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知识产权保护校园先锋计划正版软件创新it |
分类: 工作随想 |
近日,有幸与北京大学法学院的曲三强教授见面,并对中国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内容进行了沟通,颇有收益,在此将对话中的一些观点拿出来与大家分享。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6726EN00SIGG.gif
主持人刘晖:今天我们搜狐IT在此主持一场特殊的高端对话,之所以有这个关于知识产权保护道路的会议,是因为微软中国今年发布了“微软校园先锋计划”,给高校学生提供特殊的低价正版服务,到现有3个月的时间,大量的学生支持了这个活动。我第一个问题给梁先生,您介绍一下这个活动的初衷,运行3个月之后反响怎么样,您是否满意?
梁念坚:我们从不同的方面提倡知识产权保护,不只对微软非常重要,对我们国家的发展也非常重要。所以我们提倡从学校开始,特别想让高校为社会做一个榜样。很高兴有伙伴跟我们一起合作,提供非常优惠的软件给同学用,最重要不是赚钱,而是提倡正版和知识产权保护的概念。因为没有这个概念,我们在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做得会比较困难。
微软公司在学校方面一直投入很多,刚才讲的“微软校园先锋计划”只是其中一部分。我们还启动了很多其他的计划,例如“点亮梦想”计划,也是为学生免费提供各种开发工具软件;另外,微软也为中国软件产业人才培养做出了很大贡献:如,微软自2003年以来,与国家发改委和工信部合作已培训了9万多名(其中远程培训5万多名)软件工程师、软件架构师和高级项目管理人才,到2011年,培训人数将超过10万;微软还与中国地方城市的政府、学校合作,成立IT培训中心,如微软与杭州师范大学合作建立了“杭州师范大学-微软IT学院”,微软为该学院提供相关课程、教材,并帮助培训教师掌握最先进的技术和最新的信息技术教学方法。
我们对高校一向特别关注,回到 “微软校园先锋计划”,这个活动效果非常好,全国的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其中,而且非常积极踊跃,我们非常满意。
主持人刘晖:我也想请曲教授谈一下,您觉得微软这个举措对推动学生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是否有作用?目前还有一部分学生没有这样的意识,也没有采取这样的行动,你觉得阻碍他们的是哪些因素呢?
曲三强:我觉得微软确实做了一些特别有意义的活动,我在澳大利亚留学时就听说过“微软校园先锋计划”,效果也非常不错。把计划和目前中国保护知识产权战略结合起来,
知识产权保护,首先法律要给予它一个规范和约束,一个科学的、合理的、公平公正的保护。知识产权,是人类智慧劳动的一种结晶,和我们传统的有形财产比起来有很多特殊性,怎么来界定它?特别是作为一种产权被打包放在市场的时候,到底它的价值有多高?价格该怎么定?都有一个认识过程。通过“微软校园先锋计划”,可以有一个互相认识的过程。
当然,企业以创造利润作为第一要义的,把软件定在一个合理的价位上,和市场能够接轨,是非常好的一种尝试。对于微软来说,通过“微软校园先锋计划”,一方面能普及知识产权保护理念,也能够争取更多的用户,扩大市场,是双赢的。
梁念坚:我非常同意您的看法,我也希望大家知道,知识产权保护是大家的事情,而不只是微软的事情。微软是做创新的企业,每天都会面临这个问题,所以知识产权保护经验多一点。我们很清楚,做好知识产权保护对整个软件产业及创新产业的生态环境的发展都有很大的帮助。做创意的公司,如果投入进去没有回报,那就没有办法再做下去。大家常有的观点:几千块可以买一个笔记本、买一个电脑,都没问题,但是几百元买一个软件,就会考虑很长时间。这是一个概念和意识的问题,我们很有信心,通过不断地努力使大家的意识逐渐转变。
主持人刘晖:就像刚才二位谈到的,保护知识产权、打盗版跟微软,不是一个完全对等的关系,保护知识产权是对我们整个产业,说大一点是为中国创建一个创新型的环境做贡献。二位都有在国外工作的经历,请谈谈发达国家面对的知识产权环境是怎样的?
