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分析:
《化装》讲述的是一群小朋友扮演生活中了解到得小丑、怪兽等各种角色的故事。在第一课时的活动中一部分孩子能通过观察画面引导孩子结合自己的经验预测将要出场的角色,并能较恰当的讲述各个角色的名称。从观察动作和表情来理解其中“厉害、美丽等”形容词。幼儿对故事内容较兴趣但对“化装”的含义理解还是比较模糊。在阅读能力上有一部分孩子有了独立阅读的兴趣,乐意自己看书,但大部分孩子由于平时都是在成人的陪同下阅读,所以独立阅读的习惯和兴趣有待培养。
活动名称:
分享阅读:化装(第二课时)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理解“厉害、美丽“等形容词并初步学习运用,对读本有兴趣。
2、尝试用恰当的语气阅读,乐意独立阅读,知道一页一页的翻书阅读。
活动准备
动物头饰一个,大书及读本《化装》碟片、小书
活动过程:
一、 导入活动:引起兴趣,引导理解“化装”含义------师扮演小猫向小朋友问好并问:你们怎么知道我是小猫?引导幼儿说:我已经“化装”了。今天小猫和我班小朋友一起走进“化装”这本书里来看看书中的小朋友都化装成什么角色?他们是怎样表演
二、 大书导读
1、出示大书封面,示范指读,理解“化装”
2、用猜一猜、说一说、学一学导读第1-5页:第一个出场表演的是谁?海盗是什么样子的?什么叫“厉害”(老师结合相关图画解释),还有谁“厉害”的?我们来学学
3、第二个出场表演的是谁?小丑是什么样的呢?还可以怎么形容呢?(引导用恰当的词说),引导用快乐地语气阅读。
4、重点观察第6页和第7页,幽灵来了小朋友是怎样的表情?小朋友来学学幽灵说话,后来幽灵变成了什么?这时小朋友又是怎样的表情?“现在我是什么?”请你告诉他?
三、小书阅读
1、阅读小书前指导:说说怎样看书?(从封面读起,一页一页的翻书,用食指从左往右点字)
2、分发小书,尝试独立阅读,老师巡回指导。
3、图文对应游戏:老师说人物形象的名称,如“海盗”,幼儿快速找到对应页进行有表情的阅读并想一想还可以用哪些形容词说
4、讨论:为什么第6页图画中小朋友是害怕的表情,第7页大家哈哈笑了,发生了什么事情?
四、收小书,下次我们来当小演员化装成各种动物表演。
活动反思:
《化装》这本书里的角色都是幼儿平时在动画片中见过的,他们对自己熟悉的内容还是很有兴趣去学习的,在第一课时中老师主要让孩子们自己观察画面以讲故事的形式进行的。如何利用第二课时完成对形容词的理解和对读本的兴趣,我以引导幼儿理解“厉害、美丽“等形容词并初步学习运用为重点目标在大书导读的过程中花了15分钟时间来解决,并把第二目标也同时渗透了一些,让孩子在猜一猜、说一说、学一学的活动中完成目标的落实,总得来说学习的形式还是比较适合小班年龄特点的,孩子的学习兴趣也得到了调动。但在处理理解形容词方法运用上还欠妥当,如:什么叫可爱?应让孩子用动作表现理解就行了,当时问题问下去感觉不妥当没能灵活的进行调整。在第二环节中主要是阅读小书,在指导阅读时如果借用大书引导孩子跟读不用磁带视频的方式示范阅读,可能孩子在自己阅读小书时就会更有兴趣了。由于前面时间稍长了些,后面小书阅读就有些走过场的感觉。对本次活动有异议的是没有按照分享阅读第二课时的流程进行,认为应在第一环节中化3-5分钟时间进行回顾和老师总结,第二环节中指导阅读为主应引导孩子跟读、划读等。第三环节是阅读反思。由于常态下的读本学习有时把三课时的内容进行浓缩,就没有按规定的流程上课,本人也是按照指导用书上面实施的教学,以后将从实际出发,实施中按照一定的流程,在阅读指导上把握第二课时的重点,使活动更有实效。
文-张老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