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江浙景致 |
西津渡,三国时代这里叫“蒜山渡”,唐朝时代曾用名“金陵渡”,宋朝时代开始,这里才叫“西津渡”。
这里原先紧靠长江,滚滚江水就从蒜山脚下流过。
清代以后,西津渡由于江滩淤涨,江岸逐渐北移,渡口遂下移到玉山脚下的超岸寺旁。当年的西津古渡,现在离长江江岸已有 300 多米距离。
元朝时代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 · 波罗从扬州到镇江来,就是在西津渡登岸。由此可见,至少从三国时期开始,西津渡就是著名的长江渡口。
沿着古街一路往西走,街道两边鳞次栉比的两层小楼把我们带回到那笙歌曼舞的年代。
古街上的建筑多为明清时期的遗迹。砖木结构,飞檐雕花的窗栏一律油漆成朱红色,给人以“飞阁流丹”的感觉。
现在,我们仍能清晰地看到沿街“民国元年春长安里”、“吉瑞里西街 · 1914 ” 、“德安里”等题额。
西津渡,一个即将红火起来的旅游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