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养生课堂】:拔罐后,皮肤表面罐印罐斑——诊断分析

(2012-06-16 10:28:08)
标签:

养生课堂

拔罐后

皮肤罐印罐斑

诊断分析

老孟

健康

分类: 养生、美食、收藏、美术、旅游

【养生课堂】:拔罐后,皮肤表面罐印罐斑——诊断分析

中医诊断 拔罐常识

拔罐后皮肤表面罐印罐斑诊断分析

 

拔罐后皮肤表面的颜色代表什么意思?

 

    拔罐时,皮肤对拔罐的刺激会产生各种反应(主要为皮肤颜色和形态的变化),我们称这种反应为“罐斑”。常见的罐斑有潮红、紫红或紫黑色淤斑,小点状紫红色的疹子,同时还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热痛感。皮肤的这些变化属于拔罐疗法的治疗效应,可持续一至数天。一般说来无病者多无明显罐斑变化。

 

    罐斑不同,临床意义也不同

 

    中医认为:

 

    罐斑显水汽、水泡或水肿,表明患者湿盛、寒凉或受寒潮湿而致病;

 

    罐斑呈血红或黑红色水泡,表明久病湿夹血瘀的病理反应;

 

    罐斑紫红或紫黑色,无丹瘀和发热现象,表明患者寒加血淤症,轻重有差别;

 

    罐斑紫红或紫黑色,或出现丹痧、触之微痛、兼见身体发热现象,表明患者有热毒症;

 

    罐斑微痒或出现皮纹,表明患者有风症;

 

    罐斑皮色无变化,触之不温,表明患者有虚寒症。

 

    拔罐时吸拔之后,没有罐印或虽有罐印但起罐后立即消失恢复常色者,提示病邪尚轻;如因技术日不退,常表示病邪已久,需要多治疗一段时间。随着病情的好转,颜色也会随着减轻,可以预示病情的归转。


浅析:不同身体区域罐斑的诊断方法

 

    对于拔罐,相信我们都不陌生,拔罐时,皮肤会对拔罐的刺激产生各种反应,主要表现为皮肤出现潮红、紫红或紫黑色淤斑,亦或是小点状紫红色的疹子,我们称皮肤的这些表现为“罐斑”。准确来说,不同罐斑出现在身体的不同区域,也代表不同的临床意义。那么,不同区域的罐斑给我们带来的是身体上的哪些危险信号呢?下面具体为大家来介绍一下:


    罐斑的诊断

 

[转载]中医诊断:拔罐后皮肤表面罐印罐斑诊断分析

 

 

    肺区罐斑:

    1、起罐时两侧出现紫红色斑点是支气管炎。

    2、起罐时出现潮红色斑片是肺热,有口渴、胸痛、等症状。

    3、起罐时出现小片疹子时,是呼吸道有炎症,如咽炎、鼻炎等。

    4、出现淡紫色或红色为扁条腺炎。

    5、出现淡紫色或红色为淋巴肿胀。

    6、出现白色为肺虚。

    7、出现毛孔粗大为风犯,受风寒。脖颈僵硬、肩胛痛或伴有肩周炎等。

 

    心区罐斑:

    1、起罐时出现有上下相连的紫红色是心经不通,可出现胸闷、气短等症状。

    2、起罐时出现有小面积斑片,表示相交头部有脑供血不足现象,如头晕、头有麻胀感。

    3、起罐时出现紫红色斑条表示患者是颈椎疾病

    4、起罐时出现白色,是属心肌缺血。

    5、起罐时如出现毛孔张开很大,并伴有雾气,为风湿性心脏病。

    6、出现白色为气血亏损,

    7、出现凹陷状为心血不足,脉弱,气短。

    8、出现红色为心火大

 

 

    胆区罐斑:

    1、起罐时出现有凹进去的小坑是胆结石。

    2、起罐时出现紫红色斑点表明胆的排泄功能失调,可出现口苦、两肋胀痛、黄疸等疾病。

    3、出现白色,胆功能低下。

    4、出现淡紫色圈圈,受过惊吓,胆小。

    5、出现片状红疹为胆囊炎。

 

 

    肝区罐斑:

    1、起罐时出现潮红色疹状,属肝经实火,可头痛、易怒,面红耳赤、尿黄、便干等症状。

    2、起罐时罐斑中央发青时,表明患者有肝炎。

    3、起罐时如周围出现淡紫色圈圈,圈内呈白色状,为气滞即生气所致。

    4、周围出现紫圈为脂肪肝,

    5、大面积出现潮红色,并伴随肿硬状为酒精肝。

    6、整个肝区出现紫色或紫红色为血粘稠度高。

    7、出现紫青色并僵硬壮为肝硬化。

    8、有紫青斑出现,斑中有白色相间,可能部分伴有肝腹水。

 

