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是强鹰俱乐部执行主席王承超:贵由心生,何惧独行

标签:
彩虹人生教育 |
分类: 学生培养 |
【坚持就会沉淀精华】与我相处七年的学生-王承超,作为3.5学雷锋的代表,其事迹登上了《浙江日报》2月17日的头版(见原文链接)。从2007年,他一直跟随彩虹人生的脚步,投身求是强鹰、紫领计划和伟基之星计划,提升自己,服务他人。从浙江大学校团委的社会实践,到贵州西部湄潭的支援服务,到现在致力于求是强鹰俱乐部搭建“浙商导师”与“优秀大学生”的桥梁,服务已经成为他生活的一种方式。现在,他每年依然会带着更年轻的志愿者去西部,带着他们走过自己曾经经过的点点滴滴,带着他们践行公益,践行青春梦想。求是强鹰的使命是“引领青年领袖正能量”,作为俱乐部执行主席,他将用“服务”将这个使命进行到底。
西部支教 致青春
【人物名片】
王承超,男,1986年出生,浙江大学管理学院2013届硕士毕业生,第九届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
【人物故事】
贵州湄潭,对浙大学生来说并不陌生:抗战时期,浙大曾西迁到湄潭继续坚持办学7年之久;也很陌生:1000多公里外的遥远土地,全然不同的风土人情。
2010年,在杭州生活多年的王承超作为浙江大学第十一届研究生支教团负责人,带着团队踏上了湄潭这块土地。
初到湄潭,县里分管教育的领导,提出让王承超留在政府挂职工作,但他婉拒了。他选择从县城乘大巴、再挤农用车,再坐摩托车,然后徒步爬山来到深山中的学校,直面那一双双求知的眼睛。
看到众多品学兼优、家庭贫困的孩子,王承超和支教团团员们想方设法筹资助学。
第一次站上讲台,第一次被叫老师,第一次收到学生亲手做的礼物,这些带给了王承超无数的感动。现在,他教过的学生中,有的已考入了大学。
看到湄潭县鱼泉镇新石村村民出行不便,王承超又萌生了修路的念头。一开始,当地人根本不敢相信,支教的大学生,还能修成路?四处奔波下,王承超筹集到5万多元资金,又争取到当地财政支持。如今,当地群众把这条新路命名为“求是春晖路”。
王承超公益的脚步没有停止。他坚持每年至少去一次西部,云南、贵州、四川……不仅带去筹集的经费,还有志愿精神和青春梦想。
去年暑假,王承超又带着13个杭州孩子到湄潭支教。两周的支教时间,让这些生活优渥的孩子们看到了不同世界,有了不一样的感触。
回到湄潭,王承超也看到了欣喜的变化。“一度濒临撤并的洗马乡群丰小学,现在设施崭新,也有年轻老师愿意留下来。”今年6月,一所王承超参与援建的希望小学就要落成,他说,到时一定会回去看看。
【人物感言】
把自己想做的事情坚持做下去,就会有更多的沉淀,也会收获更多的成长。
(2014年2月17日,《浙江日报》头版http://zjrb.zjol.com.cn/html/2014-02/17/content_2535320.htm?div=-1)
【彩虹人生实践者、绿色浙江秘书长、中国志愿服务金奖获得者、2013年度杭州市十大杰出青年-忻皓】:我希望今后的媒体能够更加关注王承超现在的选择,这才是最重要的。很多年轻人会去支教,但不一定能像承超这样选择将坚持“求是强鹰”这份公益事业作为人生的选择。
【王承超:写于采访后的遗憾,时间都去哪儿了。】
贵由心生,何惧独行
作者/王承超
——不讲礼之礼
中国,古有“礼仪之邦”的雅称,却也是最不讲“礼”的国度。只是这不讲之“礼”却是先后有别。
中国的古“礼”,源于对于天地神明的敬畏,也是对于客观自然规律的顺应。“礼者,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从示从豊,豊亦声。”在一系列繁琐的仪式背后,是“礼者,理也”,是“发乎情,止于礼”……只要理顺,人情可以在其次,这也成就了种种西方文化难以理解的“礼”之所在。西方爱他人的“礼”源于爱自己,源于基本的人伦情感,而中国的古“礼”在于还原,还原天地万物运行本应有的样貌。
只是传统文化对于“礼”的认知,伴随中国二十世纪初的翻天变化而消失殆尽。至于“十年文革”,更让传统与仪式成为一段永远回味的记忆。中国的文化土壤,勉强嫁接着西式的礼仪标准,譬如无时无刻的一身身西服却有时像一声声笑话。现在不讲“礼”,倒真的名正言顺了。缺乏“礼”的束缚,膨胀的人性成就了无所畏惧的恐惧。
在空虚中,我们迫切需要回归“礼”的本源。
——不富贵之贵
当中国的礼法被时代湮灭,新的标准尚未成为主流时,空虚的自我找到了一种精神寄托——追求财富。而往往追求财富的目的会被其过程的快感摒弃,成为完全原始冲动的体现。
诚然,财富能带来良好的环境,这或许是富贵的本意。但是,两者并没有直接的联系,更不是一种因果。由富而贵者,“贵”在于心理的质变;“富”也许是一种诱因,但是绝不是决定因素。
中国2010年世博会特聘礼仪专家、彩虹人生公益礼仪大使万里红老师将“贵族精神”归纳为“品性的纯洁、心气的高傲、精神的雄健、梦想的伟大、道德的完善”。平民式的“贵族精神”在这个时代并不稀缺,一个个“最美”的形象不是当今社会中“完人”的体现,而正说明“贵族精神”可以是一种修炼。在自我、人伦、天地三个层面上,每一个人都能通过自身修炼,获得内心的高贵,进而成就自我的“贵族精神”。
富,可以使人拥有贵族的生活,但是无法拥有贵族的气质与精神。当开着名车醉酒撞人,抑或举着高尔夫球杆放浪形骸时,其实和以为学会了用筷子就学到了东方文化一样,是极其荒唐可笑。
所谓“贵”不可言,不仅师从贵族礼仪的小礼小节,更需要修炼大礼大节。
——不孤独之独
“君子慎独”,而执着向前者,往往拥有不可避免的孤独。尼采说:“更高级的哲人独处着,这并不是因为他想孤独,而是因为在他的周围找不到他的同类”。
在这个小时代里,其实很多原本理应遵循的规律与原则,在文化的冲击中消失了,自我成为了一切毫无顾忌的主体。从爱自己而爱他人,到爱自己而置他人于不顾,改变的不仅是一种原则,更是社会的游戏规则。
网上一个故事:把五只猴子关在一个笼子里,上头有一串香蕉实验人员装了一个自动装置。
寓言式的故事里,潜藏人性的弱点。其实,在社会心理中,我们都是从众的,从众而生,从众而死。如果有人选择独行,似乎我们下意识的选择首先是敬而远之,害怕他失败,更恐惧他成功。在中国这个不太会赞美的地方,显得尤为如此。唯有重回古风,学致福从义之道,愿有幸听得满堂喝“彩”!
从今天开始,开始修炼自己的“贵族精神”,即使前路孤独,也要一路前行。
不忘初衷,方能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