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卷有益】:礼来亚洲基金——中国创新药市场分析和投资逻辑

标签:
礼来亚洲基金中国创新药市场分析投资逻辑 |
分类: 投资报告 |
http://www.y-lp.cn/tools/ueditor/net/upload/2015-12-11/a198347b-1d47-47a2-8775-8d59bab06fcd.png
礼来亚洲基金
http://www.y-lp.cn/tools/ueditor/net/upload/2015-12-11/a0b46fef-6a8e-49f6-bb49-2a792963698d.png
礼来亚洲基金
空前绝后的好机会
医疗是个非常好的行业,它的增速是GDP的2倍。目前,这个行业正面临着一个空前绝后的机会。为什么?如果是一个很小的行业,它在短时间内两倍于GDP的增速不足为奇,但是医疗这么大一个行业,能够保持两倍于GDP的增长,是非常不容易的。
这个增长趋势会不会减缓下来?我们认为,短时间之内,这个趋势不会减缓。
首先,中国医疗行业与国外相比,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也存在较大差距。中国医疗行业的投入占GDP的比例是5.1%,美国则是16%。美国16%是偏高了,但基本上发达国家占比都在10%左右,这意味着我国在医疗方面的投入明显偏低,甚至低于金砖四国中的俄罗斯和巴西,仅与印度相当。
其次,2010年中国人均医疗费用的支出不到300美元,按照现在医疗每年15%的速度增长10年,2020年也就是700-800美元,这与美国在2010年7000美元人均GDP差距太大了。若我国医疗每年以15-20%的速度增长,按照这个预测,涨上30-50年,还是存在增长空间。
我们对中国市场充满了信心,有几个原因:
一是人才。越来越多的海归选择回国,海归人才中大约1/4-1/3是医药类人才。
二是产品。2008年我们开始做投资的时候,中国药监局在审评的1.1类新药也就10个左右,所以中国创新药里面,最好的都被我们投了。而如今在审1.1类新药超过50个。
三是国家战略。国家非常注重在生物医药领域投入,推动新药研发,帮助医药产业转型。
医疗行业的细分情况
医疗领域究竟包括什么?礼来亚洲基金对医疗领域的细分包括: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含诊断用品)、医疗服务和动物保健。
现在,中国医药市场不大,只占全球的约15%,但是它的增长很快,这就是大家很看中这个市场的原因。从2012年到2017年,如果全球市场增加100%,则34%来自于中国的增长,也就是说,全球增量有1/3是中国贡献的。
我们希望所投的公司能到国际舞台上跟其他公司竞争。事实上,医药是中国现在最没有走出国门的一个行业。在美国药店,几乎看不到中国品牌的药,虽然我们投资的联亚药业是仅有的几个中国品牌之一。作为最落后的行业之一,我们要投资的药不仅要在15%的中国市场做到数一数二,还要能够到国际上去竞争另外85%的市场。
医药行业投资竞争比较小的,体现在几方面:
第一,行业竞争门槛高。在互联网行业,创始人都很年轻,不少创业天才好像都是大学肄业。但是在生物医药领域,创业至少要有博士学位加上十年的产业经验,行业壁垒非常高。
第二,基金层面壁垒也高。一个原本不投资医药行业的基金并不能依靠招一个有博士学位的合伙人,就能做医药投资,它需要一个积累过程。同时,礼来亚洲基金作为医药领域的专业投资人,经常需要说服公司创始人的是:为什么要拿我们的钱,而不是拿别人的钱。这就谈到了增值服务,我们必须说服公司创始人,礼来亚洲带来的不仅是钱,还有增值服务,从产品早期开发到海外注册的一系列增值服务。
第三,跨国企业的资源。以前,不少国内公司创始人赚的第一桶金来自仿制药,现在他们要提升自己,有两个做法:第一是从仿制药做到创新药,因为仿制药价格只能走下坡路;第二是要走出国门,因为在国内是跟4500家药厂竞争15%的市场,到了国外是跟国外的公司竞争85%的市场,定价方面有优势。
为什么要做新药研究?
