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奋斗不止,追梦不息——竺可桢奖学金获得者赵晓婷同学成长感悟

(2012-11-08 08:18:32)
标签:

教育

分类: 学生培养

管院硕士生赵晓婷同学在大学期间一直努力寻找心中的灯塔,近日她荣获浙江大学学生最高奖——竺可桢奖学金,我为她的进步和成长深感高兴!在此分享她的些许感悟。

 

经过学院推荐、评审委员会评定及秘密答辩环节,2012年竺可桢奖学金的最终获奖名单终于公布。当我得知自己有幸成为四位获奖硕士研究生中的其中一员时,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大一刚入学时站在宣传栏前怀着无比崇拜的心情细细品读竺奖获得者个人简介的情景还历历在目,六年后的今天,我居然成为了他们中的一员,终于实现了对自己的承诺,激动之余,更多的是感慨与感恩。

我本科就读于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主修生物技术,辅修管理(创新与创业管理强化班),后保研到浙江大学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师从陈劲教授。由于自己本科不是管理学院学生,在基础上与其他同学有着不小的差距,所以研究生期间在课程的学习上丝毫不敢放松,认真聆听老师课程之余还阅读了不少管理学著作,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研一结束时课程成绩排名专业第一,为之后的学术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学术科研是研究生学习中最为重要的任务。由于我本科曾赴美国和欧洲进行长期交流,所以导师对我的英语水平期望很高,从一入学就让我去写大篇幅的英文论文,对我而言这着实是不小的挑战。在导师和师兄师姐的帮助和指导下,经过几十个日日夜夜的无数次修改,我的第一篇长达30多页的英文论文在研一下学期终于完成了,并且发表在不错的国际期刊上。这一段经历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做学术的魅力和成就感,也由此找到了一些科研的方法和感觉。研究生阶段我一共完成了4篇论文,包括一篇SSCI期刊,一篇EI期刊,一篇EI会议,一篇权威期刊。专注的学术研究是我研究生阶段所收获的最大的财富,它对我的逻辑思维、收集处理海量资料与数据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非常大的提高,这在我日后学习工作和求职中都很明显地体现了出来。

管理是一门实践的学科,除了做好科研,还必须深入企业实践,在这方面,学院和导师为我们搭建了非常好的平台。我跟随导师先后参与了包括浙江省经信委、国家电网、欧盟、青岛海尔集团等在内的5个大型政府企业横向课题,并在学院的支持下赴长兴天能集团进行“管理解决方案大赛”的企业调研实践,这些课题都很好地帮助我们了解企业发展,将管理学知识和理论运用于企业实践中。

学生工作是另一种有效实践管理学知识、提升管理能力的途径。本科时我曾担任勤工助学与创业实践指导中心的副主任,创新与创业管理强化班06级班委。研究生阶段加入击悦非洲鼓社,以管理学知识和技能帮助鼓社快速成长,同时和社团成员一起创办了国内首个自闭症校园公益项目,在学院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一直运作至今,我自己也时常督促自己要向阮俊华老师学习,将公益作为自己的一份事业,关心和帮助社会弱势群体,实现自身价值。

回首我的大学,百感交集,我所付出的所有努力,所经历的无数次挫折和失败,所收获的那些奖励和荣誉,过往的一切都伴随着竺奖后的思考而重新浮现在眼前。在这六年的历练中,我体会到了努力和思考的力量。获奖后非常有幸与阮老师进行了一次深入地交流,老师讲述了他对于成功的理解,对彩虹人生的追求,并对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引发了我的很多思考,除了感悟,更多的是反思,让我更加冷静地回顾过往,思索未来。

回顾六年大学生活,感触最深的是,人生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需要有坚定的目标、过人的努力和广阔的平台,三者缺一不可。记得研究生刚入学时,我问导师研究生这三年该怎么过,他对我说:“你只需要做好一件事,就是找到人生的灯塔。”慢慢地我懂了,我需要知道自己是谁,喜欢做什么,擅长做什么,我的目标在哪里。所以研究生三年我做了很多尝试,5份不同行业的实习,各种活动各种角色,终于在求职前找到了自己真正的喜爱和追求,也找到了未来的路。坚定的目标下需要过人的努力,任何成功都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获得的,因为每个人都很努力,我们能做的,是用更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六年来,我接触过很多很多非常优秀的师长和前辈,我看到了他们身上的光环,更看到了他们光环背后的超越常人的努力和付出。这些鲜活的人物一直激励着我不断努力前行,在面对一次又一次挫折时都给我力量让我重新站起来。单纯只有坚定的目标和过人的努力还是不够的,如果没有一个广阔的高平台,那么你可能会在前进的路上走的异常艰苦。平台的力量,在于一种高度和来自身边人在关键时刻的帮助。我在浙大有幸接触到了一些非常棒的平台,比如竺可桢学院、管理学院、创新与创业管理强化班等,它们让我结识了一群非常优秀的人,从他们身上汲取了很多正能量,在一些关键时刻也获得了不少至关重要的帮助。阮老师倾力创办的求是强鹰也是一个非常好的平台,遗憾的是我没有积极争取加入这个大家庭,错过了与这么多知名企业家和优秀同学交流学习的机会,希望求是强鹰的各位同学们能珍惜这难得的机会,借助这个高平台来实现自我的腾飞。

正如阮老师所说,竺可桢奖学金并不意味着什么,它只是我人生道路上的一次小小的成功,而人生是一场不知终点在何处的马拉松,靠的是耐力和把握机遇的能力,耐力来自成长过程中不断累积出的综合素质和人生感悟,把握机遇的能力则需要敏锐的洞察力和果敢的魄力。所以,成功其实是一个静水流深、厚积薄发的过程,成功离不开持续的努力和积累。竺可桢奖学金为我的六年不断奋斗的大学生活画上了一个相对圆满的句号,但对于我的人生而言,这仅仅只是一个新的开始。明年三月我就要离开学校了,站在这人生的新起点上,竺可桢奖学金就远不仅仅是一个荣誉,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和使命,它将不断提醒我要永远不忘初心,为了梦想努力前行,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浙大人”,为国家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微薄力量,无愧于母校的期望和培养。

在文章的最后,我想感谢管理学院、竺可桢学院和生命科学学院的所有老师和同学对我的关心、支持和帮助,感谢一路上有你们的相伴!尤其要感谢我的导师陈劲老师对我的器重和栽培,让我有了不断挑战自我的勇气;感谢阮老师为我们提供了这么多这么好的平台,以及对我的多次悉心教导,使得我能够不断成长蜕变;感谢10管工班的每一位同窗对我的鼓励和帮助,这是我所见过的最棒的班集体;感谢击悦非洲鼓社的每一位成员,击悦承载了我的很多梦,让我的大学变得如此美丽。

竺奖过后,一切归零,不忘初心,继续坚定前行。

(管理学院  赵晓婷)

 





奋斗不止,追梦不息——竺可桢奖学金获得者赵晓婷同学成长感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