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寻梦强鹰之路之二十四:“杰出温商”黄伟建:转型标杆  施而有福

(2013-04-12 13:46:21)
标签:

彩虹人生

财经

分类: 求是强鹰

一、  导师名片

姓名:黄伟建(1972.3~)            籍贯:浙江温州

职务:温州民间资本投资服务中心董事长,温州金融港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邮轮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

行业:金融、邮轮

社会职务及荣誉:担任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第十、十一届委员,中国青年实业发展促进会副会长,浙江民营投资企业联合会会长,温州民间资本研究会会长,浙江省青企协常务理事等职。获中国温商领袖奖、中日青年绿化合作荣誉奖、第五届中国创新企业家、2010年长三角十大杰出青商、2010年度浙商新锐榜等荣誉。

座右铭:施比受有福。

 

二、  访谈学员名片

邢钊(1987.10~),男,籍贯河北衡水,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求是强鹰十期学员。现任中共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土地科学与不动产研究所硕士生第一支部书记。2011年毕业于南开大学经济管理法学复合人才培养试点班,获得经济学和管理学双学士学位,在校期间多次获得“优秀学生干部”和“三好学生”等荣誉称号。

 

三、  学徒看师傅

禅宗大师青源惟信曾经提出参禅的三重境界: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看山仍是山,看水仍是水。其实,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人生的每个阶段无非处于其中某重境界,而不同的境界自然会带来不同的结果与人生。

 

从商与治学

黄伟建说自己成为商人的年代很早,这让坐在他对面的能够在很近处观察他的人感到非常意外,就像来访者第一眼看到黄伟建时所感受的意外一样。他肤色稍深,身材高大,戴着近视镜,办公室连角落里都摆满了各种糖果。当然这些完全不足以让人吃惊,真正让人意外的是他看上去太过年轻,完全不是人们印象中那种老成持重的商人形象,毕竟他所操盘的事业都是很大的“局”。

1989年,受身边轰轰烈烈的民营经济吸引,当时还只是温州第四中学高二学生的黄伟建就迈出了自己商人生涯的第一步,他利用课余时间,把多年的积蓄和借来的钱共计3000元与别人合股开办了一个皮鞋加工厂。当年身为班长的黄伟建对自己的老师说,我保证考试成绩不低于65分,平时可不可以不上课。“因为我大学不考了,我那天跟老师谈了半夜。如果我考上大学父母没钱供我,我伤心;如果我去读了,父母要负债,也伤心;如果我考不上更伤心。干脆我就不考了,我就去创业。”

因为这家鞋厂,黄伟建放弃了高考。老师同学及亲友为他惋惜,而他却觉得这次创业经历为他后来的搏击商海浇铸了胆识,是值得的。当然,黄伟建深知知识的重要性,1991年他考上了哈尔滨工业大学。黄伟建说:“我并不是因为想去那里读书,靠哈尔滨的大学是觉得在那做生意方便,当时我的鞋厂办得也是相当有规模了。”

黄伟建在哈尔滨“读大学”,由家人帮他管理之前创办的鞋厂,而他又大胆地在黑龙江创办了一个外贸公司,将家乡温州的轻工产品成功地推销到了俄罗斯及东欧市场。

直到1994年,黄伟建毕业后,又回到了温州。

邢钊(以下简称“邢”):与很多人学成而从商不同,您是边学边商,两不误,这种平衡是源于怎么样的心态呢?

黄伟建(以下简称“黄”):我不是温州商人中最成功的,但我一定是其中最喜欢学习、最能够包容各种观点的。思路决定出路,有了好的思路,还怕企业不成功吗?不是只有在校园才是读书的地方,在实践中领悟,在学习中提升。从1994年大学毕业以来,我其实一直在不同的校园里学习、进修:浙江大学研究生毕业;浙江省信息产业厅MBA结业;中央社会主义学院进修;浙江大学金融投资与资本运营高级研修班等。这几年,我也撰写了《论对外投资中国有资产的保护》、《温州民间融资体系亟待定位规范》、《温州民间资本发展研究》等近10篇论文。一直持续的学习经历,使得我可以拥有广泛的人脉、独到的信息来源,当然也让我审视问题的角度与人不同。

 

打工与创业

1996年,黄伟建已经有了初步的资本积累,他不再满足于这种传统行业,开始探索资源整合和资本运作的新领域。在大多数人不解的目光中将原有产业转让,集合资金,一部分开始涉及电子行业,一部分投资参股其他领域。为了学习新的东西,黄伟建将原有的公司交给合作伙伴打理,他毅然到上海(美国)凯特电子打工。

