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心凿穿通往声音的隧道 ----省青联教育界别组3.5活动掠影

标签:
教育 |
分类: 绿色通道 |
2011年3月5日,传统的学雷锋纪念日。省青联教育界别组组织开展“关注弱势群体,奉献一份爱心”活动,徐峻蔚(浙江省团校副校长)、应飚(浙大管理学院党委书记)、郜晏中(杭州育才中学校长)、徐时清(中国计量学院材料与工程学院院长)、陈小琼(浙江残疾人艺术团团长)、郑群(大关幼儿园园长)、阮俊华委员等一行7人至浙江省听力语言康复中心,给中心的听障儿童带去温暖和祝福。
浙江省听力语言康复中心是省内聋儿康复工作的技术资源中心和业务管理部门。中心在运用传统听觉语言康复教学基础上,引进先进的多媒体电化教学和感觉统合训练设备,形成一套较科学较完整的听力语言康复教学路子,尤其在人工耳蜗术后康复教学、多媒体电化教学、聋健合一康复教学这一特殊教育领域进行了成功的探索。
在康复中心活动室,教育界别组成员与部分实施人工耳蜗术后康复训练的听障儿童及家长进行了感人的心与心的交流。中心王飞副主任首先对该中心目前的运行现状作简短描述,并重点介绍了浙江省贫困聋儿人工耳蜗抢救性康复项目实施情况。康复初显成效的孩子还向在座者展示了他们的节目。阮俊华委员代表教育界别组向中心和老师表示崇高的敬意,向在座孩子与家长送上真诚的鼓励、祝福与希望。当委员向孩子们赠送书包、画板、彩笔等慰问品时,家长、孩子、老师、尤其是委员们情绪高昂,此情此景,感人至深。
面对从事特殊教育的同行,仅仅敬意是不够的;面对康复训练的孩子及相互依偎着的母亲,仅仅恻隐是不够的。从事天底下最神圣事业的教育工作者们,当眼前呈现着一张张母亲的沧桑脸庞,一双双孩子的无邪清眸,当内心感受着母亲的美好希冀与孩子的欢快自信,不时为孩子的不懈、为母亲的坚韧、为老师的坚守所震动。命运一次偶然的残酷不能影响孩子们对美好的追求,不能影响他们享受生活的权利,不能影响他们为社会做贡献的愿望。关爱弱势群体,全社会人士责无旁贷,我们呼吁有更多的力量参与到关爱行动中来,让他们一路前行,走得更稳、走得更远、走得更好。
在杭州市育才中学校长郜晏中委员的精心安排下,界别组成员还赴运河边进行了联谊活动,委员们在教育等多个领域进行了广泛的交流。
(感谢浙江省团校副校长徐峻蔚委员提供的文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