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岁前来个百场马拉松——“河马”PB349记
周末又跑了一个马拉松,我的第7个。
时隔五年,PB。
个人最好成绩,由353提高到349。
重要的事说三遍。
PB,真心不容易。
五年来,经历了很多。
上一次最好成绩,也是参加的第一次线下比赛,在河北唐山。
一家人去的,当做短途旅游,很是难忘。
还有三年疫情,换了三份工作,在北京买了房、定了居、结了婚、生了娃……
但不管怎样,没有放弃对跑步的热爱,以及时常跑步的习惯。
更关键的是,马拉松的确是一项极限运动。
42.195km,不是开玩笑。普通人走都可能走不下来。
对于这种极限运动,你只要能跑下来,就是万里挑一的水平。
然后还能跑进4小时,几乎超越身边绝大部分人。
你如果严肃地对待这个数字,可以做做实验,看自己多久能够实现这个目标。
比赛中,各种意外也较多,猝死的也有,可见其危险性。
对于大众,千万不要一窝蜂的自不量力。
即便是跑马的人,很多也是跑马一时爽,跑后火葬场。
尤其是新手,一定要坚决避免意气用事,比如最后疯狂冲刺、为了PB不会休息等。
PB,其实可以科学实现。
网上大神的帖子很多,你边实践边学习,会有更多切身体会。
关键在于自律,严格执行一个整套的计划,每次跑步都定一个具体目标。
我的就很纯粹,每天运动一小时的理念贯穿至今。
不论打篮球、游泳、健身,还是投入时间最多的跑步。
有了运动的习惯爱好后,剩下的就简单很多。
再次之,利用好春秋季节,合理安排日常作息,注意饮食营养搭配。
每次跑步的距离和时间,逐渐平稳增加。
稍有不适,要记住,休息也是跑步的一部分。
它和跑前热身、跑后拉伸一样,不可或缺。
专业和业余的区别,就在休息、热身、拉伸这几个环节。
有了一定积累,就可以适度挑战马拉松了。
有比赛的前一两个月,增加月跑量到200km以上,跑下来应该是没问题的。
我这次PB前一个多月,基本工作日每天都跑。
大部分是从地铁跑到单位,将近5.5km,一早一晚,一天10km+。
周二和周四的下午固定打篮球,周一早、周五晚开车就歇两次。
周末拉长距离,半马、30km,如此PB。
PB之后,怎么填充内心?
说实话,全马跑下来,会有一种巨大的厌恶感,浑身难受,不想再跑了。
它比起全马最后十余公里、最后7公里、最后5公里、最后2公里的痛苦,都更加令人不适。
记得刚开始接触马拉松,看到刚比完赛的人们扶着下楼梯坐地铁的样子,笑得肚子都疼。
等轮到了自己,那是真心笑不出来了。
好在这个不适的时间,从最初的两三天,到现在的一小时以内。
昨天跑完全马,今晚我又从单位跑到了地铁,就是配速慢了点,恢复速度是杠杆的,哈哈。
但内心多少还是有些空虚,前面一个多月的坚持,以及上半年的两个全马,都是为了所谓的PB。
等到实现了,加上天气渐冷,进入修养阶段,跑步这事就有点想停下来。
当然,靠着习惯的惯性,再延续段时间不成问题。
长远看,也是和媳妇闲聊时说,来个百场马拉松,时间期限暂定50岁前。
现在跑了7场,还剩93场。
今年32岁,从明年算,还剩17年。
简单数学计算,93/17=5.5。一年5场,下年6场,交替进行便能实现。
再长远一点,三四十岁的阶段为健康打下个坚实基础,然后努力工作到80岁。
剩余的生命就看老天吧。
之所以有如此长远规划,除了人本身的长寿想法,和另外两大人生机遇密切相关。
一是哲学,自己深知资历太浅,需要更多时间学习,想要通达精神领域的自由。
研究生误打误撞学了哲学,被它的魅力吸引了后,便不能释怀。
二是投资,尤其自从迷上了巴菲特之后,晓得复利奇迹离不开时间,更加注意培养耐心的品质。
最后,写了好几年的“每周一股”,连续三周断档。
各种原因,其中之一,让A股跌怕了,马上就2900点保卫战了,哈哈。
这种行情,想必大家也没啥心情看股票,那就不给大家添堵。
但狼哥没停下每日股票相关的学习和研究,现在手边看的就是《巴菲特教你读财报》。
第二遍,看得更加透彻一些,吸收得更多点。
对了,得提醒下,这时候除了不看股票,还应该继续有闲钱就加仓。
越跌越便宜,捡便宜的好事可别让沮丧的情绪给影响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