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彤彤成长记录亲子阅读家庭教育助力进步 |
分类: 悦读阅美在进步 |


两岁后给彤彤读绘本,我会习惯性给她念上文图作者和出版社的信息。不过我有一个误区,单纯照字念,也没有给她讲解文/作者,图/作者是啥意思。彤彤自己看书的时候,有时候会学着我,大声地把文图作者给念出来。就这样子过了一段时间,我给她念作者信息的时候,她主动问了一句:“妈妈,文/周逸芬,图/陈致元,是什么?”我才意识到,自己以前的做法多愚蠢,完全忽略了孩子的认知水平。于是,我再给她读绘本念文图作者时,我会说得明白一些:“这本书是**阿姨写的文字,**叔叔画的涂画,再由**出版社帮我印成这本书,这样子彤彤才可以看到。”有一些绘本,书的最后一页或者封底有作者的相片,那就更直观了,指着图像告诉她一下就可以了。突然某一天,在我给她念完文图作者时(这会我都不需要解释了,直接照字念她都明白),她说了一句:“妈妈,我们要感谢这一位叔叔,好好感谢他喔!”一开始我还有一些诧异,喔,谢谢他?“恩,谢谢他写了这一本书,彤彤才能看呀。”好温暖的小小孩,拥有感恩的心态是正确的,即使未曾谋面,是一位陌生人,但我们有机会读到他创作的书,确实应该感谢他的努力,美好的图画书让孩子开了眼界,享受到爱的滋养。相比大人,孩子他们真得很善良,从书本中感受到别人的付出,汲此知道要去感谢他人。
虽说彤彤的执拗期余热都波及到阅读了,给她讲故事时,她跟我的互动基本是唱反调的。但是还是发现她在进步,最近我发掘了一个现象。以前她会将书本的内容跟自己的生活体验联结,现在开始联结书与书之间的经验图式了。比如:给她讲《哈利的花毛衣》时,里面有一个片断,是小鸟把哈利的毛衣线头拉了又拉,整件毛衣变成了一根线,给小鸟拉走了。她立马就提出就像《莎娜的红毛衣》一样,大家把莎娜的毛衣拉成毛线团了。只不过她这会还没法用言语形容,小鸟是在高空,拉出来的毛衣线会拉成线,而不是聚结成团。最近,她还超喜欢将类似主题内容的书归类起来读,比如数数的、颜色的、农场的、姐弟哥妹跟屁虫系列等等。通常只要读到其中一本,她能想起另外一本有类似的内容,她立马会跟我说,并在我读完内容后,赶紧跑去拿上另一本过来读。我觉得这个也算是一个进步的现象,至少孩子开始有旁类触通的意识了。
前一篇:爸爸带孩子那些不靠谱的事
后一篇:国庆假期一家团聚之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