15岁以上,父母是孩子的朋友.很多事我们都是给建议而已.
有些爸爸在孩子小的时候只顾工作,把教养孩子的责任全部给到妈妈,那以后这个爸爸就很难和孩子建立起亲密关系了.
0—3岁孩子的与妈妈是一体的,孩子对妈妈的心是打开的,但是对爸爸就不一定了,那要看爸爸懂不懂得操作。如果孩子奔向妈妈,妈妈转身不理。而且妈妈背向孩子的次数太多太久的话,孩子就会把心关上,不再向妈妈打开。大地之母,在天之父。妈妈代表大地,代表了全世界。如果孩子把心关上的话,孩子与世界的联系就中断。这样对她性格的影响是,努力有什么用呢?因此就会很早学会放弃。因此我们看到,大家都是孩子,如果有个苹果在那里,有的孩子见到就会走去拿,有的孩子见到都不会去拿,因为他放弃面对这个世界。所以,妈妈和孩子的关系很重要。妈妈和孩子不亲密,孩子就不懂什么叫亲密关系,她也不知道什么叫爱与被爱。所以,如果条件允许的需要我们自己带孩子。
此时,导师让一男一女扮演夫妻,再让这妻子挑选人扮演其父母,一人扮演孩子。夫妻二人告诉孩子,自己工作很忙,要孩子到公公婆婆那里去住。(不管孩子愿意与否,夫妻把孩子推到公公婆婆那里去)。那么这样做做成的后遗症是什么呢?孩子感觉自己生命中第一次被遗弃。不管孩子的实际上有否记得这些事,但他身体的细胞会永远记得,也因此导致有些孩子对被遗弃的反应很大。在这个情况下,外公外婆养外孙,如果他们很爱外孙的话,孩子的心就会向外公外婆打开,外婆就被他视同为妈妈,外公就被他视为爸爸了,孩子心里面会认为,外公,外婆和自己是一家人。而自己的爸爸妈妈就变成陌生人了。因为在小时候,他真正的爸爸妈妈没有和他建立起亲密关系,到孩子6岁,这对夫妇把孩子接回家,这个孩子会很伤心的,因为他觉得自己被迫离开了真正的家。他会认为自己的爸爸妈妈不可理喻,是怪兽。如果这对夫妻还有另外一个孩子的话,他会不知道如何自处,会认为在这个新环境里面格格不入,会想回到自己外婆外公家住。
学员就下午的课程提问:
1、
我的孩子小时候很少与爸爸相处,他不懂如何做一个好爸爸。那这个父亲该如何与孩子相处呢?
答:
我认为能做的是,多点向这个父亲做正向鼓励,给一些隐性提示。
2、
我们抱回来一个孩子养,但抱回来交给我的爸妈养,现在发现这孩子不懂与他人相处,现在我们比较迷茫不知道该怎么办?
答:
你多点和她聊天,关心她。你们把她抱回家养育,代表了一个承诺,但是又把她交托他人养育,这等于是没有信守到承诺了。因此现在能做的是,多点和孩子分享感受,疏导她的情绪,接纳孩子的不如意。我们的责任不是全方位的保护孩子,而是要听她诉苦,陪她走一段路。这很重要。
3、
有个女性好友,她的父母是分居的,从小不让她撒娇,她现在就在纠结该不该生孩子。
答:
她爱她先生吗?让她来上课,做一个负责任的人。如果她是因为爱和那男的结婚,有爱的话那做一切事情都甘心,如果没爱而结婚的话,那所有的行为都是有后遗症的。比如,有段时间有些大陆女人想尽一切办法过香港,生下孩子之后,就离婚了。那些孩子的命运就会受到很大影响,而他们的命运又会影响他们的后代。因此,要看要不要生孩子这件事的话,就要看生孩子的动机是什么了?如果是因为爱,那么孩子由爱而来是会得到祝福的。如果是为了绑住老公而生孩子的话,孩子是不会得到祝福的,而这个老公也会非常无奈,会变得心不甘情不愿。
4、
我有两个哥哥,两个姐姐,家里孩子很多所以父母曾经打算要把我送人。父亲都把我放到家里一个叔叔的单车后尾了,把我载到了村口,我的二哥把我给追回家的。而由于我一直感受不到家里的接纳,我现在也老不想回家,会好几年都不回家一次的,实在不行了才回一次,我现在上课感觉好点了,但是要想去主动亲近一下妈妈,但无论如何都亲不起来。我感到很痛苦。
答:
小时候没建立起来的东西,大的时候是很难建立起来的。你心里面明白要爱妈妈,但是爱不起来。现在这个社会,当孩子还2,3岁的时候就鼓吹让孩子独立,这么小的孩子他需要独立些什么呢?当我们送孩子去幼儿园的时候,你有看过这孩子的眼睛吗?他眼睛流露出来的恐惧就好像我们送他去地狱一样。幼儿园住校,小学住校,中学住校,他根本没有时间和爸妈好好相处过,连爸妈的样子和喜好都记不清楚。连大学都寄宿,他根本就不知道家的感觉,因此也没有家庭经验。因此,我们需要尽量不要让孩子小时候住校。我的女儿是17岁才送去外国读书的,我很自私,我要和她生活够17年才放她到外国读书,因为我知道她出去读书了,就随时永远不回来了。想想我们和孩子的缘分会有多少年?在孩子的记忆体里需要妈妈,她需要很多生活的教练。生活需要被规划,需要被教练教。我要教会我女儿很多事,才能放她出外面闯。
5、
我和一男人没结婚,在一起生活了12年,生下一个9岁孩子,我和那男的父母在一起生活,男的常年在外国,现在这男的让我离开孩子离开这个家。我拿不到任何钱。连孩子他都说有空预约就给我见。我现在打算离开这个家了,孩子就留给他们。我现在烦恼的是,没钱给我也没问题,但我如何维系我和孩子之间的感情呢?
