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领学员胡悦的常青藤之行

标签:
紫领教育 |
分类: 学生培养 |
我的学生胡悦在美国专门给我发了邮件,我一字不差的复制于此,与大家交流。
亲爱的阮老师,
近来可好?
学生利用在美国的空余时间,从西岸飞到了东岸的纽约、波士顿、费城,参观访问了四所常青藤名校,以下是具体的信息和感悟:
1)首先参观了哥伦比亚大学的新闻学院,也是学生非常仰慕的学院,校园并没有我们想像的那么大,但是学生的学习氛围非常浓厚,图书馆虽然人来人往,但是大家都自己熬的保持着安静的读书氛围。因为受到普利策新闻奖得主Josh
Friedman老先生的邀请,我非常荣幸的参加了美国一年一度的Dart News Award
(达特新闻奖)的颁奖典礼和其中的晚宴,作为当晚唯一一位受邀出席的中国人,学生感到非常荣幸;当了解到哥伦比亚大学新闻系严格的入学要求让许多亚洲学生望而却步,我深深地体会到了我们这一辈的使命感:做一个具有国际视野的求是人,不是嘴上说说,也不光是馒头苦读英语,而是走出去,让世界了解求是风采,让世界知道中国的年轻一辈的精神面貌!我希望在不久的未来,学生和自己的同辈能够做到,做好!
2)随后,我来到了耶鲁大学、哈佛大学和宾夕法尼亚大学,见到了在那里深造的浙大的学姐学长们,通过和每个学校的同学、相关专业的老师的交流,学生明白了,大学给我们提供的不是一张令人羡慕的名片,而是提供一个让我们的智慧得以启迪,让我们的毅力得以锻炼,让我们的性情得以培养的无限宽广的平台。如何在这个平台上找到适合自己的资源,是需要慢慢磨练的。这种寻找本身也是一种能力,我庆幸,我亲爱的母校,我亲爱的管理学院,锻炼了我这种能力,培养了我这种思维、这种不放弃的精神。
3)我告诉哈佛大学教育学院的主任,我来自中国的浙江大学管理学院,今年浙江大学在中国高校排名中是第一名,他惊讶的问我,中国的第一不是北京大学吗?我说,中国的第一名会改变,就像中国一样,他每天都在进步,都在成长,我的母校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主任带着欣喜的眼光说,看来我们的改改对中国大学的印象了,请你把你学校的名字写下来,我得好好认识一下他!
短短的一周,学生跑了四个城市,参观了五所大学,平均每天睡四个小时,虽然很累,但是收获颇丰。我发现,我离浙大虽然远了,但我对他的爱更深了。
零零散散写下一些杂感,望与老师分享我的成长,请老师一起来见证学生的努力!
图为胡悦与普利策新闻奖得主Josh Friedman老先生的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