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阿长与<山海经>》导读

(2010-10-08 10:34:36)
标签:

杂谈

 

 http://s9/middle/6b8a61ebh9211deccfe18&690

 


《阿长与<山海经>》导读

一、【阿长简介】

  阿长(?~1899),鲁迅称她为长妈妈,浙江绍兴东浦大门人。她是鲁迅儿时的保姆。

  长妈妈的夫家姓余,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叫五九,是做裁缝的,他有一个女儿,后来招进了一个女婿。

  “长妈妈只是许多旧式女人中的一个,做了一辈子的老妈子(乡下叫做‘做妈妈’),平时也不回家去,直到临死。”长妈妈患有羊角风,1899年4月“初六日雨中放舟至大树港看戏,鸿寿堂徽班,长妈妈发病,辰刻身故”。

鲁迅(1881~1936),本名周树人,浙江省绍兴市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著作有杂文、小说、散文、诗歌等,收在《鲁迅全集》里。本文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  
 

  鲁迅对长妈妈怀有深厚的感情,在《朝花夕拾》中,有好几篇文章回忆到与长妈妈有关的往事,其中《阿长与〈山海经〉》是专门回忆和纪念她的。
 
《山海经》是中国先秦古籍。一般认为主要记述的是古代神话、地理、物产、巫术、宗教、古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内容。有些学者则认为《山海经》不单是神话,而且是远古地理,包括了一些海外的山川鸟兽。《山海经》全书十八卷,其中“山经”五卷,“海经”八卷,“大荒经”四卷,“海内经”一卷,共约31000字。记载了100多邦国,550山,300水道以及邦国山水的地理、风土物产等讯息。其中《山经》所载的大部分是历代巫师、方士和祠官的踏勘记录,经长期传写编纂,多少会有所夸饰,但仍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山海经》现在最早的版本是经西汉刘向、刘歆父子校刊而成。晋朝郭璞曾为《山海经》作注,考证注释者还有清朝毕沅的《山海经新校正》和郝懿行《山海经笺疏》等。 

二、《阿长与山海经》导读

《阿长与〈山海经〉》选自鲁迅的《朝花夕拾》。该书共收回忆性散文10篇,均作于1926年。各篇在北京《莽原》半月刊陆续发表时,副题作《旧事重提》,依次是《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鲁迅当时可能设想日后出书就以《旧事重提》为书名,也符合以回忆往事为主要内容的实际。但《旧事重提》终究显得直白,因此在1927年5月间编集准备出版时,改名为《朝花夕拾》。

  “五四”新文学运动以来,一般认为散文成就最大,作家蜂起,佳作迭出,或记人,或叙事,或写景,或抒情,或议论,各有所长。但《朝花夕拾》一书,融记人、叙事、写景、抒情、议论于一炉,寓思想性、战斗性于知识性、史料性之中,的确写得风格别具,与众不同。

  《朝花夕拾》各篇以记人为主者有三,即《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和《范爱农》。《藤野先生》记师恩,《范爱农》记友情,本文记的则是作者儿时的保姆,无姓无名、青年守寡、却给予了儿时作者深情关爱的长妈妈。作者抓住几个主要事件,描述了从厌她、烦她、恨她到最后敬她的全过程。
在这组文章里,鲁迅用夹叙夹议的方式,以青少年时代生活经历为线索,真实而动人地抒写了从农村到城镇、从家庭到社会、从国内到国外的一组生活。《朝花夕拾》中所写的事和人,往往饱和着作家强烈的爱憎,闪烁着社会批判的锋芒,在平淡的叙述中寓有褒贬,在简洁的描写中分清是非,使回忆与感想,抒情与讽刺和谐地结合起来。

  作品以亲切动人的笔墨,各各记录了社会生活的一面,几乎每篇都是一幅浓淡相间、色彩鲜明的风俗画或世态画。正如他的小说一样,鲁迅在这些散文里也创造了许多富有个性的人物形象:

  1、《阿长与〈山海经〉》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

    鲁迅抒发了对长妈妈的爱戴之情、哀怜之情、感激之情,汇成了一种极其珍贵、深厚的怀念之情。

  2、长妈妈形象:

