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爱与帮助从起跑线上开始

(2011-10-24 18:33:10)
标签:

学生培养

教育

分类: 学习转载

  

    今年9月,浙大启动“新生之友”寝室联系制度。我们管理学院有40位博导教授和教师也报名参加了结对新生寝室活动,我也报名并结对了丹阳学园3-316寝室四位男生,并与他们集体和个别做了多次交流,他们四位新生都很优秀,也很努力,我也希望自己能引导和帮助他们更好的成长发展!以下转载浙大校报对“新生之友”活动的宣传报道。

 

   《浙江大学报》讯(记者梁艳)“当我们听到自己的寝室被选为学校第一批‘新生之友’联系寝室的消息时,非常振奋,实在太幸运了”,2011级云峰学园新生葛家桢激动地说到。 916日下午,浙江大学第一批“新生之友”寝室联系活动启动仪式在紫金港校区举行,这意味着“新生之友”寝室联系制度正式拉开帷幕,同时意味着第一批自愿报名的435位浙大教职工将“入驻”435个新生寝室,开展一位教师结对一个寝室的“一对一”活动。

  “新生之友”寝室联系制度的设立源于校领导深入基层的调研和座谈。2011年上半年,新到任的校党委书记金德水对广大一线的辅导员和教师进行调研和座谈,在调研过程中了解到对新生的帮扶工作是广大一线教职工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而“大一”作为新生从高中到大学的过渡阶段和大学生涯的起步阶段又至关重要。在广泛听取了教职工们的意见和建议后,今年暑期,校党委常委会研究作出了“新生之友”寝室联系制度的决定。

  “新生之友”寝室联系制度由学生工作部和求是学院具体负责实施。具有良好师德师风并具有较强沟通能力的广大教职工都可自愿报名申请担任“新生之友”。92号,“新生之友”寝室联系活动面向全校教职工开始动员,第二天,全校就有110位教职工自愿报名。短短几天时间内,第一批自愿报名参加“新生之友”寝室联系活动的教职工就达435位,“有幸”被联系的寝室占了新生寝室总数的三分之一。目前,第二批“新生之友”自愿报名工作正在加紧进行中,不久,“新生之友”寝室联系制度将覆盖到全部的新生寝室。

  在启动仪式上,金德水说,大学不仅要有大楼、大师,更要有大爱,本次‘新生之友’寝室联系制度的启动就是大爱的体现。他表示,培养人才是学校的重任,学校要围着师生转,老师要围着学生转。“新生之友”制度就是学校教职工与本科一年级学生寝室建立联系,开展学业指导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工作制度,旨在帮助新生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走好大学阶段第一步。他认为,“新生之友”制度不仅让新生多了一位“大朋友”,让教职工真心、真情关怀学生,还为教职工提供了一个深入基层调研,获得第一手资料的机会。金德水强调,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不应只是口号,还要看行动,重实效。“新生之友”制度要务实开展,不要搞形式主义;要不断完善,注重效果,长期坚持。他号召师生共同努力,进一步完善,将之发展成为有实效、有生命力的制度。

  积极报名参加“新生之友”活动的生命科学学院院长管敏鑫教授表示,作为“新生之友”要以学长、家长、朋友和老师的四重身份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坚持的品格。只有具备了这些基本素质,才能在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中生存和发展。

  蓝田学园新生刘亮对于老师的关怀也感触颇深。在中秋时节,刘亮和寝室的同学们都收到了他们的“大朋友”———控制系张宏建教授亲自送来的月饼,让远离家乡的他们感受到了亲人般的温暖。

  “新生之友”制度的实施,不仅暖在学生的心头,也暖在家长的心坎。在得知儿子与校党委书记结对后,邱实的母亲欣喜万分。她用了四五天的时间给金德水写了一封长长的信,信中表达了作为一位孩子的母亲对校领导、学校的感谢之情,同时指出自己孩子的优缺点,希望金书记和老师们能够多加指点。“因为有了‘新生之友’制度,妈妈对我在大学里的学习、生活很放心”,邱实说到。

  针对新生的帮扶工作,“新生之友”寝室联系制度并非首开先河,学校早在2005年便实施了针对新生的“一年级新生特别教育计划”,通过学长组计划、校史教育、家长报告会、始业教育等系列活动帮助新生适应大学生活。计划实施6年来,虽然取得不少成效,但也面临专职辅导员分身乏术的困境。“新生之友”寝室联系制度的启动就是对新生培养计划的良好补充,真正将教职工对学生的关怀落实到具体的个人。

  启动仪式后,每位“新生之友”都和所结对的学生进行了初步但深入的沟通。启真湖畔、教室、走廊、寝室,都能见到一位老师与四五位学生交谈的场景,都能听到学习上要认真刻苦,生活上要互帮互助的叮咛嘱咐。

  “我们最近正在积极努力,争取让寝室成为卫生先进寝室。昨天楼长还夸赞我们寝室空气清新、干净整洁、学习氛围浓厚,让隔壁寝室都向我们学习呢!”丹阳3419室的四位新生同学自豪地说。

  自从结对以来,寝室学生用高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学习,让自己尽早适应大学生活。419室的新生告诉记者:“将来我们到了大二的时候,也要主动积极帮助大一新生,成为他们的‘朋友’”。关爱与帮助的延续或许就是“新生之友”寝室联系制度的真谛所在。

 

 

喜迎新生之友,畅谈学习生活

首批400 余名“新生之友”陆续走访联系寝室

 

 

《浙江大学报》讯  “新生之友”计划提出后,校党委书记金德水,常务副书记陈子辰,副书记邹晓东、郑强、任少波,副校长来茂德、张土乔、吴平等领导,首批担任新生之友的院系教授、党政管理干部陆续走访联系寝室,与同学们进行了亲切交流,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第一批“新生之友”启动仪式当天,每位到场的“新生之友”与所联系的寝室成员相互认识、互留电话号码和邮箱。之后,教师们逐渐与新生建立联系,教授出现在寝室之中,院士走进了学生中间,悠悠师生之情随着“新生之友”的涓涓细流,流淌于求是园中。老师们看到了学生的欢欣,学生感受到了老师们的真诚。

  新生们纷纷表示,作为初来浙大的新鲜人,最为惊喜的是学校对学生的关怀与呵护,“新生之友”制度拉近了师长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许多知名教授走近了同学身边,使远离家乡的学子们感受到了亲人般的温暖。新生家长也通过信件等形式向学校表示感谢,因为有了“新生之友”寝室联系制度,让家长们终于对孩子在学校的生活和学习感到十分安心。

  截止1019日,已经参加和正在申请参加“新生之友”的教职工已超过1200人,令人惊喜的是,已有四位院士加盟“新生之友”,他们是工程院院士郑树森、李兰娟、谭建荣教授,科学院院士段树民教授。德高望重的院士,在百忙当中抽出时间来联系本科一年级的学生寝室,从关爱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点滴出发,体现了老师对“新生之友”计划的高度认可和大力支持;同时,院士加盟也很好地诠释了“浙大有大楼,又有大师,更有大爱”的内涵。这种大爱,给予学生温暖、力量和决心,激励他们决心做一个不负于国家与社会的栋梁之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