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时代精英】:新药达人俞德超——做药要有良心,不能作假

(2016-07-28 18:08:58)
标签:

新药达人俞德超

做药要有良心

不能作假

老孟

分类: 人物传记
【时代精英】:新药达人俞德超——做药要有良心,不能作假

     
乐康观点打工时,他主持研发了两个创新药,“康柏西普”上市改变了我国眼底病致盲患者无药可治的历史;创业时,几年里又将信达生物打造成一个独角兽,6个新药和美国礼来的里程碑付款总金额高达33亿美元


一个巧合,往往是一个转机,打开了另一扇窗。


2011年10月,成立两月的信达生物完成A轮融资,主要投资人为美国富达投资集团。双方牵手走到一起,媒人却是成都的康弘药业。


彼时,康弘药业正筹备上市,负责生物药研发的俞德超博士,却因理念不合“出走”。富达想投资康弘药业也没成。一个离职出走,一个投资未遂,郎情妾意在苏州结缘。


“成立信达生物是我最重要的决定。”俞德超多次对《乐康智库》阐述,“l have a dream,就是要研发制造中国高质量的生物药,让每一位老百姓在需要时能买得起。”


无论面对面访谈,抑或是微信上偶尔交流,俞德超都在感叹,中国生物创新药太少了,目前上市的96个生物药,大多是仿制药,仿美国两代以前的药,连生物类似药都算不上。


反观欧美,去年全球卖的最好的1个药里面有8个是生物药,其中6个又是抗体药。再次出发,俞德超选择从生物药,尤其是抗体药上寻找突破。


“始于信,达于行”,信达生物由此而来。


1“新模式”掌握竞争主动


一个新药从研发到上市,需要10-年10亿美元,简称“双十”,这是业界共识。


成立五年多的信达生物却交了份不俗的成绩单:


完成了三轮融资,获得了国内外知名创投基金高达2.32亿美元的支持。俞德超说,利用全球资本,支持信达生物创新发展。


建立起一条11个新药品种的产品链,具有全球自主知识产权的8个,生物类似药3个,已成功递交8项临床试验申请、2个产品进入临床研究、3个新药品种获得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支持。


从产品“源头”奠定创新根基,信达生物在行业内崭露头角。


2015年,两次和美国礼来签署战略合作协议,6个创新药的里程碑付款总金额超过33亿美元,其中首付5600万美元。


里程碑付款模式,是欧美新药研发常用模式,在国内还不多见,信达生物也许不是第一家,但肯定是协议金额最大,并将故事讲得最好的。


俞德超说,信达和礼来的合作商谈始于2012年,期间他飞了30多趟美国,礼来也派了150多位专家分三批到信达考察信达,三轮尽职调查后才敲定合作方案。


这是中国企业全第一次和全球500强企业,在高端生物药从研发、注册、生产到销售的全面合作,其潜在价值是国产高端生物药有望走出国门,进入发达国家市场。


“不但要在中国卖,还在卖到美国去。质量是跨国药企最低标准,衡量一个药好不好,看它愿不愿意把商标贴上去。”俞德超说。


他的底气是,在国内主持开发并上市两个创新药,一个是全球首个抗肿瘤病毒类药物“安柯瑞”,一个是治疗眼疾并获得世卫组织国际通用名的“康柏西普”。


十年美国打拼经历,创业前成功开发了两款新药,俞德超得到美国投资和制药界认可。


他说,新模式的超常发展,让信达生物掌握了几个竞争优势:一是利用的全球资本来促进创新;二是人才国际化,22位核心成员拥有丰富的高端生物药开发经验;三是平台国际化,立足全球创新,将知识产权转化为生产力。


2015年6月22日,俞德超应科技部邀请,参加了在美国国务院召开的“第六次中美创新对话”并在大会上发表演讲,这是第七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的一部分。信达生物作为创新型企业受邀参会,也是对其创新成果及商业模式的认可。

