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香港金融保卫战经历
| 分类: 股市知识经典 |
公开

25-10-31
22:30
发布于
陕西
1997年香港金融保卫战,中国动用1400亿对轰犹太资本,在经过一番大战之后,犹太资本血亏20亿美金,他们从来没有输过这么惨。
二十七年前那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摧毁了无数家庭的财富梦想。当索罗斯这个犹太金融巨鳄横扫东南亚后,把贪婪的目光投向刚回归的香港时,他万万没想到这次会碰到硬茬子。一场史无前例的金融厮杀拉开序幕,胜负就在几个数字的跳动间决定。
说起1998年香港金融保卫战,这可是金融史上最惊心动魄的一场较量。索罗斯这个老狐狸,刚在东南亚捞了一笔,就盯上了香港这块肥肉。
索罗斯本名捷尔吉施瓦茨,匈牙利犹太人,17岁移居英国读伦敦经济学院。1973年和罗杰斯创建”量子基金”,专门搞高风险高回报的投机生意。这家伙可不是善茬,1997年在东南亚各国沉浸资本盛宴时,索罗斯瞬间攻陷泰国,仅当天泰铢兑美元就暴挫17%,外界推测他净赚一百多亿美元。
当时香港的情况确实让人担心。香港房地产价格出现泡沫,工资水平和股市飙升,上半年恒生指数从12000多点升至16800多点,正是”全民皆股”的狂热时期。索罗斯看准了这个机会,事先通过美资银行向香港商人借入1000亿港币,可谓”弹药”充足。
1998年6月开始,索罗斯开始对香港动手了。6-7月间,索罗斯把矛头对准港元,开始有计划地向香港股市及期市发动冲击。这老小子的套路很简单,就是先借港币然后疯狂抛售,让港币贬值,同时在期货市场做空恒生指数,两头赚钱。
香港政府这边也不是吃素的。董建华当时就表态了:“如果有人觉得我们会有所动摇,他们是错的!我们绝对有能力与决心维持联系汇率”。话是这么说,但压力确实很大。香港失业率上升到20年来最高水平,媒体报道中充斥着”自杀”、“跳楼”等字眼,自杀率上升了40%。
真正的决战是8月28日。这天是恒生指数期货8月合约的结算日,开市后仅5分钟成交额就超过39亿港元,半小时突破100亿。整个交易过程就是看谁的钱多,谁能撑到最后。索罗斯这边疯狂抛售,港府这边照单全收,就看谁先撑不住。
下午收盘时,恒指、期指、成交金额分别锁定在7829点、7851点和790亿,创下香港市场单日最高交易纪录。7829点,这个数字对索罗斯来说就是败局已定,因为高于他的成本价。
这一仗打完,索罗斯彻底栽了。光最后10天内,他们就损失了数十亿,而香港政府动用了约1200亿港元的外汇储备,将这些国际资本杀得片甲不留,并在股指期货市场获利约20亿港元。
更有意思的是,香港这场保卫战打赢后,平准基金通过合理的退出机制,不但没有损失,还净赚了983亿港元,回报率超过83%,做到了”边救市,边赚钱”。
索罗斯败了以后不甘心,仍然带领一些人将部分期指合约转仓至9月份。但香港政府也不客气,9月5日颁布了关于外汇、证券交易和结算等7项措施,9月7日又制定了30项新规,这些举措被称为”七招三十式”。
这一败对索罗斯的打击是致命的。量子基金遭遇创业以来的”滑铁卢”,下降22.9%,损失几百万美元。从此以后,量子基金再也没有以前那种呼风唤雨的能力了。
这场金融保卫战的胜利,意义远不止于香港本身。它向全世界证明了,国际投机资本并非无敌,只要有足够的决心和实力,完全可以把这些金融秃鹫打得满地找牙。索罗斯成功狙击英镑、泰铢等货币,使不少国家患上”恐索症”,唯独港府成功击败索罗斯,使其受到沉重打击。
这场27年前的金融大战,让不可一世的索罗斯尝到了败仗的滋味,也让香港在风雨中展现了自己的韧性。你觉得当年香港政府的做法是对的吗?在全球化的今天,我们又该如何防范类似的金融风险?
