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矿产+能源:按业绩+估值=价格

(2025-10-16 22:04:23)
分类: 股市知识经典

储能电芯开始涨价

原创 蓝庭集 蓝庭集
2025年09月26日 19:14 湖北

最近从不同渠道核实,储能电芯价格开始上涨,国内储能电芯价格上涨基本上已经形成了一种趋势。

宁德国内储能电池价格开始启动涨价1-2分,当前还未进入普涨,但已经和集成商开始协商后续涨价事宜,普涨在即。

宁德时代电池价格比同行高2-4分,是二线电池企业涨价的矛,当前公司提价证明:行业景气度超预期,电池全面供不应求;价格矛上抬,二线电池具备再提价空间。

储能电芯价格上涨,这也是宁德时代昨天股价一度突破400的原因,本质上是因为业绩预期被上调了。原来我预计明年净利润约800亿,考虑储能电芯价格上涨的因素,明年的业绩我预计在850亿+,如果按照20x进行估值,至少1.7万亿的市值才是合理的。

当宁德时代电芯价格上涨后,二线电池企业跟宁德电池的价差达到4-6分,提价空间更大,因为现在储能电芯是供不应求的。昨天亿纬锂能股价一度大涨9%,今天鹏辉能源股价一度大涨11%,就是二三线电池企业利润弹性更大的预期。

站在当下,我们对宁德时代以及固态电池和储能的理解应该更深一层。

宁德时代既是固态电池龙头,也是全球储能龙头,未来也将是AI电源龙头,还会是人形机器人电池龙头。也就是它涵盖了所有最具增长潜力的方向,任何一个领域的增长,都会给它带来增量。

当我们从底层逻辑上去理解一个东西的时候,你会豁然开朗,而且非常笃定。那就是坚定看多宁德时代,完全可以安心睡觉,不需要看走势,2万亿市值都没到,慌什么呢?

对固态电池和储能的理解也应该更深一层,现在的人形机器人,还是用的传统的液态电池,续航也就2-3个小时,要想使它达到跟人一样的8小时工作时间,必须使用固态电池。

也就是说,无论未来人形机器人的预期是一千万台还是一亿台,都会给固态电池贡献纯增量。机器人数量越多,对固态电池的需求也就越大。

再看看储能,AI数据中心短期是算力,但是尽头是电力。一旦建成,就要源源不断的消耗电力。AI数据中心建得越多,对储能的需求就越大。

从这个角度来看,就很容易理解最近固态电池和储能行情持续超预期的原因。而且可以下一个结论,那就是固态电池的景气周期,比人形机器人还要长,因为固态电池后续还有低空经济、电动工具,甚至电动叉车、卡车、轮船等一系列的应用。储能的景气周期,比光模块还要长,因为数据中心建成后,还将迎来储能的需求持续增长。

固态电池和储能的景气周期,至少可以看到2030年,所以固态和储能板块,应该全面上修业绩预期,以及拔升估值。

打个比方来说,光模块的估值,对应26年的业绩预期,已经打到30x。那么固态电池和储能龙头,对应26年的估值,至少应该打到25x,因为你里面现在是有我的,那估值应该看齐,至少不能相差太多。

那如果宁德明年估值是25x,你算算预期是多少?

对于千亿、万亿市值的大公司,一定要学会从业绩和估值的角度来理解和推断走势,而非看K线。有些人整天“猜”走势,这很可笑。股价走势的判断,一定是基于对其真实价值的判断,而非K线,这连雕虫小技都算不上。

再看看几个涨价的方向。

首先是金属钴,在刚果(金)的配额制出台后,市场终于不再观望,开始抢钴,钴价迅速涨破30万大关,今天已经达到31万。


钴价上涨,最受益的就是小花菇。对应钴价上涨、镍价反转、正极材料反转的三重向上周期共振。

再看看金属铜

当地时间9月24日,自由港麦克莫兰公司宣布其位于印尼的格拉斯伯格铜矿遭遇不可抗力,并大幅下调了2026年的产量预期。公司预计最早要到2027年才能恢复事故前的生产水平,2026年铜金产量较此前预期下降约35%。

消息一出,全球铜价迅速大涨。自由港去年铜产量排名全球第2,它大幅减产,对明年铜价形成了强有力的支撑。


目前全球铜矿企业排名中,紫金矿业排名全球第5,洛阳钼业排名全球第10,而且是进步最快的两家厂商。所以本次铜价大涨,紫金和洛钼都受益,紫金和洛钼也双双创下历史新高。

最近中矿资源走势领先于锂矿板块,也是因为铜的加持,其明年在赞比亚的6万吨铜矿产能投产,正好赶上铜价上涨周期。

再聊聊白银,最近国际银价突破45美元,继续朝着50美元大关挺近。我之前提到的“银三杰”湖银、盛达和小星星继续看好,最具确定性的还是后者。

最后聊聊化工

9月26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