【时代精英】:新药达人俞德超——做药要有良心,不能作假


2“高标准”引领行业创新


一手抓研发,一手定标准。


在落户苏州园区之前,他也曾辗转北京、杭州、武汉等多地进行考察。“有了比较,才会做出更好的选择。”俞德超说。


在他来之前,苏州生物纳米科技园(BioBAY)的产业规模已经初现雏形,聚集了400多家生物制药企业,涵盖了早期药物发现、研发、中试和生产各环节。


BioBAY副总裁余翔曾告诉《乐康智库》,“生物医药企业的集聚效应在园区逐渐成型。从产业源头材料供给,到技术研发支持,乃至产业集聚区的环境配套,一条完整的生物医药产业链正在形成。”


俞德超认为,自主创新能力弱,产品质量、生产厂房达不到国际标准,产业化水平低、规模小,是导致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落后的根本原因。


在专注创新产品研发的同时,信达生物生产基地的规划也雄心勃勃——预计总投资27亿元,建筑面积9.3万平方米,包括2条1000L、4条2000L 和4条15000L产业化生产,建成之后的产能规模将是全国的3倍。


在苏州园区政府支持下,投资9.5亿元的第一期2条生产线已建成并投产。在2014年总结会上,俞德超对员工说,“整个工作思路要有GMP意识,建立国际标准的厂房和质量体系,只有这个完成了,我讲到的‘my dream’才能真正实现。”


随着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启动,生产基地又类似一个公共平台,面向园区生物制药企业提供高标准、高质量的服务,帮助解决生产工艺放大和生物药产业化的瓶颈。


做好企业标准同时,俞德超也积极参与产业政策制定。


2014年3月,中国工程院22位院士携信达生物公司俞德超博士等工业界5位行业专家,向国务院递交了“关于抓住战略机遇,加快制定我国生物类似药技术指导原则的建议”。


建议书很快得到了总理批示,国家“重大专项办”为此立项,俞德超又全面参与了“中国生物类似药法规”的起草、审核和定稿工作。


“作为医药工业界代表,我们提供意见和建议,更加关注如何从国家政策导向、突破技术门槛的角度促进生物医药行业的良性竞争。”俞德超说。


3“严要求”做良心药


“新模式”掌握竞争主动,“高标准”引领行业创新,最终目的是“研发制造中国高质量的生物药,让每一位老百姓在需要时能买得起。”


俞德超对《乐康智库》阐述了一个很悲观的事实:根据花旗研究的数据,2014年中国十大畅销药物,卖得最好的药物是生理盐水(氯化钠),排在第三名是人体血清白蛋白。


“还有6个是辅助用药,有人统计这几类药的费用占全国医总费用40%,不会着伤人,但也没什么疗效,相当于浪费了。”


另一个挑战是,如何让患者能够买得起价格昂贵的生物制品。因此,信达生物的策略是既开发创新性的生物制品,又开发生物类似药。


至少市场前景乐观。俞德超认为,接下来的5年里,生物制品市场将以21%左右的年复合增长率增加,比传统药品增速高2到3倍。“年销售额10亿美元的药一定是在肿瘤免疫治疗领域的,将在2020到2025年左右出现。”


国家政策也是鼓励的。“毕井泉执掌CFDA后,推行了很多改革工作,每一个动作都能踩到这个行业的关键点上,特别是临床核查,有利于清理积压,审批的工作就减轻了,同时告诉这些药企,做药要有良心,不能作假。”俞德超说。


较之传统药企,创业公司的一个优势是没有历史包袱,在白纸上画蓝图。


在俞德超看来,新药的创新环境有三部分:一个是基础研究,中国缺少创新药的基础科研;二是要有一个促进创新的审评环境;三是支付体系,要让投资创新的人有合理的回报,国家医保目录一定要让创新药能进去。


      http://www.gunxq.com/thread-627355-1-1.html
 

                             阅读之后,别忘了在右下角点——“喜欢”

感  谢  惠  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