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感触于“香港中文大学校长:别让排名挤掉大学使命”

(2011-07-15 21:54:17)
标签:

教育

分类: 湖畔沉思

    忽然看到香港中文大学校长对大学使命的认知让我深有感触,这几天在香港交流学习让我更感受到香港一些大学教育的“以生为本”,高校应创造更多的条件和氛围推动和帮助青年学生发展为思想成熟、德才兼备的人,高校教师应争取整合更多的资源引领、帮助和成全更多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哈佛学院前院长哈里·刘易斯指出,当今“不少教授是以学人和研究员的身份获聘,而非为年轻人解惑、厘清价值和观念的导师”。研究员并不等同于教授,教授并不仅仅是研究员,高校教育需要更多教师承担起教书育人的真正使命。

 

香港中文大学校长:别让排名挤掉大学使命 

■沈祖尧 香港中文大学校长
    
    核心观点
    

    部分学者和大学领导层极度重视参与“排名”的游戏,却忘记了大学教育的本质应该是塑造生命、帮助年轻人发展为思想成熟、才德兼备的人
    
    
现在,有些学生报读大学或选择专业时,不是基于兴趣,而是根据大学排名;有些家长为子女选校时,不是基于教育质量,仍是排名;有些雇主招聘大学毕业生时,不是基于他们的才干和品德,还是他们所念大学的排名;有时候,大学的赞助人提供资源,不是基于他们对提升教育质量的认同,而是大学排名采用的表面化的研究指标。
    
    不少人对这些排名采用的方法所知不多,却将之奉为无上权威。我们常常慨叹教育制度因市场价值而蒙污,可是我们(学生、家长和雇主)却也正在加剧这一问题。
    
    为了获得更高名次,一些大学甘愿施展“策略定位”手段,招聘知名度高的研究人员,以刺激研究产量。传闻有些大学甚至付酬予外地教授为访问学人,以便将其名字列作附属教学人员,从而将其研究成果计算在内。这样一来,我们跟聘请外援的球会有什么分别?这些挂名或美其名曰短期的“星级研究员”,可会惠及学生或提供优秀教育?他们对建立一支长远持久的研究团队能有多大贡献?他们的研究对本地社群又可带来多少裨益?
    
    一旦要参与排名这个游戏,“影响力低”的研究便会边缘化。食物安全、环境科学、人文学科和某些社会科学学科便是例子。本土相关性强而对全球影响力不大的学科,一般被视为次要。如果大学的使命是教育学生、创造知识,以改善人类生活的素质,使世界变得更加美好,同时促进我们的文化和承传的话,我们便需要在“影响深广”的科技研究,与影响力相对较低的人文学科研究之间维持平衡。
    
    今日的大学对教育、启导学生可够重视?哈佛学院前院长哈里·刘易斯指出,当今“教授是以学人和研究员的身份获聘,而非为年轻人解惑、厘清价值和观念的导师。大学不期望教授帮助学生,而是另聘辅导人员和顾问,甚至免除教师在这方面的职责,吹嘘同侪辅导制度,利用学生做教授当做的工作,且引以自豪。”排名已把大学的首要使命——教育排挤为旁支。
    
    且让我们返璞归真。大学教育的本质就是塑造生命,帮助年轻人发展为思想成熟、才德兼备的成人。延聘教授是要让他们当学生的良师益友,循循善诱、启迪年轻人心智,与他们分享价值和哲理,同时提升他们的知识水平。我们该对信赖我们的社会、提供资源的纳税人,最重要的是,对把黄金岁月交托我们手中的新生代,负起教育工作者的责任。
    
    转载人民日报 (记者尹世昌整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