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袁楚凡:这条路上,我们因何驱动?

(2021-04-12 13:38:58)
分类: 学生培养
2021年4月11日下午,浙江大学第十三期紫领人才培养计划预科班全员大会于紫金港校区顺利举行。紫领人才俱乐部秘书长袁楚凡写信分享心得,和与会成员共同探讨紫领人追梦路上的动力问题。以下为其分享原文。

各位紫领的兄弟姐妹们:
    大家好!
    欢迎加入十三期预科班,也感谢你们对紫领的认可和信任。遗憾不能参加大会,谨以个人名义,作信一封,请飞宇同学帮忙代读,与大家探讨一个问题。如有批评建议,欢迎会后在群里提出或私聊。
今年,预科班报名人数再创新高,面试中大家对于职业规划问题的回答也高度一致。进入体制工作,已成为浙大乃至全国双一流高校学子的一大偏好,我亦不例外。和部分同学一样,我也面临毕业挑战和就业准备,但越到这一节点,就越想和大家说说自己最朴实的感想。
想在此讨论的,并非任何信息或技巧,而是归于一个原初问题——我们因何驱动,选择这一条道路?这和回答“为什么”不尽相同,因为对于后者,完全可以找出个人的、家庭的、历史的、社会的,诸般遭遇来解释或搪塞;而对于“驱动”的讨论,则必是关乎内生的、权重的、观念的、个性的理解和剖析。这将决定我们以何种动机去往哪个方向,并且能够跑多久、多远,这最终也绕不开我们对自己的追问和再认识。
假如我们就“成为政府公职人员,因何而驱动”这一问题,在内心开展一系列大胆而刺激的问答,那么也许会生成以下几个版本:
回答一:为了追求一种舒适的生活状态。对此的追问是:我们见过各级政府工作人员常态化加班的情景吗,我们了解党政机关工作层层加码的形成机制吗?假如我们身处核心部门,无论作为领导还是普通科员,都会因为钉钉等通讯工具的存在,难分昼夜,事无巨细。所谓“996”和工作生活无边界的状态,在这里也同样普遍。我们能接受这样的工作强度和与之不相匹配的工资回报吗?
回答二:为了获得一份安稳的工作。追问是:上一个问题足以说明这份工作不那么“安”,而剩下的那些“稳”,是否能够成为我们未来数十年抵御社会风险、通货膨胀的基础,是否符合我们对理想生活的期待?且公务员一直以来便是高危职业,我们能否砥砺德行、抵御诱惑,又是否可以恪守言行乃至深思慎虑,以求一生免于风险?
回答三:为了拥有较高的地位。追问是:这种地位相对于谁而言呢?在机关里,永远有人地位高于自己,支配与被支配同时发生着;在社会上,我们会受尊重,但也容易遭到误解。对于尊重,我们无权作威作福,只有心中一份满足;对于误解,我们无力加以辩驳,只能靠行动来默默证明。这种边际效应递减带来的疲惫,是否会对冲掉那些良好的自我感觉?
回答四:为人民做实事,发挥公共价值,或实现理想。这样的动机值得倾佩,也正是紫领人一直坚持的信仰。但在此仍需要不合时宜地追问:一入机关深似海,现实,比《人民的名义》更加复杂。经历十年乃至数十年饮冰,当初的热血是否可以一直沸腾下去?当我们褪去青春,步入油腻中年,面对工作和生活的重重围困,又如何理解和看待这份价值?
我们知道,伟人自然不会因价值或现实等问题而困扰。如马克思在高中毕业时就立志要选择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成为完美无疵的伟大人物;但我们不知道,每个普通人,是否也有这一份笃定,和持续追寻崇高事业的坚定。
以上的追问,都没有继续演化回复下去,因为进一步的答案,关乎每个人真实的动机、价值和对人生的界定与安排,只能自己去寻找。我们当然可以对世俗的部分不屑一顾,正所谓青年当有底气;但也必须知道,未经考验的热情和信仰不足以鼓吹,有道是选择必要担当。当我们能够从容而坚定地回答上述几类问题,也许反而能突破职业选择的表层逻辑,建立起精神自足、人格自立,使生命能量最大化的事业框架,即便经风历雨有所调整,也不会根本推翻而重新陷入迷茫。
但是,光靠理性分析和思考,能做到吗?我认为并不是。
曾读过一本社会心理学著作《正义之心》。书中将人类感性和理性的关系比作白象与骑象人。白象总是会不受控制地横冲乱撞,而骑象人能做的,只是尽可能地收敛其程度、调整其方向,减少其损伤,但无法真正意义上操控自如。这样的分析,在我看来更接近于事实。心理实验与大脑分析表明,真正对我们想法和行为产生影响的,更多是感性认知、体验而非理行逻辑、推理,理性往往是在事后为感性做出的决定辩护。这种观点的启发在于,有时记录感受比空泛思考更容易明确答案。
因此,当我们对之前提出的问题难以笃定,或根本不知往何处去时,我的建议是,可以为自己寻找更多访谈和体验的机会,多去了解乃至进入一些行业,并在过程中及时记录自己的能量波动和心流体验。所谓能量波动,指做一件事情自身能量消耗感的大小;心流体验,指做一件事沉浸并享受于某种状态中的程度。能量越充沛、心流体验越好,往往意味着热爱或者擅长某一事务。将这些事务分类并向上归总,形成自己的体验日记,也许更能够明确事业方向。
在此意义上,紫领在做的,也正是将公共服务这条路上的曙光与风雨同步而全面地开放给平台上的成员。希望预科班这半年,能够成为大家体验历程中的重要窗口。大家尽可以在各种课程、活动和实践中丰富体验,增长见识,多方比较,近距离理解政府运行和治理实践,助力于自己的选择。尽管我们乐于见到,在走向公共服务的道路上,有越来越多的同仁相伴,吾道不孤;但我们更衷心祝福,各位终能感受到那份独有的驱动,踏上属于自己的道路。
也许半年后,有人会选择与紫领“续约”,有人会选择就此离去,这是缘分使然,但我们仍可这样互相期待:何其有幸,你在我的体验日记里,将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谢谢!
2021年4月10日

人物简介
袁楚凡,中共党员。浙大公管学院行政管理2020级硕士生,紫领人才俱乐部秘书长。曾连续三次赴基层实践,先后挂职南浔练市镇团委副书记、安吉昌硕街道团委副书记、嘉善团县委书记助理。累计组织服务“黄土地计划”300余名学员赴全国各地基层挂职锻炼。浙大清廉文化宣讲团、理想信念宣讲团成员,累计宣讲二十余场,受众1500余人。
曾获“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金奖、浙江省第三届“互联网+”大学生创业大赛金奖、浙江大学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员、社会实践先进个人,社会实践、社会工作、研究与创新、优秀学生学业奖学金等荣誉。
袁楚凡:这条路上,我们因何驱动?

图文 / 袁楚凡

审核 / 紫领人才俱乐部品牌推广中心


(本文来源:彩虹人生微信公众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