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河套民生第一印象

(2011-12-01 08:52:49)
标签:

河套

大铁锅

玉米杆

小脸蛋

内蒙兵团

分类: 兵团记忆

 

这是一九七一年九月,我们来到内蒙兵团后的第一个星期天,不远处的村庄里有老乡要娶媳妇了,班里的“老兵”姐姐们带着我和另外几个新兵一起去看热闹。

——这是我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当地的老乡。

 

还没走进村庄,我就被一副景象震住了:

一群一丝不挂的小孩光着脚丫正在村口开心地玩耍着,看见我们走来,便立即跑上前将我们围住。一个个仰着小脸蛋好奇地看着我们。

我仔细地打量着这群孩子,天哪,这哪里像是孩子呵,活脱是一群刚从泥淖里爬出来的小河马!浑身上下沾满了污垢,关节处的皮肤呈现着粗粗的皱折。乌黑的小脸蛋上忽闪着明亮的眼睛,咧开的小嘴巴里牙齿显得特别白。大概是因为刚刚啃食西瓜的缘故,我在孩子们嘴巴周围发现了一圈白净的皮肤。

 

孩子们手中有的拿着被啃得没有了红色瓜瓤的西瓜皮(很明显,西瓜是用拳头砸开的);有的孩子手里还拿着大白菜叶子不停地啃着(这大概也算是他们的零食吧);还有个孩子拿着长长的玉米杆,杆的一头有被撕咬过的痕迹(据说玉米杆带有甜味)。

 

村庄里的建筑基本是一种格局:

黄土垒的围墙内一间黄土垒的房,黄土房内一张黄土盘的炕,黄土炕前一台黄土砌的灶,黄土灶旁一个大板箱。这是当地居民的生活所在,所有的家当除了板箱外,还有一个小炕桌和一口大铁锅。一家数十口人三代同堂,吃饭、睡觉、结婚、生育都挤在这一张炕上。(唉……真不知他们如何度日的)

 

“新娘子来了!”不知谁高喊着。我循声看去,一辆毛驴车缓缓走进了村庄,车上用半新的红线毯搭了个棚,新娘大概就在里面。人太挤了,我没能近距离看,只是站在略高的坡上,踮着脚尖向举办婚礼的小院张望。

 

小院中站满了看热闹的乡亲,土房门前挂着一块红布,新郎新娘就站在红布前,小院外还支着两口大铁锅,大铁锅里的猪肉白菜炖粉条散发出阵阵的香气……

 

司仪开腔了,一口浓重的河套方言。

“婚礼现在开始!——”大家都安静下来了。

“第一项,拜天地!——”新婚夫妇依言而行。

“第二项,拜高堂!——”新婚夫妇向老人叩首。

“第三项,夫妻对拜!——”新婚夫妇在众人的推搡中完成了对拜礼。

“第四项,换手绢!——”买不起戒指,只能交换手绢了。

“第五项,自由活动!——”院内的人们一哄而散,每人手里都拿着一只碗,冲向院外的那两口香气四散的大铁锅……。

望着那群手捧大碗三三俩俩,或蹲或站,近乎于狼吞虎咽的老老少少们,我的脑海中一片茫然……

听说过农村贫穷,但真正见证贫穷这还是头一次。

 

婚礼结束了,我随着同伴们一起回营房,一路上听老兵们介绍村民的现况:

这里的村民生活很苦,缺医少药。

在这里妇女生孩子时像是一只脚跨在棺材里。在土炕上铺一张草席,毫无卫生条件的保障……,因生孩子而送命的年青妈妈不少……

(三年后,我曾在卡车上见过一个因难产求助的青年妇女,我怎么也忘不了她那因苦痛而深嵌在手心中的长指甲,被指甲刺破的手心里满是鲜血。)

 

在这里,多病的孩子被视作讨债鬼,死后会被赤裸着扔在荒野,任由着田鼠啃食老鹰叼啄。

(次年开春后的一个星期天,我随战友在前往团部服务社的路上,途经大排干时,见过一个被扔在野外婴儿尸体,皮肤已经黑皱,五官和肚子都已经被老鹰啄开……顿感头皮发麻,真正体验了一次毛骨悚然的感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