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四则运算》测试分析
(2011-02-28 15:00:59)
标签:
杂谈 |
分类: 3教学反思 |
一、错例分析
(1) 83-45+27
分析:做题时,粗心大意,把第二步的符号抄错了。
对策:教师需要在作业讲解和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多加强调,才会消除这种现象。
(2)①434÷7×8
分析:乘除(加减)混合时,有部分学生总要先算乘(加)法。
对策:对这种现象教师要多引导学生说说运算顺序,避免低级错误的产生。
(3)
=28+96
=124-60
=184
分析:做第一步时,最后一步没有抄,等到下一步突然又出现。
对策:这是过渡期,教师要告诉学生,没有算的一些步骤都要抄下来,直到计算结束。多强调几次后,没有人错掉。
①78+12-24+45
=3
分析:①从左往右计算,自从学了两边同时计算后,这类题目就经常做成两边同
计算。
②是先算中间乘法,再从左往右,结果也变成两边同时计算了。主要是看到两边的数字有关吧。视觉冲击。
对策:对于这种错误,我想应该单独再上一节课,专门针对这类题,让学生进行区分练习。
440+(480÷2-16)
=440+240-16
分析:小括号里的两步还没算完,就把小括号去掉了。
对策:这个内容其实书中是没有出现的,在练习中出现了几题,学生以前算惯了小括号里只有一步的算式,所以碰到这种题目后也是只算一步就把括号去掉了。用了作业整理课的时间,专门讲了这种题,告诉学生,要把小括号里的题都算完后,才能把括号去掉,否则要一直抄下来。
单元对策:
第二、培养学生检查验算的习惯。要求算好后要先核对再计算,每计算一步要进行检查,以免走弯路,浪费时间。混合运算对学生来说,确实是枯燥无味的,学生在掌握计算方法之后,往往也会随便应付,造成更多的错误。这时,如果适当开展一些计算的竞赛活动,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计算的兴趣,达到减少计算错误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