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紫领论坛二十六:不应该以捐款数额论慈善排名

(2011-05-13 08:15:15)
标签:

教育

杂谈

分类: 紫领论坛

419,《2011年胡润慈善榜》公布,百位上榜慈善家共计捐款121亿元。玻璃大王曹德旺以年45.8亿元的捐款额成为“中国最慷慨的慈善家”,王健林11.8亿元位列第二;朱孟依家族以6.6亿元位列第三。

看到这个“慈善榜”,首先我要为上榜的这些企业家喝彩,感谢他们为中国慈善事业做出的卓越贡献。他们大多数将自己的捐款投入救灾和教育等公共事业领域,很好地为这个社会树立了榜样,也将在慈善领域起到一定的引领作用。但是对于这个慈善榜,我也提出一些不同的看法:不应该以捐款数额论慈善排名。也许“胡润榜”有它的立场和角度,或许称为《胡润企业家慈善榜》可能更合适一点。但我认为:真正的慈善排名绝不是单纯地依靠捐款数额来决定的,更多的则应该看那一颗慈善之心,也就是为慈善事业的奉献精神。

很多企业家拥有相对普通人更多的社会资源,就应该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而慈善无疑是很好且很有效的选择。或者从某种程度上讲,这些企业家捐款更多的是慈善之心和社会责任感共同作用的结果。然而,在当今社会,还有一些普通人,他们生活在社会的中低层,但依旧在兢兢业业地做着一些别人眼中并不伟大的事情,比如帮助贫困学生、资助希望小学、捐献器官等等。他们通过行动去帮助更多的人,去践行他们心中的慈善理念。也许他们的精神更值得我们赞赏、敬佩和学习。如果说那些企业家捐献的是他们财产中的小部分的话,那么这些普通人则把他们的大部分甚至全部积蓄都拿了出来,奉献给了慈善事业,有些人更是为慈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如果有一个慈善榜单仅仅按照慈善的奉献精神来排名的话,那么我想这些人也能够名列前茅。慈善,不仅仅是一种事业,更是一种精神。所以真正的慈善榜不应该以捐款数额来为慈善排名,而是应该按照为慈善事业的奉献程度来排名。这样才能真正地对这个社会的风气产生重大的影响,甚至转变人们的观念,更好地促进慈善事业的发展,也让更多人认识到自身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唤起民众的慈善之心和责任意识。

目前,如果单纯地从量上来计算的话,那么《胡润慈善榜》上的大企业家的确为中国的慈善事业贡献了很多。但我们更需要那些为慈善事业奉献终生的普通人来引导中国更广大民众的慈善行为。因为我相信,聚沙成塔,积少成多,13亿人民的力量一定能够遥遥领先于企业家的贡献,从而大力推动中国慈善事业快速发展。那时,那些因为慈善事业而不平凡的“普通人”入选慈善榜也将是当之无愧的事情,而且这也将是对他们最好的认可和赞赏。

2005年度“感动中国10大人物”之一丛飞,义工服务超过6000小时,无私捐助失学儿童和残疾人超过150人,认养孤儿37人,捐助金额超过300万元。丛飞去世后,捐献出自己的眼角膜。

白芳礼,天津人,靠蹬三轮为生。这位老人在74岁以后的生命中,靠着一脚一脚地蹬三轮,挣下35万元人民币,捐给了天津的多所大学、中学和小学,资助了300多名贫困学生。直到将近90岁高龄,他捐出最后一笔钱,才无可奈何地说:“我干不动了……”这些年得到白芳礼捐助的大学、中学、小学以及教育基金等单位达30家之多。老人捐钱从不图回报,许多得到他帮助的学生并不知道他的姓名。

其实,像丛飞和白芳礼这样的从事慈善事业的普通人还有很多,只是他们没有被我们所过多注意而已。而也正是他们,诠释了一种叫“平凡至伟”的精神。普通的身世,微薄的收入,以及并不深厚的背景,但正是这样的一群人,用他们并不粗壮的胳膊支撑起了中国慈善的一片天空,不求回报,不求名利,却彰显出平凡的伟大。如果非要评选中国的慈善人物,非要设立一个慈善榜单的话,那么,我希望上榜的也能够有这些平凡的普通人。

而我也认识这样一位平凡至伟的老人,他就是汪耀祥老先生。他的具体事迹可以看我的博文。一位老人,身患肺癌晚期还尽心尽力地守护钱塘江,将自己微薄的收入投入到志愿者事业中。而且当我将1000元的讲课费送到他手上时,他很快就原数奉还,并且给我写了一封令我很为感动的信(详见我的博文)。而正是这样一位老人,还要自己百年之后,把眼角膜捐献出去,去帮助更多的人。在我的心目中,他的慈善精神要比一些企业家更加高尚。他正是我上面说的“伟大的普通人”中的一员,也是能够真正体现中国慈善精神的代表之一。

不能以捐款数额论慈善排名,若是单纯以捐献的多少来衡量一个人的慈善精神的话,那么未免有失偏颇,这样的慈善榜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慈善榜。而上榜之人也无法引领更多的民众参与慈善事业。真正的慈善排名应该是以一个人为慈善事业所贡献的程度为衡量标准的,那些为慈善事业奉献良多的普通人,更能够起到榜样作用。而我也希望能有一个真正的慈善榜,来表彰那些为了慈善事业无私奉献的伟大的“普通人”,为他们的慈善之心,为他们的奉献精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