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学反思

(2011-10-19 22:23:19)
标签:

杂谈

分类: 教学反思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二:一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数除整十数、几百几十数(商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口算;二是使学生掌握两位数除法的估算方法,并能正确估算。本节课的教学口算是重点,因为后面的估算也是将其转化成整十数除整十数与几百几十数再计算,所以帮助学生掌握好口算方法至关重要。

    在教学中由于学生受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影响,在进行80÷20时,多数孩子认为得数是40,这是在教师预设之内的。本节课的重点就是帮助学生弄明白80÷20为什么等于4。我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让孩子们充分交流自己的想法,在交流中碰撞,在碰撞中解决问题。很快孩子们就有了答案,有的是利用数的组成,即80里面有几个20,得出只有4个20,而不是有40个20;还有的孩子其实就是利用我们后面将要学习到的商不变的性质,将被除数与除数同时缩小,变成8÷2来计算结果。

    在教学估算时我则重点帮助学生将其算式变为口算试题。

    由于本节课的内容比较简单,所以全班学生都在课堂内完成的作业,当堂检验了教学效果。

 

 

 

 

《商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除数是整十数》教学反思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是小学生学习整数除法的最后阶段,教学重点是确定商的书写位置,除的顺序及试商的方法,帮助学生解决笔算的算理;难点是试商的方法。

   单元教材主要是分三段编排:商一位数(包括用整十数除、除数接近整十数、除数不接近整十数)、商两位数、商的变化规律。

    本节课主要教学例1,重点解决试商及商的书写的问题。由于学生已有除数是一位数笔算除法的经验,所以在教学之前,我预设学生可能不太适应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试商的过程及确定商的位置,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重点引导学生关注以上两点。在教学笔算92÷30时,我放手让学生试算,再结合小棒帮助学生理解商的位置。从随后练习的两道题目看,学生们基本没有问题。根据我对教材的理解,认为在例1就让学生明白了如何试商并知道了商的书写位置的问题,所以在进行例2的140÷30的教学时,只重点帮助学生理解商的位置。从课堂上学生讲解算理的情况看,我觉得他们对本节课的知识掌握较好。但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部分学生在计算280÷50时,个位商5后,商和除数相乘的积全写成了25,而且像这一类型的题目商和除数相乘的积都写成了一位数乘一位数的积。

    基于第一节课失败的教训,第二节课我及时调整教学环节,首先还是让孩子们根据例1的笔算方法试算140÷30,很明显这次孩子们的计算速度慢了下来。在巡视的过程中我也发现这个班的孩子也有计算不正确的,这时我先请一位成绩好的学生上台讲解计算过程,然后再请孩子们说说自己在计算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话音刚落,班上的霍丹丹同学径直走到黑板前对大家说:“胡老师,刚才我在计算的过程中发现自己先出现了一个问题,虽然现在解决了,但我还是想上台展示提醒同学们。”出于对孩子的尊重和好奇,我微笑着点头示意。“刚才我在试算时,前面想商的过程还是和冯琳一样,只不过我在用商乘除数时忘了写个位的0,是用3×4=12,但我后来一看除数是30,所以就又把这个0给补上去了。”此时她用一根绿色的粉笔特别的写了一个0,以示提醒。在她讲解的过程中,我观察到班上其他孩子此时听得出奇的认真,那些存在同样错误的孩子紧缩的眉头随着她的讲解慢慢舒展。这一段精彩是我没有预约的,顺势我出示主题图中的方格图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整个计算过程,尤其重点引导他们理解积为什么是120。从课堂作业的反馈看,全班51人,只有3人还存在刚才的错误。虽然正确率没有达到100%,但我想这节课还是成功的,最大的功臣非霍丹丹莫属了。

    课后我又对这两节课进行了对比和反思,发现第一节课之所以失败主要是课前教师对学生的学情预测不够,同时没有利用主题图帮助学生真正的理解算理,只是一味的在讲解快速试商的方法;而第二节课则是在扬长避短,当然收到了不一样的效果。今天的两节课也让我再次感受到关注学情与研读教材的重要性。

 

 

 

 

《商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除数接近整十数》教学反思

    经过上节课的学习,学生对于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的书写和计算方法已经掌握,本节课是在上节课的基础上学习除数接近整十数的笔算除法。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会用“四舍五入”的方法试商并正确计算。

    本节课我主要让学生根据已有旧知的经验探究新知。在启航部分,我设计了三个不同类型的复习题,“找近似数”、“括号里最大能填几?”和“笔算”,其目的是为后面的试商和笔算做好准备。

    本节课教材安排了两道例题84÷21和196÷39,很明显例1是让学生利用四舍来试商、例2是用五入来试商。教学时,我重点教学例1,先让学生知道将除数21看成20来试商比较简便,再理解其计算过程,尤其要让他们体会“调商”的过程,最后从练习中感受到当除数不是整十数需要用四舍的方法试商时,商一般偏大。由于学生已有例1的经验,所以例2的教学,我放手让学生自学展示。本节课的难点是让学生理解“用四舍法试出的商偏大,用五入法试出的商偏小。”为了更好的突破难点,在学生已经感受到上面的规律后,我又增加了一个先仔细观察,再发现规律的环节帮助学生重点理解。从学生课堂练习的反馈看,部分孩子试商已经明显提高了速度。

    当然,本节课也有不尽人意之处,如对于个别后进生的关注不够,感觉他们对于所学知识还未完全理解。另外,如何快速准确的试商还是一个难点,在后面的教学中还要加强练习训练。

 

 

 

《商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教学反思

    今天学习的还是商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但今天学习的主要是除数接近15或25这样的数。对于像这样的笔算,学生在计算是往往还是采用“四舍五入法”调商,但是这样的后果往往会需要调几次商。基于这一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如何根据除数的特点,灵活的试商。

    由于今天学习的除数大都接近15和25,所以为了后面教学的方便,在启航部分我设计了6道含有因数15或25的乘法口算题,为后面的快速试商做好铺垫。

    本节课我还是采用先让学生试算,让学生亲身体验几次试商的过程,然后汇报自己在试算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让学生经历了几次试商的过程后,学生对于寻求快速试商的欲望就更加强烈了。在学生汇报140÷26这题时,我让他们用手势表示自己试了几次商才成功,多数孩子试了2次,一部分孩子试了3次。这时我顺势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很多学生觉得麻烦,我再让那些试商次数少的孩子交流自己试商的过程,他们很快就说到了本节课的重点——将26估成25,再利用起航中的口算就试出了商。为了帮助学生快速试商,我利用五入法试商次数较多的错例引导学生分析比较第一次试商后的余数和除数,让他们发现余数里还有几个像这样的除数,就直接调商。从学生课堂的表现看,他们还是比较能理解这个调商的过程。

    96÷16这道题,教学时我不仅让学生们巩固了将它看作15来试商,更让学生发现了直接利用除数和被除数个位上的数,快速利用乘法口诀试商的方法。对于这种方法,孩子们非常喜欢。

    本节课,我认为最大的成功之处在于让学生感受到了几种帮助他们灵活试商的方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