梁念坚:一个比较简单的对比我要提出来,就是中国和印度,我们很多方面比印度优秀,但有两个行业他们发展更快:娱乐业和IT业。那是因为他们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比我们做得好。一个国家的IT产业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才会有更多人投入其中。打击盗版,保护知识产权也是微软作为企业公民的重要职责,而且我们一直坚持走知识产权保护之路。我们有给面向学生的“点亮梦想”计划,有面向小企业的计划,还有一年一度的“创新杯”比赛。所以说,微软是与整个环境进行配合来推动知识产权保护向前发展。
曲三强:知识产权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是资源分配的一种方式。因为知识产权不是自古就有,它和经济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特别是科学制度、科技创新,在生产力当中占据了重要位置的时候,无形的智慧成果,一定要进入到市场。当生产的东西变成无形的东西时,生产创造这些无形资产的人也有谋生的需要,这时候把劳动成果拿到市场上交易,换成我需要的资料,是人类社会很自然的一种现象。但无形资产放到市场上去,怎么来评估它?怎么来鉴定它?怎么给它定价?需要法律给它产权化。
西方发达国家的科学技术发展和经济发展更快,他们的知识产权保护经历了差不多两三个世纪的发展了,已经有一套发展成熟的法律制度,也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知识产权保护观念。这不只是法律制度的问题,还有习惯培养的问题。如果都觉得用盗版就跟偷人家东西一样,不只受到法律的否定,同时还有来自内心道德上的谴责,他就会抑制自己不去盗版。
中国这几十年进步也比较明显,比如著作权法从90年开始颁布,到2000年的时候做了第一次修改,以适应中国加入WTO的需要;今年2月份,将加入WTO世贸这10年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对一些条款做了一些微调。
总体来看,我自己感觉知识产权保护还不只是制度建设的问题,观念的改进、思想的转变,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否则普法不能够执行。所以,知识产权最大的问题就是转变观念,再配合制度的建设,我觉得可能会得到一个比较好的改善。
主持人刘晖:从微软的角度,其实微软不像大家从表面上看上去只有Windows、Office,其实有很长的产品线,从企业级业务到零售端业务,您希望微软在中国面临一个怎样的知识产权环境呢?
梁念坚:虽然我们有一些挑战,但也在不断发展。以香港为例,我年轻的时候到处都可以买到盗版光盘,软件等,如今在香港根本找不到盗版软件。我觉得大陆也会走一样的道路,其实印度也走过一样的道路。所以我觉得应该从正面来看知识产权的问题,很多时候把知识产权宣传为打盗版,感觉看起来很负面,我们也学了一些经验,希望做更多的正面宣传和教育,就像“微软校园先锋计划”这样。
良好的环境需要几个方面的配合,一个是知识产权保护观念的提倡,要让企业、消费者都很容易得到我们的产品和好的服务,充分利用我们的产品,帮助企业和个人的发展;第二个是把合作伙伴生态环境做好,IDC有过调研,微软在中国赚一块钱,等于整个生态环境赚16.5元。当然,软件只是整个软件产业链的一小部分,应用软件、服务、渠道、零售等业务对中国市场的影响力其实都很大。我们也投入很多时间和精力为合作伙伴提供培训,以配合知识产权保护的活动,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
主持人刘晖:曲教授,您如何评价国内现在知识产权保护的现状?从法学界立法、执法的角度来说,用什么方法能推动中国知识产权保护迅速的向前发展?
曲三强:中国知识产权保护30年有了很大进步。80年代盗版非常严重,谁花钱买正版,在别人眼里觉得很傻、很笨。但现在已有与国际公约接轨的、健全的法律制度。著作权法下面有个专门的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在法律制度建设这方面,大家有法可依了。像现在法院系统都有知识产权厅,政府部门有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局,工商局也有知识产权保护的职能。
从教育上来说,中国的“211工程”大学里,法学教育有知识产权专业,有的设了中心,有的设了研究所,有的设了知识产权学院。北大有知识产权学院,另外我们单独把这个科目和法学脱离开来。据我所知全国省市自治区这一级,基本上都结合国家的知识产权战略和本地情况,制定了一些战略,推出相应的措施,有了宏观上的掌控。
所以从制度的建设、法律的建设、人员队伍的建设、教育方面的加强,以及最后得到的结果来看,成就还是非常显著的。
梁念坚:我也有一些体会。法律是一个方面,此外的挑战是资源怎么集成的问题。香港那么小,知识产权有100个人去做。但大陆是13亿人口,有那么多省、市,需要有一个好的体制,通过提供适当的资源,把事情做好。
每个公司都有不同的盈利方法,没有多少企业能够像微软这样每天投入创新,微软每年95亿美元用于研发,如果没有生意可做的话,绝对不会投入那么多。投入那么多对大家有什么影响呢?研发出很多新的技术和产品,并且创造了很多新的岗位。另一方面,微软的校园招聘现在已经全面展开,今年有一个特别之处,是把聘请海外留学的MBA,提升中国人才培训。
主持人刘晖:曲教授和梁总请您谈一谈您对大学生的期望,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下。
曲三强:尊重知识、尊重创新,这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境界,只有尊重了别人的劳动,特别是人的创新劳动,整个社会才能够向前发展。尊重知识产权,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历史使命。这是从大处去讲,每一个宏大的目标都要从小做起,从现在做起,我也希望同学先从善其身开始,从自己做起,在自己的日常学习生活中,把知识产权观念,作为行为地一种准则。如果每一个人都这样做,我想这对整个知识产权保护事业来说,会是非常有好处。
梁念坚:希望大学生从我做起,用正版软件,保护知识产权,保护我们的创新源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