涉足IT行业,因为“觉得做这个行业(鞋业)太传统了”,这个看似简单的理由,却彰显了黄伟健一种决心。从基层员工一直升为营销部门经理,负责浙江的非电信行业的业务。这次打工经历也充分显示了黄伟建不屈的打拼精神和非凡的市场营销才能以及学习的欲望。

1998年,黄伟建离开凯特电子,到杭州成立了浙江星际信息系统有限公司,参与开发建设浙江省税务征管系统的网络开发。当年星际就被评为浙江省增长最快的200家企业之一,成为全省信息类参加市级评估无形资产累计最高的企业。当年黄伟建还专程到美国贝尔实验室观察学习,又一次使他大开了眼界。

这时的黄伟建在圈内已渐渐有了名气,也引起了政府部门的关注。20007月,温州市政府向他发来邀请函,请他投资参与组建温州数码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温州数码城),就这样他成为该公司的第二大股东,并出任副董事长兼副总裁,具体负责公司的创建和对外业务往来。在很多不明其中原委的人们看来,这似乎不可思议。但是回到1998年,当黄伟建将自己研究生毕业论文递到温州市委书记手中时,这篇关注城市信息化建设的论文正是后来温州数码城的发展方案。

黄伟建好像永远是“不安分”的,他的计算机行业运作得好好的,却突然又要去搞资本经营。黄伟建敏锐地发现,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投融资难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渠道狭窄是中小企业投融资的根本特征。200212月,他退出数码城,创办了温州恒生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开始转型到资本运作市场。经过多年运行,恒生的服务行业现已涉及到传统行业、信息行业、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环境治理与保护和旅游开发等。

邢:从最初的皮鞋厂到后来的恒生资产管理公司,这期间您创立或参股了多家企业,能简单介绍一下您当初为什么创办皮鞋厂,后来又为什么放弃温州数码城而创办恒生吗?

黄:选制鞋业,因为温州是鞋都,而且自己的父母曾经做过这行,熟悉的区域、熟悉的行业、熟悉的市场,所以我选择了进入门槛较低的制鞋业。后来我放弃温州数码城而创办恒生,是因为我相信,作为国内民营资产管理公司的试金石,恒生可以填补国有资产管理公司在一些领域尤其是在非国有经济领域中的空白。植根于中国本土的恒生公司比国外的同类机构更了解国情,更具备广泛的社会层面和关系,更能满足国内客户的需求。

邢:能介绍一下您这些年来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吗?您又是如何克服的呢?

黄:应该是别人失信造成我的伤害。其实打败你的往往是最信任的人,而非外人,外人是打不垮你的。当然,别人失信并非全是恶意的,他有可能因为忽略或者也是受其他人的欺骗。因此,后来我做项目,即便是与非常熟悉的人打交道,我也会把所有条件都考虑周全,完全按照陌生人来做,其实这样做也是在为大家的共同利益考虑。要记住,商业是要讲规矩的,而非人性。

 

项目与平台

在投身投资业并对温州民营经济与民间资本持续观察数年之后,黄伟建发现,温州民资的特点是快进快出,集群性强,投机性强,本质上讲是大量分散人群在凭直觉进行粗率地投资,乱象丛生,隐藏着不小的投资风险。因此,温州民间资本虽然实力雄厚,但其现状与温州经济乃至全国经济发展需求不相适应,形神俱散,左冲右突,带来负面影响。深思熟虑之后,黄伟建决定建立一个为项目与资本提供接触机会的平台,引导温州民间资本从游离状态甚至是投机炒作状态,转向价值发现和价值投资,彻底扭转其散落而负面的形象。

20106月,由浙江民营投资企业联合会联合温州经济师协会、温州市企业家协会等共同发起组建成立,黄伟建担任董事长的温州民间资本投资服务中心成立。这是一家完全由民间自主运营,政府部门在一定程度上给予政策支持和起到监管与引导的一个资本中介服务平台,也是在全国首创“为资本找项目,为项目找资本”的民间资本服务机构。

黄伟建用最乡土的语言解释现在他所做的最时髦的平台概念:“我分几个层面,第一个是为项目找资本,为资本找项目。假设我们办的是婚姻介绍所,男的女的我都喜欢你过来,来了就是客,但别是已经结婚的过来。这么说的意思是我们不要什么诈骗的,什么违规违法的,只要是合法的,这个项目我会帮你做;但是结婚后能不能生孩子的,脾气合不合的,这不归我管。第二点引进基金机构,因为我们自己去发展基金,还经验不足,能力不够。第三个,我们会策划、包装、整理各种好的项目,包括技术设施项目,推荐大家去投资。”