 

    脾区罐斑:

    1、起罐时出现潮红色疹状时,表明为食欲不振或食后两肋胀满,大便稀并可伴有眩晕,倦怠等症状。

    2、起罐时如出现紫红色并有隆起的现象,表明有脾肿大征兆。伴随脾气暴躁,性情不稳。

    3、出现红色或潮红色并伴有毛孔粗大现象,表明脾脏湿热,恶寒,出虚汗。

    4、出现凹陷状,表明脾脏功能运化较差,无力,行动迟缓,性子慢,不喜言语。

    5、出现淡紫色或紫色圈圈表明气滞,脾气不好,经常发脾气。

    6、整个出现紫色或紫红色,为高血脂,血粘稠度高,可能伴随有血压偏高现象。

 

 

    胃区罐斑:

    1、起罐时出现潮红色斑片,有胃病。

    2、起罐时中央为白色,属胃寒病,表现为胃痛,遇寒疼痛加剧。

    3、起罐时如出现有红色,表明上火、食欲不振、积食等。

    4、起罐时如出现淡紫色圈圈,代表生气状。

    5、周围出现淡紫色圈圈,为浅表性胃炎。

    6、周围出现深色紫圈圈,为慢性胃炎。

    7、有凹陷状并伴有淡紫色,为萎缩性胃炎。

    8、呈凹陷状,并伴有灰白色,表明胃功能低下,蠕动慢。食少,大便不正常。

 

 

    大肠区罐斑:

    1、起罐时出现紫红色罐斑,表示大肠有热,可出现大便干燥或出现口臭、头晕等现象。

    2、起罐时如出现淡紫色圈圈表明大肠有宿便,干燥等。

    3、起罐时如出现白色表示为风寒侵体,主要在腹部。

    4、出现潮红色,并伴有毛孔粗大,为大肠湿热,消化差,大便勤,或有餐后迅速排便现象。

    5、出现灰白色,并伴有凹陷状,大肠蠕动慢,或伴有三、五天才能大便,并伴有大便干结。

    6、出现红色斑点,为肠炎,如有紫色斑点为慢性肠炎。如为淡紫色斑点为过去得过肠炎。

 

 

    小肠区罐斑:

    1、起罐时出现紫红色斑状时属小肠功能失常,主要表现为大小便异常、小腹绞痛、腹胀。

    2、白色,毛孔粗大,为风寒侵体,主要在腹部,并伴有肠鸣、气转等现象。

    3、出现灰白色,并伴有凹陷状,为小肠蠕动慢,

    4、出现紫红斑点为肠炎。

    5、出现暗红斑圈为溃疡点。

    6、出现暗紫色表明肠内有毒素。

    7、出现淡紫色斑点为以前有过炎症。

    8、周围出现暗紫圈为大便不下,干结,并伴有宿便存在。

 

 

    肾区罐斑

    1、起罐时出现紫红色斑点,属肾气不固,如慢性肾炎,小便频数而清。夜尿多,尿后余沥不尽,腰腿酸痛。

    2、起罐现白色,属肾虚水泛,全身浮肿,腰以下更严重,尿量减少,重者腹胀满,阴囊肿。

    3、起罐出现有凹进去的小坑,属颗粒状肾结石,如有凹进去的白沙粒状,属沙砾状肾结石。

    4、起罐出现毛孔扩张,长时间不消退,左肾表明腰部有风寒,右肾表明相交两腿关节风湿。

    5、出现紫斑片为腰部受过损伤,如扭伤,挫伤或撞伤等多种外伤所引起。

    6、如发现内部出现紫圈或淡紫圈,表明肾部内有积水现象。

    7、如双肾颜色反差很大,如左肾紫红,右肾灰白,表明双肾工作不协调,阳胜,阴衰,反之阴胜,阳衰。

    8、如出现双肾整个紫红色,并伴有凸硬状,表明有机能亢进现象。

 

 

    膀胱区罐斑:

    1、起罐时出现有紫红色淤斑时,男性为前列腺炎、尿频、尿急、尿痛、或小便困难,尿色浑浊;女性为月经不调等妇科疾病。

    2、如出现紫红色斑片,斑内呈暗淡色,男性为前列腺肥大,女性为子宫糜烂等证。

    3、起罐时下部位出现有紫红色斑点时属患者有痔疮。

    4、起罐时最外圈如出现白色,内圈为淡紫色,表明有糖尿病征兆,如果罐内中间呈红色装,表明目前有加号。至少在两个以上。

    5、起罐时如出现脱皮现象,表明慢性糖尿病症状。

    6、整个罐体如出现灰白色,并有凹陷状,表明性功能减退。

    7、如出现不规则淡紫色圈圈,为受过惊吓。肾功能失调。

    8、女性出现暗紫色斑片,为妇科疾病。上部为子宫疾病,两侧斜上方为附件或卵巢疾病。

    9、女性如出现青紫色斑点为子宫肌瘤。

 