二十七年前那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摧毁了无数家庭的财富梦想。当索罗斯这个犹太金融巨鳄横扫东南亚后,把贪婪的目光投向刚回归的香港时,他万万没想到这次会碰到硬茬子。一场史无前例的金融厮杀拉开序幕,胜负就在几个数字的跳动间决定。
说起1998年香港金融保卫战,这可是金融史上最惊心动魄的一场较量。索罗斯这个老狐狸,刚在东南亚捞了一笔,就盯上了香港这块肥肉。
索罗斯本名捷尔吉施瓦茨,匈牙利犹太人,17岁移居英国读伦敦经济学院。1973年和罗杰斯创建”量子基金”,专门搞高风险高回报的投机生意。这家伙可不是善茬,1997年在东南亚各国沉浸资本盛宴时,索罗斯瞬间攻陷泰国,仅当天泰铢兑美元就暴挫17%,外界推测他净赚一百多亿美元。
当时香港的情况确实让人担心。香港房地产价格出现泡沫,工资水平和股市飙升,上半年恒生指数从12000多点升至16800多点,正是”全民皆股”的狂热时期。索罗斯看准了这个机会,事先通过美资银行向香港商人借入1000亿港币,可谓”弹药”充足。
1998年6月开始,索罗斯开始对香港动手了。6-7月间,索罗斯把矛头对准港元,开始有计划地向香港股市及期市发动冲击。这老小子的套路很简单,就是先借港币然后疯狂抛售,让港币贬值,同时在期货市场做空恒生指数,两头赚钱。
香港政府这边也不是吃素的。董建华当时就表态了:“如果有人觉得我们会有所动摇,他们是错的!我们绝对有能力与决心维持联系汇率”。话是这么说,但压力确实很大。香港失业率上升到20年来最高水平,媒体报道中充斥着”自杀”、“跳楼”等字眼,自杀率上升了40%。
真正的决战是8月28日。这天是恒生指数期货8月合约的结算日,开市后仅5分钟成交额就超过39亿港元,半小时突破100亿。整个交易过程就是看谁的钱多,谁能撑到最后。索罗斯这边疯狂抛售,港府这边照单全收,就看谁先撑不住。
下午收盘时,恒指、期指、成交金额分别锁定在7829点、7851点和790亿,创下香港市场单日最高交易纪录。7829点,这个数字对索罗斯来说就是败局已定,因为高于他的成本价。
这一仗打完,索罗斯彻底栽了。光最后10天内,他们就损失了数十亿,而香港政府动用了约1200亿港元的外汇储备,将这些国际资本杀得片甲不留,并在股指期货市场获利约20亿港元。
更有意思的是,香港这场保卫战打赢后,平准基金通过合理的退出机制,不但没有损失,还净赚了983亿港元,回报率超过83%,做到了”边救市,边赚钱”。
索罗斯败了以后不甘心,仍然带领一些人将部分期指合约转仓至9月份。但香港政府也不客气,9月5日颁布了关于外汇、证券交易和结算等7项措施,9月7日又制定了30项新规,这些举措被称为”七招三十式”。
这一败对索罗斯的打击是致命的。量子基金遭遇创业以来的”滑铁卢”,下降22.9%,损失几百万美元。从此以后,量子基金再也没有以前那种呼风唤雨的能力了。
这场金融保卫战的胜利,意义远不止于香港本身。它向全世界证明了,国际投机资本并非无敌,只要有足够的决心和实力,完全可以把这些金融秃鹫打得满地找牙。索罗斯成功狙击英镑、泰铢等货币,使不少国家患上”恐索症”,唯独港府成功击败索罗斯,使其受到沉重打击。
这场27年前的金融大战,让不可一世的索罗斯尝到了败仗的滋味,也让香港在风雨中展现了自己的韧性。你觉得当年香港政府的做法是对的吗?在全球化的今天,我们又该如何防范类似的金融风险?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