仅仅一年多的时间,该中心就举办了一百三十多场论坛、几十场对接会,取得了数千企业家参与、二十多个项目落地,上百亿实际投资的成果。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甚至远自美国、荷兰、澳大利亚等国家的项目中很多有关民生、节能、环保,非常适合温州民间资本的投入。目前该中心已经探索出民营资本投资完全阳光、完全透明的新路子。民投中心用事实为温州民间资本做了有方向性的引导和有说服力的诠释。  

邢:温州民间资本投资服务中心的项目有什么特点吗?

黄:我们做的任何项目,第一,必须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方向;第二,必须符合市场需求、发展空间较大。两点必须完备,缺一不可。

邢:服务中心这样一个非盈利性的机构,工作人员是哪些人呢?

黄:举个例子吧,我们的“服务中心”业务副主任是财政部某司前司长,退休之后来支持温州的金融事业。此外,像是主旋律电影演的那样,很多职员是放弃之前的高薪,成为团队的一员。当然,最具有戏剧性的是,“服务中心”现在也有很多像我当年一样不领薪水的打工者,他们往往是富二代,不愿意在父辈的金山上享受前人的成功,而看重“服务中心”的历练机会。这些可能是开着宝马来上班的年轻人,我更想起了当年的自己。

邢:温州民间资本投资服务中心未来的目标是什么?

黄:“十二五”期间,我们的目标是把温州建成中国民间资本的积聚中心及投资高地,同时,配合政府一起,引导温州成为金融(投融资)产品系统解决方案的集散中心。

 

邮轮与实业

以温州民间资本为主力,涉及两岸三地资金联合收购打造的“中华之星”国际豪华邮轮,是温州民间资本投资服务中心引导民间资本“回归实业”的众多项目之一。20115月,温州民间资本投资服务中心牵头,整合民间资本,在香港发起基金,成立了黄伟建任董事长的中国邮轮公司,收购港澳知名人士何鸿燊旗舰邮轮“亚洲之星”,为体现中华豪情,因而改名为“中华之星”。这是一艘唯一由中方全资控股的邮轮,目前已经拿到了交通部的常年班轮证书。

收购这艘邮轮其实比较偶然。20114月中旬,黄伟建随温州经贸代表团参加重庆温州周活动,其间从一位巴拉圭华侨处得知,“亚洲之星”邮轮要卖,而且价格比较合适。这艘全球唯一的六星级双体邮轮,长131.2米、宽32米,12个楼层里共有172间客房,可载客400余人。据国内一家大型船厂内部人士称,目前国内船厂只能造内河豪华游轮,而对内部设计和装修理念要求非常高的远洋邮轮,目前还没有能力。对于这艘超级奢华品,黄伟建在心里面打着算盘,回来调研后得知,邮轮旅游是近年来国际上十分流行的一种旅游度假方式。邮轮不但集交通工具、住宿设施、餐饮酒店、娱乐场所、健身中心于一体,同时还是一座移动的娱乐城,也被称作“海上娱乐度假村”,这是个需求增长很快的行业。在随后的几个月内,他通过在香港专门成立的公司,迅速完成了收购。

201238日,“中华之星”在香港成功试航,至今已开辟香港、厦门、台湾航线。当然,黄伟建的目光不会只停留在运作“中华之星”一艘邮轮上。中国邮轮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黄伟建说,他们要打造的是中国邮轮船队,且邮轮运营、扩张与买壳上市“三步”同时走。该公司计划总投资20亿元,打造以舟山为邮轮母港的中国首支本土邮轮船队。“中华之星”即作为船队的一期项目,项目二期还计划投入10亿元至15亿元,继续引进45艘国际邮轮,逐步开通舟山至韩国、日本、东南亚等国际航线。

邢:据我所知,经营邮轮公司金融风险较大,而且国内缺乏邮轮营运经验,管理水平也不足。您为什么会选择邮轮产业呢?