    注:

    留罐5至6分钟后起罐,依据起罐后的皮肤判断疾病。此法为临床经验,不作为理论依据,只供参考。

 

    罐印痕、印迹、形状、颜色的观察

 

    1、罐印紫黑而黯,表示有血瘀,如行经不畅,痛经或心脏供血不足。如患处受寒较重,或印迹数日不退,表示病程已久。如走罐出现大面积黑紫印迹,提示风寒所受面积甚大,应对症处理,以驱寒除邪为主。

    2、罐印发紫,伴有斑块,一般可提示有寒聚血瘀之症。

    3、罐体呈散在紫点,深浅不一,气滞血瘀。

    4、淡紫发青,伴有斑块,血症为主,伴有血瘀,如在肾俞穴处呈现,则提示肾虚,如在脾俞穴部位,则系气虚血瘀。

    5、罐印鲜红而艳,一般提示阴虚,气阴两虚。

    6、吸拔后没有罐迹,或虽有,而起罐后立即消失,恢复常色,病邪尚轻。

    7、起罐后,颜色为粉红色无斑点、立即恢复皮肤颜色,则表示身体无疾病。

 

    注:

    诊断正常色:为粉红色

    肝胆:略青

    肺肠:略白

    膀胱肾:略黑均属正常

    心脏:略赤

    脾胃:略黄

----------------------------------------------------------------------------------------------

 

拔罐罐斑

 

资料来源网络

 

    拔罐疗法,利用罐具通过排气产生负压吸拔于体表后,皮肤对这种刺激产生各种各样的反应,主要是颜色与形态的变化,我们把这种变化称为“罐斑”。

    常见的罐斑有潮红、紫红或紫黑色淤斑,小点状紫红色的疹子,同时还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热痛感。皮肤的这些变化属于拔罐疗法的治疗效应,可持续一至数天。

   拔罐后,罐斑如显水疱、水肿和水气状,表明患者湿盛或因感受潮湿而致病。

   有时拔后水泡色呈血红或黑红,表明久病湿夹血瘀的病理反应。

   罐斑出现深红、紫黑或丹痧现象,触之微痛,兼见身体发热者,表明患者有热毒证。

   如罐斑出现紫红或紫黑色,无丹瘀和发热现象,表明患者有淤血症。

   罐斑无皮色变化,触之不温,多表明患者有虚寒症。

   罐斑如出现微痒或出现皮文,多表明患者患有风症。

   一般说来无病者多无明显罐斑变化。

 

    A:点状紫红色小疮及伴有不同程度的热痛感或少量水珠溢出。属正常反应,持续1---5天就可消失。

    B:

        a 罐斑或罐壁有少许水珠水气,-------体内多有湿气。

        b 罐斑紫红、紫黑,并有水珠或水气。--------体内多有湿热。

        c 罐斑鲜红。-------阴虚火旺。

        d 罐斑鲜红并伴有发热耳体。-------体内有热毒。

        e 罐斑紫红或紫黑------------热毒或瘀血。

        f 罐斑紫黑而黯------------瘀血或受寒。

        g 罐斑印淡紫发青伴有斑块---------外感风寒。

        h 罐斑印呈散开紫斑,深浅不一   ----------气滞血瘀。

    C: 特性:

        a 罐印数日不退,常表示病程久。

        b 吸拔后无罐印或有启罐后立即消失,邪较轻。

        c 被拔部位5分钟内出现明显吸拔体症,该部位是有病部位。

        d 走罐后有红色小点集中于穴位,说明所在的脏腑异常。

        e 开始拔罐时,罐印色较深,几次后斑色变淡,邪气消失。

        f 罐斑较暗者,面色多不光泽,色泽较暗,粗糙。

   

     资料来源:管惠民39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4a09305010110or.htm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8fdb280102e16n.html

=========================================================================================

【收藏精品】:全套瑜伽,真人示范,二十六式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b812ae10102dwn8.html

 

【健身课堂】:24式太极拳——动画演示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b812ae10102dt3k.html

 

【健身课堂】:教你游泳——不会游的看了包你学会 :)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b812ae10102dt3s.html

 

【健身课堂】:体能训练——动图演示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b812ae10102dyk5.html

 

【健身课堂】:发力的真正不传之密——是“大形过位”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b812ae10102e341.html

 

【健身课堂】:简便易学的减肥操——动图示范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b812ae10102dy8e.html

 

【健身课堂】: 床上腰腹减肥操——动画片演示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b812ae10102e2w0.html

 