    长妈妈是一个普通劳动妇女形象。

    “背地里说人长短”,用手指“点着对方或自己的鼻尖”,喜欢“告诉我的母亲”,“说我顽皮”、尤其是睡觉摆成一个“大”字。有一些粗俗,有一些缺陷,但极亲切、情趣,非常可爱。她的性格、气质、教养活灵活现。

    她懂得许多繁文缛节,以此寄托自己美好理想。“恭喜恭喜”。最要的善良美好的心灵和助人为乐的品质。(买《山海经》)

  3、“语感”。文章一开始就大谈如何“憎恶”长妈妈。从一联串充满贬义的词语(“实在不大佩服”、“最讨厌”、“不耐烦”、“磨难”、“繁琐之至”、“非常麻烦”等等)中读出一丝温馨,一种爱恋,以及掩饰不住的幽默感。

    长妈妈一声高喊把文章引入一个新的境界。从“哥儿”的称呼,“三哼经”的误读,快人快语的说话语气中,对长妈妈有什么新的感受,新的发现。

    写到哥儿的反应,作者着意用了一联串的“大词”:又是“霹雳”、“震悚”,又是“敬意”,“伟大的神力”。

    而最后作者的仰天长啸:“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的怀里永安她的魂灵”,这在鲁迅作品中几乎是绝无仅有的。

三、《阿长与〈山海经〉》中的先抑后扬法
 
 
 
  在鲁迅的生活中,阿长是一个很有影响的人物。鲁迅在文章里曾多次写到她,对她充满了感激、怀念和敬意。阿长辞世大概有“三十年了”,他还作文怀念,祈祷仁厚的地母“永安她的魂灵”。鲁迅对阿长的深沉感情在《阿长与〈山海经〉》一文中体现得十分深切感人。

  鲁迅对阿长的这一态度,并非贯穿全文始终。而是采用先抑后扬的技法,先写她的缺点,极尽针砭,后写她的“伟大的神力”和对她的“敬意”。


先抑

  文章先介绍人们对阿长的称呼、称呼的由来和她的黄胖而矮的外形特点。然后列举了她的种种令人“讨厌”之处:

  1、饶舌:

    “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正因为如此,所以“我的家里一有些小风波,不知怎的我总疑心和这‘切切察察’有些关系。”

  2、多事:

    “不许我走动,拔一株草,翻一块石头,”都说我顽皮,要告诉我的母亲。

  3、睡相霸道:

    “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摆成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久睡在一角的席子上,又已经烤得那么热。”有时候还将一条臂膊搁在我的颈子上,使“我”实在无法忍受。

  4、烦琐的规矩:

    正月初一清早,第一句话要说“阿妈,恭喜恭喜!”因为这关系到“一年的运气”;说过之后,还要吃一点福橘,因为这关系到一年到头顺顺流流;还有,人死了,不该说死掉,必须说“老掉了”;死了人、生了孩子的屋子不能进;饭粒落在地上,必须拣起来;晒裤子的竹竿底下,是万不可以钻进去的,等等。

  鲁迅对阿长身上的缺点所进行的叙述,实际上是在塑造旧社会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形象。作者公开是抑,内里有扬,在指出长妈妈缺点的同时,赞扬了她宽厚、仁慈、善良的性格特点。


后扬

  所谓“扬”就是“我”对长妈妈的空前敬意。文章后部分正面写了阿长的性格和品质,这是全文的重心所在。幼小的“我”对阿长的敬意源于何处呢?源于对阿长“神力”的敬仰。所谓“神力”,就是指在“长毛”的逼迫下,脱掉裤子站在城墙上,能抵御官兵的大炮。而真正使“我”对阿长产生感激和敬意的是她给“我”买到了绘图《山海经》,这是一部“我”十分渴慕的神话传说图画书,但一直难以得到。而连“山海经”书名都叫不准的阿长却能给“我”买回来,多不容易啊!这不能不使“我”感到意外、惊喜!“这又产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做的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由此,长妈妈对“我”的爱心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鲁迅先生对长妈妈的褒扬是由衷的,文章前部分的“抑”是假,抑中有扬,先抑是为了后扬,“扬”才是作者的真正用心,作者就是通过先抑后扬技法,竭尽心力,抒发了他对中国劳动人民的崇高敬意。


 

http://s15/middle/6b8a61ebh7500da19b8de&690&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