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德法游散记 之四

标签:
2015年深秋德法游原创摄影旅游日志 |
分类: 2015年土耳其希腊德国法国 |

我们带着意犹未尽,
虽然,只是一天的时间,
我们告别维尔茨堡。
但是用足了傍晚和早晨。
再见,难忘的维尔茨堡,
让我们的行程更加丰满。
坐在车上看风景,
一路秋色望不尽……
下午,我们到达了德国度假胜地巴登巴登。
巴登巴登位于黑森林西北部的边缘土地上。
一地落叶,满眼秋色,
让我们再次陷入激动。
放下行李,拿着相机,
径直奔向花园般城区……
时近黄昏,
茂密的树丛之中,
天光渐渐的暗了。
走在大树林中,
看着远处消失的便道,隐没在树丛里。
城区色彩缤纷,
巴登巴登就是一个充满着秋景的画卷!
位于奥斯河谷中的巴登巴登,
城市沿着山谷蜿蜒向前伸展,
秋季的巴登巴登,一片红黄相间,
此刻的巴登巴登,令人无限感慨。
满世界是秋景秋时光,
满眼都是难忘的色彩……
18世纪末,巴登巴登这个城市就有了今天的声望。
1838年,法国人爱德华·贝尔纳准备将巴登巴登变成欧洲的夏都。
他成立了伊费茨塞马俱乐部,颇受社交界的欢迎。
现在巴登巴登仍然是德国著名的度假、休闲之地。
夜色之中,亮闪闪的长街,
背靠青山,景色妩媚多姿。
弯弯曲曲,咖啡香味飘来,
散步走远,走进黄昏深处。
天渐渐暗,暮色里商店开了灯,闪闪烁烁。
人渐渐多,灯光中饭店来了客,忙忙碌碌……
住在色彩包围的小楼里,
一觉醒来,满山雾色苍茫……
隐隐约约,那山、那雾、那红叶,
似有非有在那帐幔中……
走在秋色包围的小山上,
放眼四处,满山晨雾缭绕……
远远近近,那山、那雾、那红叶,
渐清又浓在那雾幔中……
房屋“历经沧桑”让游客感受到悠久历史文化。
小巷“花团锦簇”给城市带来了无限盎然生机。
斯特拉斯堡展示出来的城市魅力,
更多的是体现在其深厚的历史文化遗产
以及和谐的城市布局上。
被我们称作“廊桥”的是兴建于17世纪末的沃邦拦河坝,位于小法兰西内的伊尔河上,这座中世纪的廊桥以设计师名字命名。
沃邦拦河坝共有三层,
最底层的拱形设计供水流经过,
上部两层有朝向周边的拱形窗,
而顶部设置有观景平台。
河坝周边自然风景优美,
可以让您登上观景平台眺望远方的美景,
亦可选择乘船近距离的欣赏河坝精湛的建造工艺。
斯特拉斯堡历史中心位于伊尔河两条支流环绕的大岛,
被称为“小法兰西”,
这一区域拥有中世纪以来的大量精美建筑。
1988年被联合国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这也是首次以一个城市的整个市中心区域获此荣誉。
斯特拉斯堡小法兰西区域又有“小威尼斯”之称。
斯特拉斯堡老城区,
至今仍然保留了古朴的石板道及运河遗迹,
漫步其间,时光刹那返回中古。
斯特拉斯堡拥挤着来自世界各国的游客,
欣赏着老城区勾画出
斯特拉斯堡最生动的一幅幅画面。
斯特拉斯堡大教堂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也是中世纪最重要的历史建筑之一。哥特式大教堂以其高度和壮观,成为斯特拉斯堡城市的地标建筑。
教堂内有一个建于1838年的高11米的天文钟,每隔15分钟有儿童、青年、壮年及老年代表人生4个阶段的机械人出现,但每一整点有死神提着板斧出来报时,至今准确无误,引人注目。
斯特拉斯堡大教堂顶上只有一个高耸的尖塔,就好像兔子只有一只耳朵。筹建时由于财力有限,如今反倒成了特色,这在全欧洲绝无仅有。
这座砂岩建筑于1176年开工,高142米的尖塔是在1439年加建的,教堂也于同年落成。
雨果曾以“集巨大与纤细于一身令人惊异的建筑”来形容其风格。
斜斜的屋檐,鳞鳞的瓦片,
小小的天窗,憨憨的木框。
斯特拉斯堡老城区里,
布满了中世纪木桁架的房屋
还有巴洛克风格的砂岩建筑。
德国风格的木结构房屋浸润着法兰西浪漫,
让游客们目不暇接、赞叹不已……
离开斯特拉斯堡,行车两个多小时,
我们来到了法国东北部城市南锡。
一抹夕阳斜照在南锡的历史城区(主要包括斯坦尼斯拉斯广场和卡里埃勒广场),这里已经在1983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南锡有一个闻名于世的被称为世界上最精致的城市广场——斯坦尼斯拉斯广场。
天渐渐的暗了下来,
周围的建筑悄然无声地隐没到了夜色之中。
天渐渐的暗了下来,
广场的灯开了,酒吧饭店里的人多了起来……
著名作家维克多·雨果曾说过:
“斯坦尼斯拉斯广场
是我所见过的最美丽、
最令人愉快、最完美的广场,
一个宏伟的广场。”
我们看到的广场是一个色彩缤纷的花草展览,
广场中心吸引了无数小孩大人,
花展缤纷留住了许多宾客朋友,
在这里流连忘返……
走在南锡的大街上,
感受南锡的建筑历史文化。
南锡是法国历史文化名城,
抬头看,
那些雕塑陪衬着
南锡大街小巷里的高高低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