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领论坛十四:有所不在乎是一种人生大智慧
(2010-12-30 08:00:01)
标签:
教育杂谈 |
分类: 紫领论坛 |
最近在网络上经常看到这样一句话:“神马都是浮云”。开始,我不了解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于是去网上查了一下,原来是“什么都是浮云”的谐音,意思是什么都不值一提,颇有些抱怨感叹之意。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在《论语》中有这样一句话:“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这里的“浮云”似乎与“神马都是浮云”里的“浮云”既有着相似之处,又传递出不同的思想观念。当然了,很少有人能够做到“神马都是浮云”这种超然物外的境界,但我则是希望我们的学生能够学习一下孔夫子,真正体会“浮云”所体现的含义,对一些身外之物不去刻意追求,就当是浮云。因为,有所不在乎也是一种人生的大智慧。
我记得柳宗元写过一篇《蚨蝂传》,专门介绍了一种小虫——蚨蝂。这种小虫善于负重,把凡是自己看到的都背到了自己的背上,就算是自身的负担很重了,也不放下,最终却把自己给累垮了。虽然这只是一个寓言故事,但是在当今社会中,我们还是能够看到一些“蚨蝂”的身影。他们在乎的东西太多,而没有选择放弃,最终让自己陷入绝境。有所不在乎,才能减轻身上的负担,并让自己的身心都能得到健康的发展。
有所不在乎,其实是一种人生大智慧。首先,它要求人们做出选择,有所不在乎,就必然有所在乎的。孟子有言:“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我希望我们的学生能够坚持自己的理想,而放弃对一些身外之物,如金钱、权力的追求,做到有所在乎,有所不在乎,在乎的要坚持下去,不在乎的不要去刻意追求。其次,“有所不在乎”要求人们保持淡然的心态去面对社会上的物质诱惑,不去计较物质利益上的得失,并让自己的内心强大起来;最后,“有所不在乎”要求人们有大局观,不在乎眼前的一得一失,而我们的学生更应该从国家、民族还有历史的角度去看待问题,而不是局限于个人的小世界中。
随着市场经济的持续发展,物质条件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物质的追求也在逐渐加强。而市场所带来的竞争压力也在驱使着人们去更多地关注一些外在的事物,从而忽略了对精神方面的追求。人们在乎的外在事物越来越多,而由此所引发的压力也越来越重。一些社会问题的出现,固然有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和发展时期这一前提条件的原因,但人们对外在事物的刻意追求也加剧了社会矛盾的激发。不难看出,无论是整个国家还是一些国人,都处于一种浮躁的状态中。而这种状态对于国家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富强甚至是个人发展都是不利的。所以,我希望我们的青年学生能够学会有所不在乎,对一些事物抱着“浮云”的心态,学会取舍,适当放弃,这样既是对心灵的一种减压,也是对自我精神境界的一种提升。
由于高校的逐渐开放,我们的学生与社会的接触也逐渐增加,而也有不少学生沾染上了社会上的“浮躁之气”。无论是在学习、工作还是社会实践中,一些学生的行为中多多少少都带着点功利性色彩。还有一些学生,过于看重绩点和荣誉等,往往为了这些东西而采取不正确的方法和途径,又或者是给自己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最后误入歧途。我希望我们的学生能够学会有所不在乎,不要去刻意追求绩点和荣誉,一切顺其自然,按照自己的能力去获得。而且,我认为,绩点和荣誉仅仅是大学这一段时间的成绩的体现,并不能代表一个人的全部。一个人更重要的是内心的崛起和能力的提升。与此同时,我们的学生不应该只把自己的眼光局限于自身的利益上,在乎眼前的得失,而应该将眼光放得更加长远一些,站在国家、民族还有历史的高度去看待问题,做出取舍。
我希望我们的学生能够从自身的实际出发,从自身的定位和责任出发,真正做到有所不在乎,并坚持自己心中的信念,为了理想而不断奋发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