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教育 |
分类: 紫领论坛 |
我一直认为大学教育应该以爱为核心,只有本着这样的理念,才能在润物无声中塑造出拥有高尚思想格调和完善人格的社会栋梁。大学教育如果没有感情和爱,就像池塘中没有水一样。没有爱,教育也就无从谈起。所以,大学之大在于爱的伟大,大学教育在于爱的教育。
本着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未来领导者的目标,我一直在思考我们需要怎样的爱的教育。我们当下很多时候在培养“人材”,而不是人才。如果我们没有把人很好的当做个体来对待,而是当作了流水线上的材料;如果当大学教育变成了冷冰冰的机械化大生产,其结果就很难预料,我们所培养的不少学生缺乏主见和个性,缺乏自我的思考和社会责任意识,最终培养的学生将无法适应社会的需要。所以我们更需要用爱的教育来感化学生,用以人为本的理念塑造学生。
我认为大学爱的教育应该创造一种博大的爱的氛围,爱我们的学生、爱我们的教师、爱我们的家庭、爱我们的集体、爱我们的学校和爱我们的国家、民族和社会,并使得它成为一种良好的校风,甚至上升到大学的精神。
首先,大学应该用博大的爱解放人。我认为真正的教育是解放人的教育,是能够打开学生思路的教育,大学是各种思想的汇聚地,不应垄断思想,而应鼓励和引领学生自由地思考,相信学生能够自我认识,帮助学生明辨是非,使之形成独立的判断和决策的能力。应该本着博爱的胸怀,只要持之有据、言之成理,就应该容纳。这是一种对于思想的包容,大不自多,海纳江河,大学之大,在于它的爱的包容性,一个兼容并包的环境和文化一定能影响和感化学生。
其次,博大的爱对于教育工作者而言应该是一种爱生如子、爱校如家的精神。浙江大学竺可桢老校长对于学生的感情用很多浙大校友的总结叫做“爱生如子”,竺可桢老校长用父亲般的爱来关怀学生,这何尝不是一种更加博大的爱。但是这种要求似乎过高,那应该是一种境界。而当下教育工作者可以做到的我认为是对于学生严格的要求。
我认为爱在某种意义上是教育者对于受教育者的要求,在教育层面上,“严”与“爱”是统一的,严出于爱,才会严而有理;爱寓于严,才能爱而不纵。“严”不是苛刻,而是从学生的根本利益出发,去锻造学生。没有压力锻造不出好的模具,同样,没有严师出不了高徒。只有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承担了这份爱的责任,才能使学生真正学到东西,将来走向社会才能发挥价值。
什么是教育?爱因斯坦说:“教育就是当一个人忘记了在学校所学的一切东西之后还留下来的。”这里的教育的本质我的理解一方面是自学的能力和独立思考及明辨是非的能力,另一方面我认为就是大学教会了学生如何做人。爱的教育的目的我认为就是培养健全之人格,这也只有用爱才能达到。爱像空气,它无形,但是它能够润物无声地育人。某种意义上,为人师表就是一种大爱,老师的行为会深刻影响学生。
浙大现在有很多校友都在为母校的发展出力,他们无不感怀是点点滴滴爱的记忆让他们对母校产生了强烈的认同,我们也感受到他们身上所具有的母校的气质。
大学之大在于爱的伟大,更在于这种爱的延续,希望每一个在校学子都能知校、爱校、荣校,也欢迎大家对于大学爱的教育提出更好的建议,让我们共同为母校建设添砖加瓦!
一流大学,不仅要有大楼、大师,更要有大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