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清的“大大”坂东镇

标签:
坂东镇芝田宫五花肉闽清县居仁里 |
分类: 游记 |
我们结束了七叠温泉的旅游,要开车回福州了。出了七叠温泉景区,下山经过了塔庄镇,就到坂东镇了。我说要在这个大镇上吃午饭。早就听说在民间有这句大话:“小小闽清城,大大坂东镇!”看过去,它的确是一个大镇,堪比县城模样的坂东镇,街道宽大,商铺林立,人来人往,十分热闹。回来我查了资料才知道,坂东原称闽清六都,再早还叫闽清县永宁乡居仁里,后因邑人许将考中状元,宋代皇帝依例为闽清县封都,居仁里位列第六,故称闽清六都(我当时还猜是不是古时的驿站排号呢)。而今出过状元的六都称为坂东镇了,地处于闽清、永泰、尤溪三县的交界处。
相传清朝嘉庆末年有一富户在当地清官庙“芝田宫”里建祖坟,“芝田宫”是供奉闽清县历史上最有名的二位清官:元代董祯、明代沈源的地方。为此,惹怒了闽清人,痛恨不已的老百姓,过完正月十五,就聚集在芝田宫,每人朝那个富户修建在庙里的坟上踏一脚,要破坏他家的风水。久而久之,聚会的人们就在那做起了买卖,形成墟市。由于最初有18个乡镇的农民来这里踏坟赶集,故称“十八坂”。自清道光初(1820 年左右)开始,每年农历正月十八都有本县及周围四、五个县三、四万群众不远百里,络绎不绝来这里赶集,成为闽清惟一的传统大墟日。经贸的发展使得六都繁荣昌盛,风头竟盖过了闽清县城,因而有了那句“小小闽清城、大大坂东镇”的说法。
还有一说是:“十八坂”原址六都车乾村。相传位于六都洋中心的车乾山丘,前绕梅溪、左有柯洋、右有五台,两山拱峙,山明水秀,那里山坂上旧时建有一座小庙--马将军庙。一位风水先生至此地,胡诌“此地龙脉穴结,谁得福地,三年出一状元”。山丘周围多为黄姓居民,就把庙宇移迁芝田,同时把其祖宗埋葬此地。这一举动激怒了庙里的“马将军”,便托梦给周围异姓居民,于每年的正月十八集中人马,践踏山丘,人们还在山坡上凿了一口深井,寓意钉住龙脉,破坏风水。反正久而久之,一年又一年,从破坏人家“风水”,发展到做生意,每年的正月十八,这里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至1911年,“十八坂”交易会规模己十分壮观了,本县各都商人游客都参加,并波及了永泰、尤溪等地的老百姓,交易场地也己由黄久峰墓地发展到邻近一里左右的官道及田坪上,恐怕也没有人去踩墓地了。再后来,邵武、南平、古田、闽侯、永泰、尤溪、泉州、福州等地的客商都看好了这地方。在正月十八这一天,纷纷赶来做生意,商品交易范围广,俨然是旧时的广交会了。解放后,人民政府把“十八坂’,改称为物资交流会,地点移至坂东镇湖头街。交流时间也由原来的正月十八一天,改为了农历正月十七、十八、十九三天。但人们还是习惯地叫“是十八坂”。
在坂东镇上的红豆服装店,我们几人一下子就买了四件衣服。在女老板的推介下,我们来到街上“中国银行”旁的湖东菜馆,说是这家的酸菜鱼味道不错,我们就决定在这吃午饭了。
小店店面不大,在丁字路口,正对路中央黄乃裳的塑像后背。它是土楼,和街上统一的新建筑很不相称,我想它是没被拆迁的商户吧。走进小店,里面很长,面对天井有一排房间,就是包间了。设施虽简陋,但店家上菜很快。我们点了油炸蜂蛹,酸菜草鱼,油煎米菓、芋头,炒地瓜叶,五花肉炒笋干。小店的菜,分量足,四斤八两的草鱼,煮了整整一大盆!我们一碗一碗的吃酸菜鱼,最后还是吃不完,打了一包带回家。
饭后,我们就到街对面的农贸市场买菜。市场的门面不大,开车经过不知道时还看不见它,里面倒是很大,有店有摊。正值中午时分,市场里只有我们几个人在买买看看,许多商贩在打瞌睡。只见菜摊上的蔬菜都是小小的,和我们在福州超市里的菜大不一样,大概是没有用什么化肥、膨大剂吧。我们一下子都看中了几家猪肉摊,问了价格,排骨15元一斤,五花肉12元一斤。这可是农家猪呀!我们像捡到了便宜,左买右买,排骨、五花肉、猪脚,几个人买了近十斤!我还买了菜摊上的闽清糟菜,它可是没有添加防腐剂的食品,当年胡耀邦到福建,就是对闽清糟菜称赞有加,让闽清糟菜一下子出了名!
昨天,我切了一块闽清坂东买回的五花肉,做了一碗红烧肉,因故未同去闽清泡温泉的XY, 夹起一块红烧肉,放进嘴里,闭上眼睛嚼了嚼,说了一句:香,真香,有猪肉的香味!......
坂东市容
http://s12/middle/6b85a816xaedcbc60206b&690
红豆服装店
http://s16/middle/6b85a816xaedcab8c2c5f&690
湖东菜馆
http://s5/middle/6b85a816xaedcac7ad4b4&690
菜馆内部
http://s7/middle/6b85a816xaedcadd4d456&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