新药研究所需时间漫长,大概是9-13年,一个新药大概要投入10亿美元的研究成本。它有临床前、临床、批准上市三个阶段。
70年代,新药研发最大的革命是抗生素。80年代是胃肠道的药。90年代是心血管的药。2000年以后,医疗行业开发重点是肿瘤(癌症),虽然有很多新药,但癌症治疗才刚刚起步,所以空间还很大。
癌症和阿尔茨海默症是这个行业的两大难题,目前看是失败多于成功。过去10年,大概有250多个阿尔茨海默症的候选药物进入临床,最后只有1个药获批上市,并且这个药也只是控制疾病进展,不是根治阿尔茨海默症,所以阿尔茨海默症药物开发几乎全部阵亡。
新药研发过程中,在哪个阶段投资最好?在不同的阶段,药物估值分别是多少?这肯定没有标准答案。礼来判断估值的思路是这样的:首先,我们会做市场预测,以10年为限,可以从新药上市后的销售方面对药进行估值。然后,测算成功率,我们会请专家库和科学顾问委员会的专家,根据药的化学结构,以及同类型的药在开发历史上碰到的问题,给出成功率,之后得到一个中肯的判断,再根据销售额预测算出药的估值。
礼来的投资策略
从投资专注领域来看,我们以投产品为主,80%投在生物医药,20%投在医疗器械和其他。从阶段来讲,40%项目投资在早期,60%投在成长期,单笔投资500-3000万不等,取决于被投公司的阶段和规模。
早期项目,我们会看产品是否已在欧美成熟市场得到验证,但在中国市场是仍空缺的颠覆性/突破性技术及产品。另外,扎实的科学实验和数据,创业团队的经验,也是我们考量的要素。
成长期项目,要看它是否是快速成长的细分市场中的龙头企业,且处于价值拐点而非成长顶点。刚性需求、市场驱动、质量高、有技术门槛的产品,这是我们考量的要素。
在投资方面,我们会去把握行业原则性的东西,更愿意在中国投相对比较安全的、风险比较低的新药。一般这个项目是通过了靶点筛选阶段,证明它跟某种疾病是有关联性的,并且在欧美已经有类似的药上市或者处于临床后期,在这个阶段之后再去做投资,成功的概率相对比较高。
我们做尽职调查最重要的内容,是看它跟欧美同类型的药,在临床实验、结构、动物实验上的数据是否类似或者接近。非常关键的一点是,我们一定要去看它的专利。我们投的项目,专利一定要跟欧美同类型的药的专利有清晰的界限,没有侵权的风险。
选早期项目要注重这几点:
第一,开发的药是否已经过了靶点验证,即欧美同类型的药的作用靶点是否获得确认。
第二,我们会看团队在美国是否做过类似的事情,知道开发同类型药的关键点在哪,有哪些经验和教训,回国之后差不多可以重复同样的研发工作。
第三,临床前阶段的数据是不是优效或者非劣效。所谓非劣效就是跟原有药相比,部分效果不比它差,甚至比它更好。此外,候选药物要有独立的自主知识产权。
礼来的竞争优势
我们的团队从2008年的1名创始人发展到今天的10名专业投资人,并且团队自成立至今离职率为零。我们不是靠一时热情进入医疗投资这个市场,而是把医疗投资当做创业,满怀着诚恳并肩负社会责任,通过对药品研发持之以恒的关注、对医疗行业深入的了解和对企业长期的跟踪和发掘,在医疗投资市场立足。
从业绩来看,我们是业内最佳机构之一,也是投资人信任的合作伙伴,投了很多比较成功的生物技术公司。我们管理三期共4.5亿美元和两期共7.5亿人民币的基金,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失败的案例,年化回报率超过40%,应该也是市场上业绩最好的专业基金之一。
礼来品牌是一个非常好的资源。礼来制药在中国医药企业创始人心目中是非常有社会责任的跨国制药公司,通过我们基金的增值服务,中国医药企业很有可能与礼来制药战略合作,信达生物就是一个很好地例子。
礼来的预测
2008年大家投资的主流思路叫成长期投资。不管公司技术好不好都不用看技术,很多公司靠这个思路,以20%的增长,每三年就翻一倍,很容易赚钱。但现在已经没有这种成长期投资的机会,现在要看技术和产品,要用专业眼光来判断,要分析市场,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价值,或者大家都看得到,但是你要说服公司创始人,我们能够给他带来不一样的价值,这是投资的思路。
接下来礼来会重点关注以下两个领域:
这几年,免疫疗法、细胞疗法这一波技术浪潮在推动着整个行业,这波浪潮会带来很多革命性的产品,也会给中国带来很多投资机会。五年后,我们在免疫疗法抗体和细胞疗法领域的投资将获得丰厚的回报。
另外一个趋势是与老龄化关联的慢性病。人这辈子在医疗方面的投入,80%-90%都是在生命最后的两三年投入的。随着人口老龄化增长,这将带来爆发性的增长,跟老龄化有关的好产品,只要投对,就有源源不断的商机存在。
阅读之后,别忘了在右下角点——“喜欢”
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