休闲、减肥两相宜——叶静美艳肚皮舞教学(视频)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b812ae10102dses.html

------------------------------------------------------------------------------------ 

【养生课堂】:健康好习惯——饮食篇、运动篇、心态篇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b812ae10102e2w1.html

 

【健身课堂】:面壁蹲墙功——松腰法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b812ae10102e14z.html

 

【健身课堂】:送给电脑桌前的你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b812ae101017vky.html

 

电脑前的身体保健攻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b812ae10100quq0.html

 

【健身课堂】:教你十招动作——据说有神奇效果 :)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b812ae10102dus9.html

 

【健康课堂】:养生操——动画演示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b812ae10102e0lb.html

 

【健身课堂】:朱增祥简易拉筋法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b812ae10102e0xu.html

 

【健身课堂】:拉伸筋骨动作——能锻炼到身体每个部位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b812ae10102dz0s.html

 

【一禅瑜伽】:顶峰、下犬、蝴蝶、束角体式等问题解答与练习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b812ae10102dw4e.html

 

【健身课堂】:书迷罗瑜伽——写给瑜伽初学者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b812ae10102e3qo.html

 

一禅瑜伽师:练习瑜伽之美在于生命的制感!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b812ae10102dyex.html

 

【健身课堂】:男人的瑜伽风采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b812ae10102e2ue.html

 

于伽精舍:《瑜伽英语900句》(1)(2)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b812ae10102dwn7.html

 

【健身总动员】 :萌猫萌狗练瑜伽(组图)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b812ae10102dyez.html

--------------------------------------------------------------------------------------------

【牛股寻根】:中华九大“仙草”——产地、性状、药用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b812ae10102e2k1.html

 

【牛股寻根】:虎骨的传说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b812ae10102e1sy.html

 

【牛股寻根】:麝香的传说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b812ae10102e1r3.html

 

【牛股寻根】:熊胆的传说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b812ae10102e1s8.html

-------------------------------------------------------------------------------------------

很有修养 很有层次 很值得思考的格言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b812ae101017xgw.html

 

解放军总医院首席营养专家赵霖教您“吃”的学问——健康讲座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b812ae101017w2k.html

 

【养生课堂】:新世纪健康饮食——蔬食营养与健康、欧美最新饮食主张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b812ae10102e4uh.html

 

【养生课堂】:刘先银:任督二脉研究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b812ae10102e49z.html

 

健康保健知识大全【超全收藏】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b812ae101017wlu.html

 

中国医学是文化    家庭医生看大家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b812ae10100rbuu.html

 

我国古代十大名医、名厨和儒将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b812ae10100rdbg.html

 

医生的境界——识别高水平中医大夫的方法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b812ae10100rbv1.html

 

【健身课堂】:黄帝内经十二时辰养生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b812ae101017x5t.html

 

【课间娱乐】:北大医学博士的笔记——震、晕、冏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b812ae10102dwzt.html

 

中医硕士收藏的中医世界——可能是世上最全的中医大全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b812ae10102dt3t.html

 

冲击养生:医学3D人体美图——认识世界,从自身开始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b812ae10102dsxe.html

 

动畫人体穴位演示图!只要点击文字,穴位就会跳出来闪动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b812ae10100qs34.html

 

【健身课堂】:人体常用穴位图——真人美女版(正面、反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b812ae10102e2xd.html

 

人体正常生理指标及常识——时时温习,保持健康,有备无患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b812ae10102dr5c.html

 

【养生课堂】:毒胶囊的危害——及其排查与辨别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b812ae10102e31f.html

 

身体打来的电话,你一定要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b812ae101017x0a.html

 

手机辐射危及身体的各个部位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b812ae10100reeg.html

 

消化道肿瘤规范化防治手册——我国首部公众版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b812ae101017vw4.html

 

防癌手册:暗藏癌症隐患 千万不能忽视的小病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b812ae101017vie.html

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1803627233_12_6.html

 

全身核磁共振图片:精确对位,病人变专家!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b812ae10102dqtu.html

 

《人体使用说明书》——24小时使用手册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b812ae10100qf3i.html

 

人体图书馆…【看看更健康】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b812ae101017v5a.html

 

华佗教你睡觉,一定要看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b812ae10100qo8h.html

---------------------------------------------------------------------------------------

【养生课堂】:健康好习惯——饮食篇、运动篇、心态篇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b812ae10102e2w1.html

 

【养生课堂】:十种男人天生长寿——暨:男人不老法则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b812ae10102e32d.html

 

【养生课堂】:食疗、养生、长寿歌诀(全集)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b812ae10102e3gg.html

  

长寿秘诀图片集锦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b812ae10100rbe0.html

 

自助音乐疗养苑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b812ae10100r4y8.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