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大学生,你会请假吗?
(2010-11-07 21:47:08)
标签:
教育 |
分类: 湖畔沉思 |
从学前班开始,老师就特别注重对学生的纪律性教育,上课的时候不能说话,放学要和老师说再见,生病或者有事不能来上学需要提前请假,我想,鲜有幼儿班的小朋友或者小学生因为没有按规矩请假而被严厉批评,但是这样的现象却发生在聚集高素质学生群体的大学校园里,实在引人深思。
就拿今年9月开学初的事情来看,学院规定,在指定的报到日内,学生需凭学生证亲自到教学管理办公室注册报到,不能代替他人进行注册。有特殊原因不能按时到校的,要事先请假,批准后方为有效,到校后再予补注册。
但是,到了注册报到的那一天,甚至是几天之后,我的办公桌上飞来了很多张请假条,手写的,打印的,摆出了形形色色的理由解释不能按时注册报到,因为火车票买不到,飞机票太贵,或者家中有事,看上去理由都很充分,但还是显得有些牵强。
说“飞来”,那是因为很多同学本人还未到校,让同学拿着请假条请假。大部分原因是在生源所在地考CPA。考CPA无可厚非,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学生专业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但是先斩后奏,未事先请假,导致老师不得不同意延迟注册,这个事情性质就很恶劣,与名校优秀学生的基本素质很不吻合。
每一个拿着请假条来我办公室请假的同学,我都给了严厉的批评和教育,找人代为请假的同学,我都一个个电话询问相关情况。很多同学,甚至是同学的家长,在经过我的批评之后都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向学工办递交了书面检讨。希望这样印象深刻的一次经历能给他们带来深远的影响。
从这个看似简单的小事和细节上,所反映出来的现在大学生的修养和素质还是值得探讨的。很多学生处于优越的生活环境,从小到大家长都过于宠爱孩子,渐渐养成了这些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只考虑自身情况和个人需要,甚至无视组织纪律和规章制度,觉得什么事情都是可以协调和商量的,没有什么大不了。就是这样的习惯和态度导致学生犯错而不知错。如果不能及时予以引导,后患无穷。我们作为学生培养的思政工作者,任重而道远,要从小处着眼,将具有优秀素质潜力的学生指引到正确的道路上,指导他们如何为人处事,从而才能成大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