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个关于地震的故事——求是强鹰最美丽的乡村教师俞立颖

(2013-04-30 07:32:14)
标签:

彩虹人生

杂谈

分类: 学生培养

仁者,心之德,爱之理。

她,在大学期间因为表现优异曾获浙江大学最高荣誉——竺可桢奖学金;她,因为年轻的激情,创办过自己的电子商务公司;一年前的她,怀着毅然的决心和坚持,放弃深造的机会,而是带着满满的爱心走进乡村,担着沉重的责任开始支教。

她,经历着这个社会的痛,并成为它的一部分;她,成为08年的汶川地震的幸存者;她,更是强鹰最美丽的乡村教师——俞立颖

俞立颖,女,求是强鹰七期周晓光导师学员,“鹰之仁”学员,求是强鹰俱乐部七期联络员。08级本科,主修专业社会学,辅修创新与创业管理强化班。曾获得竺可桢奖学金,创办过自己的电子商务公司。专注于研究并实践非营利组织和社会企业发展,曾就职于美丽中国Teach for china,在云南临沧乡村做老师。

一个关于地震的故事——求是强鹰最美丽的乡村教师俞立颖

420日雅安地震发生后,她这样的一段文字,一个故事被各大论坛、贴吧转载,评论,向死而生。

一个地震的故事

2008年,512日,那时,我是四川省绵阳中学高中三年级的一名学生。

2013年,420日,凌晨,今天的我已经从浙大毕业快1年,距离当年那场地震,竟也过去5年。

我无法去表达,作为一个四川人,对于同胞们在两次地震中所给予的支持和帮助,让我有多么感激。今天,我想讲的,是一个微不足道的故事,却是一个改变我一生的故事。

所有灾难的力量,并不仅仅是让人们更加团结,让人与人之间的同理心与共鸣彼此温暖,它展现人性的恶,却更彰显人性的善与光明。而对于每一个个体来说,灾难,是一种如此直接而出乎意料地方式,把我们每个人都必定面对的人生终点——死亡,就这样毫无防备地赤裸裸地摆在了我们面前,在不到10秒的时间内,突然切换到频临死亡的模式,突然人生十年二十年的长远规划在瞬间灰飞烟灭只剩下一个念头——这一秒钟,我不要死。

那一年,下午228分,距离上课还有2分钟,我坐在教室的最后一排,教学楼的第6层,做着等比数列的一道题目。忽然楼道开始晃动起来,所有的同学都开始惊慌失措,跑到走廊上一看,大批的同学正在冲向楼梯,而三楼、四楼随着人们的惨叫开始有人跳楼,大概只有3秒钟的反应时间,我头顶上的一盏灯忽然砸下来,在我的脚边砸得粉碎,随之而来的是整个班的同学更加失控地一起拥向楼梯。

6楼,跑到1楼,那段距离,30秒。

整个楼道剧烈地晃动着,粉尘弥漫,记忆中是刺鼻而模糊的味道,前前后后全都是人,我们就这样彼此紧紧地扣着双手向下跑,速度并不慢,双手都扣得那么紧,生怕旁边的人滑倒。直到跑出教学楼,一路狂奔到操场,很远,回头,看着还在晃动的教学楼,墙壁上竟然已经被撕开了明显的口子。

所有的学生,都站在了操场上集合。整个学校没有任何人伤亡,也没有建筑物的倒塌。然而,在接下来的30分钟内,整个操场弥漫的,竟然是一片哭声,同学们彼此抱头痛哭。刚才来不及反应的恐惧,竟然在逃离后被释放,如果,就在那一刻交代了,我们此生还有多少未完成?如果,刚才那一刻,有任何一点点不测,我们现在恐怕就见不到阳光了……死亡,就以这样蛮横而霸道地方式,活生生地摆在了距离高考还有不到1个月的我们面前。那是一种如何令人震惊的方式,当我们的脑海里已经填满的是对于整个暑假的放肆憧憬,对于未来大学生活的慢慢期待。一场灾难,却可以瞬间把这一切都掏空,把生命冰冷而脆弱的本质,毫无保留地暴露在我们面前。

哭过,一个朋友问我:在跑下来的那30秒里,你是不是一直想着因为要上自己心仪的学校。所以你不能死?

