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成功需要些许钝感力

标签:
转载 |
分类: 学习转载 |
“这个世界不过是一场生存游戏,所以必须要有顽强的意志。而要保持甚或加强自己的生存能力,钝感力又是必不可少的。与其有锐利的敏感度,不如对于大多数事物不要气馁,这股迟钝的顽强意志,就是得以生存在现代的力量,也是一种智慧。”
钝感,心理学名词,与“敏感”意思相对,词性相同,两者互为反义词。钝感是人的动作活动反应慢度的标尺,是用来描述人活动速率的。人的思维只有钝感系数与敏感系数相平衡才更容易保持较为理性的思维,否则反之。在畅销书《钝感力》(日.渡边淳一著)中,渡边淳一提出了“钝感力”这个新名词,可直译为“迟钝的力量”,即从容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伤痛,坚定地朝着自己的方向前进,它是“赢得美好生活的手段和智慧”。
在竞争激烈、节奏飞速的的现代社会中, 需要我们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留意周围的变化,与时俱进,人容易变得敏感与浮躁。假如我们对每件小事都关注,对每句话都耿耿于怀,对身边的人都放不下的话,这样整个人会处在一种紧张敏感疑神疑鬼的状态中,不容易感觉快乐,更何谈给身边的人带去快乐。有些人(女性的生理心理决定了她们比男性更容易敏感)过于敏感,过于在乎别人的看法,别人的目光。敏感的人当受到领导批评,或者朋友之间意见不和,或者听到别人说他/她不好时,还有恋人或夫妻之间产生矛盾的时候,就比钝感的人容易受伤,容易郁郁寡欢,容易激动发脾气。如果说与敏感的人相处有时会让你感到有趣的话,那么与钝感的人相处会让你的心平静下来,不容易激动,处于一种祥和的状态,这种感觉很棒。我觉得,一个人需要具备敏感力和钝感力,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在乎有所不在乎,这样的性格才是平衡的,完整的,生活才是美好惬意的。
有钝感力的人容易获得内心的平衡及与他人的和谐相处。具备钝感力的人看上去比别人慢一拍,但他们喜欢思考,会静静聆听对方的说话,能坦然面对不同的意见,并能迅速忘却不愉快的事情,他们设定目标后就不会轻易放弃,在前行的道路上他们不理会嫉妒嘲讽,坚持走自己的路,面对表扬不得意忘形,面对批评不垂头丧气,有钝感力的人不人云亦云,能从自己的内心寻找答案。
也许从小到大,父母都希望你是一个灵敏的人,老师也不喜欢木讷的学生,你一直觉得迟钝不是个褒义词,对钝感这个词更感到陌生,那么你是否听过逆商(简称AQ)这个词呢,它来自英文AdversityQuotient,全称逆境商数,是美国职业职业培训师保罗·斯托茨提出的概念。它是指人们面对逆境时的反应方式,即面对挫折、摆脱困境和超越困难的能力。其实钝感力和逆商有一定的相似之处,有钝感力或逆商高的人能坦然面对他人的嫉妒,讽刺,不疑神疑鬼;在利益得失前淡定,不患得患失;面对挫折时不怨天尤人,能直面困难并去解决。在充满荆棘,逆境的创业环境里,成功不仅需要智商,情商,也需要逆商,需要钝感力。
如何在工作中与上级,同事和谐相处;如何在生活中如鱼得水;如何让自己并让周围的人感受到愉快;如何不沮丧;如何平衡自己的内心;在21世纪的今天,显得比以往更加重要。在迈向成功的道路上,我们应该学习些钝感力,提升面对挫折,超越困难的能力,可以让我们活得更自信,更饱满、更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