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遐想集》011《话说大年夜》
(2013-02-07 07:08:42)
标签:
随笔感想原创杂谈 |
分类: 《遐想集》 |
农历一年之中最后一天的夜晚,又称为除夕或大年夜。
迎新年,举杯同饮吉祥酒,庆团圆,开心共享年夜饭。
除夕夜,吃饭、看春晚、放鞭炮,家家户户喜迎新年。
大年夜,吃“年夜饭”是中国人辞旧迎新的传统习惯。
春节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不管有多少事也得放下,不管身居何处也想回家。
春节是一次身心的回归,不管大人小孩都要互致祝福,不管多么艰难,每个家庭都会认真准备“年夜饭”。
我们这一代的朋友,一定不会忘年轻的时候,物资紧缺,凭票供应,“年夜饭”是一个念想,成为了一个梦寐以求的愿望。
家家户户,忙忙碌碌,在排队买来的鸡、鸭、鱼、肉上,做足花样,想方设法变化花样,使“年夜饭”显得丰富多彩。
从小年夜就开始,在几家人家合用的厨房里,晚上的忙碌,飘逸出来的那股香味,令人兴奋无比……
当时,对于中国人来说,这一餐相对足够丰盛的“年夜饭”,仿佛就好像是一年一度的“盛大节日”。
改革以后,上世纪八十年代,物资慢慢丰富了,鸡鸭鱼肉也不要凭票了,厨房里那种集体活动,便渐渐地消失了,过年的味道慢慢淡化了。
有吃的了,不愁吃了,开始看了,从1983年开始,中央电视台的除夕晚会,被列入大年夜的重要内容,千家万户都在看电视,于是,形成了一个潮流,那就是大年夜晚上看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会。
在本世纪初,迎新年的礼花爆竹成为了一个新的增长点,每当新年跨界之际,全国各地,城市和乡村的许多地方,仿佛有人吹哨的集体行动,越是接近零点,越是会有巨多无比的礼花爆竹升天,那个声音震耳欲聋,连电视里的声音都听不见,老百姓仿佛将一种希望、一种期盼,通过礼花爆竹表达的淋漓尽致,也让中国人民感受到了过年的又一种欢腾的方式。
与此同时,又有一种“年夜饭”的新吃法,慢慢地在我们身边形成,那就是自己家里不再忙乎了,花一点钱,合家到饭店里去吃“年夜饭”。
真的有钱了,年夜饭预订的时间,越来越早,你稍不留意,你想去的饭店,五点多的第一批,它满了,第二批七点左右,还必须慢慢等着。
你说这事,有了钱吃个饭,中国真的人很多,于是,早早的预订,大年夜那天,早早地出门,赶往吃“年夜饭”的地方,此刻,越有名的饭店越拥挤,在人声鼎沸嘈杂中,在人来人往的拥挤中,享受着不用自己忙碌操持的“年夜饭”。
2008年国务院开始从除夕放年假,我家便开始了一个改革,除夕中午陪妈妈到饭店吃饭,有三大好处:
一是中午气温高,不会拥挤忙乱,叫车有困难,保证老太太行动。
二是饭店人不多,不用担心因忙乱带来的嘈杂和拥挤而影响情绪。
三是饭后散步走,享受阳光的恩赐,观赏着喜迎新年的美丽街景。
晚上又黑又冷,北风劲吹,我们就可以在家里不出去“轧闹猛”了,在家开着空调看电视呗!
社会发展很快,追求在变化,过年的方式也在改变,不知道您又是如何过好这个大年夜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