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冬天的白水煮豆腐

(2011-11-23 09:53:40)
标签:

杂谈

分类: 信手拈来

     说起冬天,忽然想到豆腐。是一“小洋锅”(铝锅)白煮豆腐,热腾腾的。水滚着,像好些鱼眼睛,一小块一小块豆腐养在里面,嫩而滑,仿佛反穿的白狐大衣。锅在“洋炉子”(煤油不打气炉)上,和炉子都熏得乌黑乌黑,越显出豆腐的白。这是晚上,屋子老了,虽点着“洋灯”,也还是阴暗。围着桌子坐的是父亲跟我们哥儿三个。“洋炉子”太高了,父亲得常常站起来,微微地仰着脸,觑着眼睛,从氤氲的热气里伸进筷子,夹起豆腐,一一地放在我们的酱油碟里。我们有时也自己动手,但炉子实在太高了,总还是坐享其成的多。这并不是吃饭,只是玩儿。父亲说晚上冷,吃了大家暖和些。我们都喜欢这种白水豆腐;一上桌就眼巴巴望着那锅,等着那热气,等着热气里从父亲筷子上掉下来的豆腐。
    这是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冬天》里一家子吃豆腐的情景,每到冬天就会浮现在我的脑海里,异常清晰。记得很清楚,这散文没有出现在我们的课本里,是当时学到朱自清的《背影》或者《春》的时候语文老师给我们读过的,也只是听过那么一次,后来就记得特别清楚,闭着眼都能想像得出是个什么情景。北方的冬天真得很冷,而先生却能将吃豆腐的情景描绘的如此细腻和期待,时隔应该有10年的时间了吧,中间再没看过,可是却还是记得那么清晰,以致于每每都能想起来。普通的冬天,一家几口,围坐在火炉边,等待着豆腐从父亲的筷子间落在自己的酱油碟里,很普通的一个场景,却因为朱先生的妙笔而烙在我的记忆中,从此无法再抹去。

    散文一般都没有什么故事情节,真得就像是一个人平平常常走在路上一样,可是朱先生的的行走,却那么记忆深刻,《背影》、《春》、《荷塘月色》、《匆匆》等等,当时觉得美得不得了,真得很简单,那一小锅的白水煮豆腐在当时是多么让人觉得美味,如今想来那是多么的温暖和幸福,真的很美。现在,冬天最热闹的应该是吃火锅了吧,可是真的没有听过或者看过有关吃火锅能让人觉得那么美的,还是想念许多年前的白水煮豆腐。只是那一小锅的白水煮豆腐会伴随我一生的吧,这种美丽是要忘也忘不掉的了吧。也许是我后来读书少了的缘故吧,几乎再没有读到过这么美的散文,让人过目永远都不忘的。

    冬天里,特别记念那白水煮豆腐,记念这么美的东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2011年11月14日
后一篇:味道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