黄:中国的邮轮产业人群,从一年20万人发展到78万人,只用了4年时间,每年增幅非常大。可以说,未来中国是邮轮最大的市场。选择进入邮轮产业的另一原因是,国家鼓励发展海洋经济。而从历史角度考虑,任何一个大国崛起,跟海洋都是有关的。综合考虑,海洋科技、生物等门槛都比较高,所以我们先选择门槛相对较低的旅游业进入。我认为启动邮轮项目,能够起一个示范引领作用,纠正各界对温州虚拟经济炒作团队的不全面的看法,以体现温州一批有想法、能做事、做好事的企业家群体的风采。

 

责任与感恩

黄伟建对于公益的热情丝毫不输于经营自己公司与支持温州民间资本投资服务中心。“施比受有福”,是他的座右铭,而且,他也一直践行着这句话。

黄伟建多年来在植树造林、关爱和帮扶社会弱势群体以及捐资助学等社会公益方面做了作为一位公民、企业家应该做到的责任和义务。他每年为社会扶贫捐资,在内蒙设立公益林,十年连续捐资600多万,在沙漠里捐助造林几百亩;捐助认领2000多名失学儿童,建立4所希望小学;发起浙江省青年创业投资联盟以建立大学生创业投资平台,扶持学生创业企业两家,在新疆财经大学捐赠100万元设立奖学金;四川地震发生后以浙江团委的名义购买两车物资第一个运到灾区,并发动协会会员捐款1750万元等等,他一直在努力承担着作为一个企业家的社会责任。

黄伟建说,自己2000年前赚的钱90%放在自己口袋里,10%拿出来做公益;2000年到2003年的时候,是70%放在口袋里,30%拿出来;2003年到2008年之间,是一半的钱放口袋里,一半拿出来。他现在的目标是10%放进自己口袋里,90%拿出来。

邢:在您做这些社会公益时,感触最大的是什么?

黄:拿在内蒙古资助植树治沙项目来说,治沙前方最早的一批志愿者有位大学的团委书记,当年就是一个小伙子,比我还年轻很多。他在那里待了10年之后,我们过去一看,你猜怎么样,林造得非常好,已经有树荫了,但这个人已经苍老得跟我父亲差不多了。我们只是认为自己出点小钱,做点公益就觉得自己了不起。但其实真正的英雄是那些去落实买树苗、去管理树的义工们,我们在他们面前只是嘴巴上的公益,而他们才是真正的公益。他们虽然没有出钱,但付出的却是生命。

 

黄伟建导师寄语

亲爱的同学们:

当早晨第一缕阳光唤醒你时,我们便开始了新的征程。尽管我们脑海里仍有昨天失败的记忆,尽管明天仍然是个未知数,但是世上没有比脚下更长的路,比人更高的峰。只要坚持,再长的路也能走到尽头,再高的山也能攀到顶峰,再硬的石头也敌不过水滴百年,再傲的峭壁也挡不住浪打千回。总之,坚持就是胜利。

成功企业家马云说过“创业过程中最大的失败就是放弃”。在我们创业的过程中,坚持不懈的精神是必不可少的。当困难绊住你成功的脚步时,当失败挫伤你进取雄心时,当重担压得你喘不过气来时,请不要退缩,不要放弃,不要裹足不前,一定要坚持下去,因为只有坚持不懈才能通向成功。面对一个个需要我们克服的难关,我们要像骑士一样去战斗,永远都不要低下高傲的头颅!

 

寻梦强鹰之路之二十四:“杰出温商”黄伟建:转型标杆 <wbr> <wbr>施而有福

四、  学徒评师傅

沈煜斌(求是强鹰第十期学员):

“和黄大哥的几次交流之后,可以感觉到他是个思维非常开阔的人,经常会去思考各种问题,而且总会有那种可以使合作双方共赢的方法。而且他也是个非常好的导师,经常鼓励我们在他讲案例的时候发问,希望我们可以主动思考。从讲话的感觉上可以体会到他非常热爱自己所从事的事业,并且会持续不断去奋斗。非常庆幸,能够有黄大哥这样的导师。”

 

楼丹阳(求是强鹰第十期学员):

“‘施比受更有福’,这是黄导最常对我们说的一句话,也是黄导身体力行写照。虽然是一名企业家,黄导教给我们更多的却是做人做事的原则:做一个正直的人,有道德的人,学会付出,不求回报,学会感恩,懂得宽容。只有懂得做人的原则,才有做事的基础。没有枯燥的空泛,没有居高临下的说教,而是以一个父者的口吻,深入浅出地解释着生活。黄导是我心中最好的导师。”

 

鲍含慧(求是强鹰第十期学员):

“黄大哥是我见到的第一个温州人,他身上不仅有着温商固有的睿智,而且有着某种另类的儒雅。每次交流下来,我都感觉思想得到了明显的升华,感觉自己正在逐步脱贫,朝着‘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第二重境界迈进。黄大哥永远是我学习的榜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