答:你们中间有爱吗?女方不语,导师说,“骗人是可以的,但是我们不能骗自己”。现场找出一男扮演孩子,一女扮演妈妈,孩子抱着妈妈的腿,另一男扮演丈夫背向扮演妻子的女人和孩子。导师对女方说,你对得起天下所有人,但是对不起自己。那现在怎么办呢?让扮演妈妈的踢走孩子,“到你死啊爸那里去吧。”这个爸爸是发神经的,现在妈妈也跟着发神经。导师再让两个女人出来扮演爸爸的女朋友,爸爸扮演者说,让你走,他养孩子,你相信他会养孩子吗?他连自己都照顾不好,怎么去养好孩子呢?你讨好了这个家庭,但你不要了这个孩子,你把孩子给了爸爸,就不要说怎么样去维系你们之间的母子情了。你放弃了孩子就等于放弃了母子情。我只肯定一件事,作为儿子我只想跟妈妈一起。如果你把我给了爸爸,爸爸是神经病来的,就等于放弃了我,我会恨你一辈子,因为,我连妈妈都没有了。儿子在你手,你问他拿赡养费他都要给你啦。
现代家庭很多只有一个小朋友,所以家里所有大人都很疼这个孩子.导师让一人出来扮演孩子,再让其他人出来扮演这个孩子的爷爷奶奶,公公婆婆,爸爸妈妈,这个孩子扮演者站着,其他大人都围绕在他身边跪下讨好。在这种家庭长大的孩子会认为自己是很重要的,是世界的中心。他们都是小王子和小公主,家里人都会对这些小王子和小公主讲,你们读好书就得啦,其他都不用你们管。当这些小王子小公主长大以后,他们碰上了感到很开心,决定结婚,一个月后这婚就好难维持了,因为没人洗碗,没人洗厕所,于是又决定分开。因此我们对孩子除了会给爱以外,还必须会管教。父母要会如何管,如何教。打个比方,我最小的那个女儿小的时候已经好聪明,她明知到冰箱有很多饮料,但是她是这样说话的,“妈妈我好口渴,但是又五想饮水喔,你说我可以饮什么呢?”我都是一个好聪明的妈妈来的,我不会掉进她的局,我就说啦“那你喝口水啦。”为什么我会这样说呢。因为我希望她学会简单直接地说话去表达自己。当我这女儿拉我到冰箱前,问我可否喝汽水,这时我就表扬她了,表扬她直接简单地说话,然后说“你说话直接简单,我明白,就让你喝汽水拉。”
因此我们作为父母,必须知道什么事是需要你去教会这个孩子的,例如,如何教会孩子具有负责任,有能力,健康,独立这些都是你可以教导他去达到的品质,那你做什么事令他会负责任呢?又打个比方,有次我个大女到了要搭校车的时间拉,我叫了她两次她都不愿起床,我就不叫了,让她迟到让她尝迟到的后果,我还让她自己想办法去学校。结果她自己用零用钱打的到学校,还因为迟到给老师罚了,以后每天她调三个闹钟叫自己起床。。从这里我想讲的一点是,在很多事情上我们作为一个父母要慢慢学会做一个“不负责任”的父母,让孩子慢慢学会为自己负责任。。又打个比方,如果他把自己的脏衣服随便放,那就不要帮他收拾,就让他的房间发臭。又比如吃饭这件事,我们家的孩子吃饭都好快的,点解呢?因为到时间了,我们就会收桌,让她饿肚子,晚上只可以喝水,不可以吃东西。因此我们教导孩子的方向是:他能干的事我们不要帮他干,让他学会什么叫教训,让他学会什么叫自然后果。
学员提问:
我有了孩子之后,总是对他大呼小叫,好像一点小事就能挑起我的情绪反应.我感觉自己有点抑郁了.