那个瞬间,我愣住了。

在那30秒中,所有关于梦想、抱负和那所被念叨了很久的目标大学,没有分毫出现在我的脑海里。那30秒,我的思维几乎是完全空白的,空白的如此彻底,我甚至不知道自己还有没有我要活着这个念头。我所唯一能回想起来的事情是,我的整个身心灵,都调动了所有的能量,只是想多撑,哪怕一秒。

也就是在那一刻,我人生中第一次触碰到了一种东西——生命,只是那么纯粹那么纯粹,本质的盛名——与我当天穿着什么无关,与我未来要上什么大学无关,与我那教室里所有做满了未做满的习题无关,与我所有关于未来的设想和抱负无关。它只是生命而已,活着,一口气,能呼吸,能挺能看,就是生命。

也就在那一刻,我忽然觉得,许多我曾经那么看重的东西,竟然都像灰尘一样,轻飘飘地,落了下来。

走向体育场,当时的灾民避难场所。捐赠的衣物像小山一样堆积起来,好心的市民在家煮了上百个白水鸡蛋,用水桶拎着走到体育场一个个发给灾民。医院,伤病员还在不断地被运过来,那些血肉模糊的场景至今在我的脑海里被有意识地打上了禁区,请让我不要回忆。至今,我仍然害怕恐怖片,害怕血腥的场景。切肤之痛。

后来……后来……我上了大学,仍然会把假期投给故乡的灾区。义无反顾。后来,2011年的3.11日本地震后,我在那个暑假去了日本,走到仙台,矗立在那所被海啸冲垮的小学前,看着堆积如山的安魂菊。我几乎能看到最后一刻发生在这里的所有场景,我几乎能听到那些呼喊,看见那些紧紧握在一起的手。生,抑或是,死?命运的无常,就在于你可能将心都已经装满了对明天所有最美好的希望,却在今天画上了全部的休止符。

于是,我们只能学会去抓住所有稍纵即逝的美好。

的确,在那么一段日子里,那种对死亡的恐惧仍然会让我在睡梦中惊坐而起。自我确认,我还活着。

的确,在那么一段日子里,我把所有的今天,都当做生命的最后一天来生活。我不能像励志书一样说,我每一天都过得很没有遗憾。但我知道,当我选择用这个方式生活的时候,我开始和最深处的自己对话,我开始问自己的生命是否在当下的生活里绽放,我不沉迷于任何的光环,我也不在乎别人怎么看我。我知道,我只活一次。

如果明天,就是告别日。今天的我,是否还会沉迷最后一集电视剧?是否还会愿意在抱怨和牢骚中度过?是否还会害怕失败,害怕受挫,害怕被人嘲笑?

我是如此热爱生命里的那些源泉与光。用超出常人数万倍的热情,去爱着,那些闪光的瞬间,那些令人迷醉的美好。

不过是,活得很用心。毋宁说,用心在活,而非walking dead.

今天,2013420日,820分,微博上的爱心接力,家门口的成雅高速公路已经被作为生命通道,来自四面八方的物资正在涌入灾区。爱,一直都在。我们的文明在这个时候仍然会爆发它最强大而团结的力量,超越所有的制度和牢骚。

而我只能讲这么一个俗套的小小故事,作为回报。

如果,正在读这篇日志的你,愿意在某个夜深人静的晚上,当四周寂静的时候,忽然感觉自己将要在1分钟后死去,去真正感受那种死亡的悲鸣与恐惧,去想象此时此刻的你就身处在地震中的一栋楼里,倒塌、惨叫,你却无能为力。

就在那一瞬间,去抓住本真的那个你,去抓住你最内核的那个生命,再也不要把它放开。

此谓,向死而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