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涉足干细胞、基因检测、免疫细胞业务的沪深两市有:南华生物、国际医学、银河科技、姚记扑克、北陆药业、冠昊生物、开能环保、达安基因、紫鑫药业、新开源、千山药机、迪安诊断、仟源医药、中珠控股、中源协和等15家公司,其中主营业务只有三家,达安基因、迪安诊断、中源协和。从专业的投资角度去投资主营业务为主的上市公司长期收益更有效,短期收益虽不及概念股来得酣畅些。
现主要对达安基因、迪安诊断、中源协和三家公司做个简单类比,谁更值得长期坚守。
虽然2015年来,达安基因、迪安诊断的二级市场上的表现很耀眼,迪安诊断(+271%,其中4月份单月提供涨幅+100%)、达安基因(+165%,其中4月份单月提供涨幅+24%)、中源协和(+104%,其中4月份单月提供涨幅+20%)。看上去,迪安诊断市场关注度视乎更高些,源于4月14日公司与阿里健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战略合作以及4月9日公司取得基因测序技术临床应用试点资格的利好不断地刺激导致。以上统计数据截止2015年4月24日(下同)。三家公司的总市值分别为:中源协和总市值306亿 ,股价¥79.34元;达安基因总市值293亿,
股价¥53.33元;迪安诊断总市值335亿 ,股价¥163元。
从长期来看,三家公司都有可能成为千亿市值的公司,但谁更值得坚守--中源协和!为何?达安基因和迪安诊断(简称双安)虽已拿到基因检测的牌照,对业务的开展更具有合规性,持续性,虽中源协和暂时没有获准,但其和持有牌照的医疗单位却有着密切的合作(比如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国内开展基因检测的公司都属于健康咨询范畴,并不是临床诊断,属于灰色地带,从这点来说,持有牌照或有或无三者之间的差距不分伯仲,基因检测的项目开展只是诊断健康报告的提供,有病若治病很显然“
双安“在产业链上没有基因药物以及治疗手段,无法利润最大化,但中源协和的”细胞+基因“的双轮驱动布局很明显在产业链上布局很及时、很迫切、很任性。怎么讲?独立医学实验室不只有迪安诊断独有,且其大部分独立实验室目前还是亏损的,2015年可能有两个实验室盈利。
达安基因的独立医学实验室业务目前共有广州,成都, 上海,合肥,南昌,昆明,泰州,济南等中心。
中源协和的目前暂时没有,但今年很快会成立3家检验所。在母婴诊断这块中源协和更具有独特的先发优势,众所周知,中源协和目前盈利的板块就是脐带血存储,其深耕经营15载,母婴诊断、产前筛查有着无以伦比的优势,只需要在原有的渠道及团队嫁接该业务就可以创收。这还不是最具核心的竞争力之一,干细胞药物、细胞治疗、基因治疗才是从整个产业链上的最后一公里才是王道。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是中源协和最亲密的合作单位,很有可能最终被中源协和收购,去年和陕西九州生物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以及收购北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13%股权。可以看出中源协和在医疗渠道的布局野心,今后公司在收购医疗单位的布局会更快。基因检测-干细胞药物-干细胞治疗这条产业链上谁与争锋?”双安“的短板就在此,它们能检测出病情却无法干预与治疗,还得与中源协和合作。
最后还有一点直接影响估值变化的是实际控制人的眼界与能力。达安基因实际控制人上中山大学,虽已实施股权激励,但在决策机制上很显然逊色迪安诊断和中源协和,迪安诊断的陈海斌60后,敢想敢干能力无限,但独立实验室的盈利模式目前还看不到持续有效,具有不确定性,主要是这种外包检测会受到外力的挑战,比如基因检测费大幅度下降甚至零费用,以及医院自己增加此业务不是没有可能,因为同样来之基因公司无偿提供测序仪的威胁。从检测到药物干预到个性化治疗只有中源协和能走得更远,李德富更善于整合资源,只有中源协和的产业链模式更有效,”双安“望成莫及,最后干细胞治疗的临床应用才是”双安“无法跨越的鸿沟。
谁更具有长期有效地投资非中源协和莫属!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46ae43d0102w6gs.html
阅读之后,别忘了在右下角点——“喜欢”
感
谢 惠
顾!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