答:我想你这些不叫产后忧郁症,应该叫做产后发滥炸,叫躁狂症差不多.你的罪名是你不知道做什么事能令自己开心,孩子只是你的一个导火线,问题是你对自己的信心不够.
该学员继续问”可能真的是躁狂症,只要我单独和孩子在一起,我就忍不住会骂他”.
答:这是孩子的命运,你根本就不负责任,你不敢和孩子独处.我想你可以做的事是,看清楚你自己想不想爱这个孩子,你要不要做一个好妈妈.你要想,到底是什么令到你不开心呢?你可以做些什么事令到自己开心吗?我们都要修炼自己,要觉察自己,修炼到你说每一个话都知道后果会是什么?换另外一种说法,后果又会是什么?
我们做父母的责任是营造一个充满关爱的家庭,你可以鼓励自己和家人包括孩子学会表达五种爱的语言..多问问亲密关系的对方,问对方需要些什么东西,怎么给爱他.
五种爱的语言是:
说话
做事情
身体的接触(对小孩子尤其需要)
小礼物
有质量的陪伴时间
学员问:
一般女人都是需要人家陪她说话的,而男人是喜欢做事不喜欢说话的,那二者之间如何找到平衡点?
答:那就互相约定一些最低消费,比如大家商量好20分钟的最低消费聊天时间,这种不算迁就,而是双方的磨合.
找个案例来说说:
老公回家经常就是洗澡,吃饭,看电视或者报纸,然后上床睡觉,老婆就经常很生气啦,整天啰嗦这个男人,从他进家门开始就会挑男人的毛病.但是,某天,如果这个老公回家之后改一下他的程序,他一放工回家就同老婆讲”老婆,我好挂住你啊.”之后就去厨房同老婆聊天聊20分钟,一边聊一边问,”要不要帮你啊老婆”跟住再去吃饭,看电视,冲凉..,如果这个男人这样做,老婆肯定不会再唠叨他了,而他只是改一改程序,付出多20分钟陪老婆聊聊天,换回来一个晚上都可以安宁平静拉.这个就叫做男人的基本功拉.男人必须懂得一点,就是,如果要自己开开心心首先得要令到自己的老婆开开心心,
一个男人懂得这点就能过上好日子了.
如果一个男人总是认为自己是对的,那他以后的日子就会很难过.
我们也必须对婚姻多一点了解,知道婚姻到底是什么?
在我们妈妈的年代,女人是没有工作的,所以要嫁个老公才能过生活.而现代的女人呢,她有自己的工作能养活自己,那现代女性为什么要结婚呢?那肯定是因为爱,我们有一份爱要给这个男人,并且要接受从男人那里付出的爱.但是偏偏中国的男人不愿表达爱,怕宠坏了女人,那这个女人为什么要留在这个婚姻里面呢?因此,今时今日,男人必须要能表达爱才能留住老婆,否则,老婆会像花一样凋谢了,因为她感受不到爱.
导师请出一人扮演孩子站在前面,后面一男一女扮演他的父母,每人各搭一手在一边的肩膀上.导师同时说,“我们的孩子需要我们向他表达很多的爱(说话,做事,身体接触,小礼物,有质量的陪伴时间),这孩子收到了,他就能成长得很好,会觉得自己很可爱,很值得爱,也因此而学会爱自己.如果爸爸不同孩子住,那这个孩子一边的肩膀就是空的了,他就缺乏了一些支持力量.每个孩子背后都有一个自我价值的判断,若父母都爱他,他会很有自我价值感.反之,则无.因此作为父母的我们必须要问自己,你是要做孩子的天使呢?还是魔鬼呢?
两夫妇之间有爱,但是表达的方法如果没有令对方感受到爱,就会错失对方,令到双方在婚姻关系里面都活得很孤独.
同学提问:
问:我的老婆讲话非常曲折,我感觉很累,经常要猜测她说话,我很多时候都猜不到,但是我也努力做了很多事情了.
答:”那你有问过你老婆—你希望我能够为你做些什么呢?”你要问她的需要,不要去猜.
我们如果观察成功人士的话,会发现这些成功人士说话都是很简单直接的,不让人猜的.因此我很注重这点,会训练我的小孩说话简单直接.
小朋友是听不懂否定表达的,如果我们对他说”不要跑",他只会听到”跑”,于是孩子”听话”,跑了,并摔倒了,又会招到父母的责骂.于是这个孩子就会经常听到这不好那也不好的说话,那也很容易变成怨公怨妇了.所以有些人形成了惯性思维,怕什么来什么.因此,我们要培养自己思考,说话,做事都要积极正向,也要培养我们的孩子朝这个方向发展.
另外我们也需要注意对孩子说人话,
什么叫人话呢?这个世界有好人也有坏人,好人比坏人多一点.我们要学会辨识这个人这个行为,我能不能学习?能不能相信?我们需要具备这样的辨识能力.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