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王宝桐导师一起走过的彩虹之路(孙雅洁学员在求是强鹰归巢盛典之际来信)
(2012-12-23 16:48:57)
标签:
彩虹人生杂谈 |
分类: 求是强鹰 |
有人说,伟人如书。作为王宝桐导师学生,作为导师组组长,王老师与我,应该就是一本论语一本圣经吧。
很多学员进入强鹰多是谋求创业的机会,实践的平台,但我的经历让我始终满怀深情和感激,因为强鹰给我的,王老师给我的,远远远远要多于这些。它关乎灵魂的成长,关乎一人在最关键青年时代里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与完备。
记得王老师曾跟我们发过这样一条短信,说:为什么一个老板再难,也不会轻易放弃,而一个职业经理人一个员工可能做得不顺就想逃走;为什么一对夫妻再吵再再大的矛盾,也不会轻易离婚,而一对情侣常为一些很小的事就分开了,说到底,一段关系上投入了多少,决定你能承受多大的压力,能取得多大的成功,能坚守多长时间。冯仑说,伟大都是熬出来的。为什么用熬,因为普通人承受不了的委屈你得承受,普通人需要别人理解安慰鼓励,但你没有,普通人消极对抗指责来发泄情绪,但你必须看到爱和光,普通人需要一个肩膀在脆弱的时候靠一靠,而你就是别人依靠的肩膀。
这段话在我看来,又何尝不是对王老师的一个侧写呢?也许更多的强鹰同学看到了王老师的令人艳羡的经历,看到了他开班时站在讲台上说“我一定会成为一名优秀的企业家”时候的意气风发。可我们,作为王老师最亲的学生,还看到了他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放弃了位高权重的荣耀,放弃了舒适安逸的生活,放弃了与家人共享天伦之乐的时光,执著的坚持着梦想的方向。记得有一次王老师请同学们在梅家坞小聚,谈到自己的理想和对事业的憧憬描绘时,我看到了他眼中如澄澈闪耀的光芒。寻梦的道路上,王老师承受了多大的压力,也许根本超越了寻常人的想象,但是他做到了,在脆弱时需要一个肩膀靠一靠的时候,他的执著和胸襟支撑他在风中依然稳站,成为了别人依靠的肩膀。
我坚信王老师的事业一定会辉煌稳健,但是我更庆幸我能目睹他是怎样走向辉煌,怎样创造爱和光,也更庆幸自己能陪他走过一段美好的师徒时光,收到他的感召去积极的爱和感恩。
其实,像这样的短信,我们整个小组数不清收到了多少条,而这又成为了我们小组增进交流和感情的纽带。几乎每个周末,我们都会收到王老师的周末寄语,指导我们怎样培养积极生活态度,怎样面对挫折,怎样做一个幸福感恩的人。还有一次,王老师给我们发来个笑话,有点被冷到了雷到了,于是我们都战战兢兢的不知道怎么回复好,于是互相打电话问该怎么办。我跟我们组的吕江说,我回了个“哈哈”被吕江嘲笑了很久,他说他把这个笑话又复数解释了一遍,更是让其他人笑的不信。后来刘松琪同学告诉我们,她回了“噗,点点点”又把我们乐的不行。我们在背后悄悄黑王老师,说他可能本身也没觉得这个笑话特别好笑,看了我们的回答才笑坏。还有一次,王老师特地嘱咐我们要注意锻炼身体,顺便提到了刘松琪同学是不是要特别注意一下呀,松琪一边受宠若惊,一边跟我们吐槽说王老师是不是觉得她还不减肥忍不住说啦? 这就是我们组,一个大家长带领下无比轻松,欢乐的家庭。我们组六个人分别由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和MBA组成,就是在多样化的小组中,大家亲如兄弟,互相鼓励、帮助、扶持。
说来这种平等融洽氛围的创建真的得益于王老师的言传身教。他很关心我们的发展,鼓励我们多参加学校活动,在学生骨干的经历中不断磨练自己。说来惭愧,王老师不仅从一开始就很快记住了我们的名字,还常常“吕主席”“孙书记”的称呼我们,鼓励我们担当责任,受宠若惊之余,我们也加深了责任感和使命感。每次活动,王老师都是精心安排,知道我们住的偏,每次都要落实好我们来回的交通,有时晚上还会亲自开车送大家回去他自己再回家,拿我们当自己的孩子一样去呵护和关怀。还有一些细节让我们感动甚至愧疚,每次活动,王老师总是细心安排,提早到达等待我们,而几次下来我们虽然每次都提早再提早出发时间,可还是不是因为迷路找不到地方就是因为坐错车而让他等,真是十分愧疚。而王老师从来没有为此时埋怨我们一点,反倒是说自己安排的地方不好找来宽慰我们,下次又把地方说明的更具体详细。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又一次活动王老师开车来玉泉校区接大家,约的时间是五点钟,我和吕江约的四点五十分在校门口见面,可等我们慢慢走到门口的时候,发现王老师已经在那里等我们了。那是个气温高达30度的夏天,王老师大概是怕我们不好辨认他的车,就下车就站在车的边上,不断向各个方向张望着。看到了我们,他很开心的跟我们打招呼,说着“这儿呢,这儿呢”。这个场景我永远都不会忘记,他高大挺拔的身躯屹立在我深深的脑海里。王老师用他的谦逊、他的宽仁、他的细致、他的远见向我们诠释了领袖的内涵。我深刻的感受到,所谓领袖,并不是通过权利通过命令让自己的意志得以执行,而是通过他的品质他的言行去引领一种精神、树立一种信念,从而获得尊敬、信任和爱戴。
很庆幸有缘分能被王老师在面试时候选中,成为他的一名学员,也感激强鹰这样一个好的平台让我们近距离的接近最优秀的人士,并在他们的关怀下不断成长。王老师就像一部语言平实、内容深刻的哲学书,任何时候,都有一种感召力让你去阅读、去理解,去感动。然而,他又是哲学书中的论语、圣经,永远都只能有各种各样的诠释,却从无人敢妄言把握了他的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