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水娟——从开心厨娘到环保志愿者
(2011-01-12 07:59:25)
标签:
环保时尚 |
分类: 绿色梦想 |
|
佑圣观路上的梅花碑社区,有个吸引眼球的“街坊酒家”——虽然店面没有精致的装修,但在橱窗、墙面以及门口的黑板,到处都画着让人开心的笑脸。即使是来用餐的客人心情不好,离去时也一定会释怀不少。与这个酒家一样特别的还有它的主人高水娟。她不但是附近居民口中的“开心厨娘”,也是一个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的环保志愿者。 生活在幸福的海洋里 走进“街坊酒家”,进门就可以看到贴满了爱心留言条的爱心墙,这些亲笔留言都是在这里用过餐的客人们留下的。“老板娘,有了你,杭州比上海好。”一位上海游客的留言条中这样写道。署名为毛毛和阿润的客人,则在留言中说,“开心厨娘让我们感受家的温馨!”……许多留言的主人是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街坊酒家让他们感受到了杭州人的热情好客、善良朴实的性格。其中还有不少是日、韩、英、芬兰语的留言,看来,外国友人对高水娟的善良待客也是赞不绝口。对于这些,高水娟很欣慰、很自豪:“这些留言条都是我的宝贝!” 为什么开心厨娘有这么大的魅力?高水娟说,她做生意把关怀顾客放在第一位,让他们都能开开心心地吃饭。“结账的时候不斤斤计较,通常都会打打折,表面上是吃亏了,但会带来很多的回头客,最后都成为好朋友。”高水娟希望能把开心的心态传播开来,让大家都像她一样每天开开心心的。店里挂着两幅书法作品,是曾来吃过饭的书法家专门为高水娟写的,其中一幅是“善良是宝,诚心是本,吃亏是福,快乐是金”。高水娟还郑重地把它们装裱了起来。“开这家店离不开众多朋友的关心和帮助,没有他们的建议,就不会经营得这么好,我非常感谢帮助我的人”,高水娟形容自己就像是“生活在幸福的海洋里”。 用神奇的手热心“做”环保 开心厨娘除了为顾客奉献可口的饭菜,还通过这个平台,免费教大家用废油自制肥皂,宣传环保理念。从2006年9月街坊酒家开张至今,高水娟一直在努力传递自己的环保爱心理念。 高水娟的环保情结可以追溯到1998年,当时她还是个超市营业员。“那时超市里也不提供免费塑料袋,顾客需要得花2角钱买。这2角钱在一般人眼里太不起眼了,但人人都这样没有节制地使用的话,整个社会对塑料袋的花费就很大了。”高水娟从此留心起这件事来,并开始参与少用一次性塑料袋、多使用环保袋的活动。这一坚持,就是10年! 10年里,高水娟独自走访了很多的农贸市场、超市以及商场,收集了有关使用一次性塑料袋的大量数据,并且多次在一些超市、商场门口用自己制作的广告贴宣传少用一次性塑料袋,多用环保袋。难能可贵的是,她还免费发放自制的环保袋并向政府建议少用一次性塑料袋,减少环境污染。 2006年11月,高水娟的一个朋友去台湾出差,回杭州后说起台湾有很多居民在家里用废油自制肥皂,变废为宝。说者无心,听者有意。高水娟听了以后,又一个大胆的设想在脑海中产生了——发动大家用废油自制肥皂。 有了想法,高水娟马上行动起来。得到废油制肥皂的方法后,高水娟开始学做肥皂。一开始自己做实验,边做边琢磨。两个多月后有了一定的经验,她俨然成为一个“专家”,推广时机成熟了!从2007年1月起,高水娟的街坊酒家多了一个新特色——免费教你做肥皂。 从那以后,高水娟的店里人气更旺了。“有很多人到我店里学做肥皂,就连韩国留学生也来了5批。”除了在店里推广自制肥皂,高水娟还利用空余时间到社区免费教授,足迹遍布杭城大街小巷。就在新年 1月2日,她还跑到了余杭区安溪镇做宣传和推广。 现在,高水娟心里有了一个“宏伟”目标:走进100个社区推广废油自制肥皂。“我希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以自制肥皂这一独特的方式来倡导环保和节约,还希望有更多的人加入到环保、节约的行列中去。”高水娟的行动感染了许多人,她也因此被评为浙江省杰出青年志愿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