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德法游散记 之五

标签:
2015年深秋德法游原创摄影旅游日志 |
分类: 2015年土耳其希腊德国法国 |

巴黎,第五次到达,
在我心目中已经是一位老朋友了,
巴黎,已无须导游,
我领着几位摄影朋友到各处走走。
走在巴黎的大街上,
寻觅着美好的瞬间。
走在塞纳河的岸边,
感受着时尚的气息……
巴黎是著名的艺术之都,
巴黎是印象派美术发源地……
巴黎是法兰西共和国的首都,
法国最大城市,欧洲第二大城市。
巴黎和纽约,伦敦,东京
并称为世界四大国际化都市。
屈指算来,我已经第五次来到巴黎,
再看巴黎,仍然时尚,依旧不凡……
19世纪末,
老佛爷百货就已经来到巴黎的奥斯曼大道。
今天老佛爷百货的含义早已经超出一家百货公司,
成为巴黎时尚文化的缩影。
老佛爷百货仿佛已经成为
每一个中国旅游团绕不开的必经之地。
建成于1875年的巴黎歌剧院,
拥有2200个座位,
是世界上最大的抒情剧场,
总面积11237平方米。
巴黎歌剧院的建筑将古希腊罗马式柱廊、巴洛克等几种建筑形式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规模宏大,金碧辉煌,
被誉为是一座绘画、大理石和金饰交相辉映的剧院。
杜乐丽花园曾经是
路易十六世与玛丽·安托尼特住过的地方。
广阔的公园现在成为了
参观完卢浮宫的游客以及市民的休息场所,
感受巴黎散发的清新气息。
阳光下的公园里,
坐满了来休闲聊天、看书喝咖啡的游客,
享受着蓝天绿地所营造的惬意氛围……
协和广场建于18世纪,最早这里是路易十五广场,用来展示国王的雕像。
目前广场是法国国庆阅兵的重要场所。
广场中央的方尖碑是埃及赠送给法国的礼物,于1833年远度重洋抵达这里。
我们去的时候正在举办一个展览,拥挤着许多等待参观的队伍……
巴黎在1853年推动过一个17年改造计划,从此巴黎改变了贫民窟的现状,逐步成为摩登时髦的大都会,塞纳河便摇身变成了窈窕淑女。
塞纳河全长776公里,
巴黎城这段一共架设了36座桥梁。
观光船在河面上穿梭,
游客们尽情欣赏两岸华丽景色……
卢浮宫的历史可追溯到1190年,当时为固守要塞所建。
1360年查理五世将此地改为皇家居住地。
15世纪时建造出了卢浮宫的门面,从此成为巴黎第一幢文艺复兴式建筑。
华裔美籍建筑师贝聿铭为卢浮宫设计了透明玻璃金字塔,成为卢浮宫博物馆的主要出口。
埃菲尔铁塔高320米,
1931年纽约帝国大厦落成前的45年之间,
它一直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筑物。
埃菲尔铁塔共分三层,
随着游客到达的不同高度而收费不同。
乘着夜色初降,
在那灯火通明的映衬下,
我们专程前往,
铁塔显示出独特的魅力……
圣米歇尔山是天主教
除耶路撒冷和梵蒂冈之外的第三大圣地。
我们边走边看,
仰望蓝天碧空如洗,
画面纯净且独特。
拍摄仰望角度,
感受教堂高耸尖削。
圣米歇尔山以绮丽的自然风貌和古老雄伟的教堂,
成为法国的著名旅游胜地。
极目远眺圣米歇尔山
就是一座独立在海上的岛屿和庄严的城堡。
我们乘坐旅游观光车去到圣米歇尔山脚下……
登上圣米歇尔山必须沿着盘山道绕行向上。
盘山道街边的商品琳琅满目,
狭窄的街道上人流摩肩擦踵。
圣米歇尔山及其海湾,1979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后,
几乎所有的法国古典文学大家,
从雨果到莫泊桑都曾经
被圣米歇尔山的多变姿态所迷惑。
雨果描写道:陷入流沙之中,一定会遭到惊心动魄的埋葬,这个过程是漫长的、必然的、毫不容情的……
一千多年来,大西洋海水潮起潮落,
无数的沙被冲向海湾,
使海岸线因此向西移动了约5公里,
更靠近圣米歇尔山了。
1879年人们修建了一条堤坝,
车辆从此可以直接通过堤坝上山。
我们越走越高,我们越走越深……
在高处的圣堂外面,有一个美丽漂亮的大花园。
四周一圈长长的围廊,当中一块绿地鲜花盛开。
是仰望,是俯瞰,是休闲,是养神的好地方……
圣米歇尔山每年接待游客数量超过250万,源源不断的各国游客来这里参观游览。
我们上山时已经是下午四点,
等我们下山时,已经是黄昏,
与我们擦肩而过的人流,
还在兴匆匆的赶往山上……
夕阳光辉迷人,
金光耀眼。
我们走在滩涂,
无限留恋。
变幻无穷,
漫天晚霞散发着魅力,
一片金光浸染了滩涂,
一轮夕阳慢慢跌落到大西洋里,
我们无法挪动脚步,
无法停止按动快门,
拿着相机忘情的拍着,
生怕遗漏瞬间美妙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