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紫领论坛二十四:“为人民服务”不应该遭到哄笑

(2011-04-18 08:12:14)
标签:

教育

杂谈

分类: 紫领论坛

昨天晚上,我想放松一下自己,就打开网络电视,发现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节目点击率比较高,于是便点开来看看,恰好看到前几天网上很流行的安田那一期。也许大家对安田这个男嘉宾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他搞怪的风格,以及他那一句“为人民服务”。而这期节目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却是安田说出“为人民服务”五个字时,观众最开始爆发出来的哄笑声以及随后的掌声。而随后在安田说出“(为人民服务)这是在中国学的”时,观众又是同样的反映。这样的哄笑声不禁让我感到疑惑,为什么“为人民服务”这五个字从男嘉宾嘴里说出来时,观众会是这样的反映?那么我们现在说出“为人民服务”这五个字时,是不是也会受到哄笑?

我记得安田也曾说过,在哈佛大学里有这样一句训言:“Admission to the growth of knowledge, graduation is in order to better serve the nation and the people(入学是为了知识的增长,毕业是为了更好地服务国家和人民)!”前几日,我的学生浙江财经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鲍海君教授去剑桥大学交流访问,也专门在我彩虹人生博客上留言“在英国剑桥1个多月的访学,让我深刻体会到剑桥大学的一种教学理念: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的精英公民。”剑桥大学的校训和训言,一条是“Here light and sacred draughts.”,汉译为“此地乃启蒙之所,智慧之源。”。另一条则是苏格拉底的格言——“我与世界相遇,我自与世界相蚀,我自不辱使命,使我与众生相聚。”这两所大学的训言都让我想起了竺可桢老校长的两个问题——“诸位在校,有两个问题要自己问问,第一:到浙大来做什么?第二:将来要做什么样的人?”。我想答案已经很明显了,大学就是学生增长知识,培养人格的地方;而出了大学之后,大学生应该背负起自己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更好地为社会、国家和人民做贡献。这是世界知名学府的共识,也是每一个大学生必须领会的大学精髓。

然而,在当今中国,不仅仅平民百姓听到别人说“为人民服务”时会哄笑,就连部分大学生听到“为人民服务”这五个字时都会在心底嗤之以鼻,暗忖:这都是老黄历了,还拿出来说。的确,大学的扩招,让更多的人有了接受大学教育的机会。然而,相应的,在中国高校办学质量参差不齐的情况下,大学扩招也让大学生群体变得鱼龙混杂。当初的“天之骄子”大部分已经缺失了他们应该具备的素质。我相信在不少的高校内,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只把目光聚焦在自己身上:今后在哪里工作?工资薪酬如何?大部分的大学生主要在京广沪等大城市以及一些发达地区找工作,却很少有人会选择去建设中西部、建设基层、建设农村,为中西部、基层和农村的人民服务,去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也有很多同学在被问及与自身密切相关的问题时对答如流,但在回答有关国家大事的问题时却往往让人失望。为什么会在当今大学出现学生责任意识淡化的情况?这值得我们深思。

首先,当今中国的社会大环境助长了大学生责任意识的淡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放大了人们对物质条件的追求,人们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自己的身上,忽略了对自身社会责任的认知和感悟。而且在当今社会,一个人社会地位高低的评判标准也不再是他为国家和人民做了多少贡献,取而代之的是财富的积累程度和资本的拥有量。在大学这个培养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重要阶段,一旦大学生受到社会上“崇富心理”和“拜金主义”的影响,那么责任意识的淡化是必然的结果。当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在社会上普遍缺失时,那么“为人民服务”遭到哄笑也就不奇怪了。

其次是大学教育的缺失。在中国大部分高校片面追求社会声望和大学排名的今天,学生的思想素质的培养必然会出现漏洞。大部分老师们忙于学术和工作,无法给予同学以高质量的教育和培养。很多老师只注重“授业、解惑”,却忘了“传道”,而且是对学生而言相当重要的“人生之道”。高校扩招之后,辅导员与学生人数的比例出现失衡,这也加大了辅导员工作的难度,大部分的辅导员无法很好地和学生进行一对一的交流,并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此外,在一些党支部和团支部中还存在形式主义的问题,每次的组织生活只是走走过场,却很少提供给学生有益的知识和思想。这样的话更加无法帮助大学生正确地认识自身的定位,也无法帮助他们正确的树立责任意识。“为人民服务”很多时候也只是部分支部的口号而已,并没有真正落实到行动之中。

然而,真正导致大学生责任意识淡化的主要原因却是大学生缺乏自我反省的意识。我知道,一部分大学生进入大学学习,其主要目的是把大学当作找到好工作的途径。但是当你进入大学学习的时候,就应该开始进行自我反思:我这样的想法是否正确?我今后的人生到底应该是怎么样的?在大学里,有更多的机会去接受更高层次的知识和思想,但这个接受的过程必须是学生自己去主动争取的。而且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更应该自我感悟、自我反思,跳出自我的框架,站在更高的层次去审视自己的大学生活。“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不应该是老师或者辅导员灌输给学生的,而是应该由学生在自我反思中积淀下来的。所以在大学里,必须要提倡自我定位和自我反思,让学生真正地树立起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我们的一些学生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自我发展之中,更应该学会投身于社会实践和志愿者服务之中,在实践中切实感受和提升自身的社会责任。

也许会有学生在心底觉得不服气,为什么自己要承担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其实问题的答案和为什么“为人民服务”不应该遭到哄笑的原因是一样的。

大学生作为“天之骄子”,虽然不如数十年前那样稀少,但是依然享受到了社会上普通群众所无法享受的教育资源。而一个人所承担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是和他所享受和拥有的社会资源成正比的。所以在当今社会中,大学生在享受国家和社会提供的教育资源时,更应该承担起自身的社会责任,在大学里更好地学习知识、培养能力,为今后服务社会、国家和人民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此,“为人民服务”并不意味着大学生一定要去西部、下基层、进农村。“天生我材必有用”,每个人都有自己适合的社会分工,每个人也会根据自己的职业规划和人生规划做出自己的选择。但我希望我们的学生无论在哪个岗位,都要把“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牢记在心中,正确地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更好地为国家、社会和人民做贡献。

而我希望,通过我们的大学生,能够引领我们时代的风气,真正地让“为人民服务”这种责任意识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想。当人人都怀着这种服务意识,并在自己的岗位上积极践行这一思想之后,那么在我们说出“为人民服务”这五个字时,应该再也不会有代表轻视的哄笑,也不会有代表敬佩的掌声,有的只是每个人心中的责任意识的共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