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辅第三次辅导反思与总结
(2011-10-15 14:06:34)
标签:
杂谈 |
分类: 团体辅导 |
根据听评课老师和学生的反馈,我总结如下(优点尽量掠去,只有改进和不足):
1.可以将同学们的一些消极口头禅融入到课堂中,然后同学们讨论一下自己和他人的消极口头禅对自己的影响,并用积极暗示语代替。例如:烦死了,气死了,我不行等等。
2.巴顿将军的情景可以改换成合学生比较贴近的情景,如野营拉练、篮球赛、拔河比赛等赛前的鼓励和引导,这些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情,效果会更好。
3.布置情景剧的排练时,规则更具体一些,要求小组内其他同学一起为“激励者”想激励性的语言。
4.最后给自己写激励语言环节,可以让学生针对自己平时的不足和弱点。例如:平时比较马虎的同学,可以激励自己“我很细心”等。
5.本次辅导的两个主体活动,学生都比较喜欢,手指抬人融入了心理学的很多知识,情景剧也很好的调动了学生气氛,学生情景剧的表演,与老师的预期有出入。
6.第二个环节,学生需要集体面向白板,为了使学生都能看到,需要集中学生的座位。
7.教师指导学生做手指抬人的活动时,不要用话筒,应该和学生一起做出示范动作,效果会更好。
8.学生有2-3人反映教师音量有些低,力量也不够,所以以后上课的时候要时刻注意自己的音量。
9.能够不用话筒的时候尽量不用话筒,因为这样能拉近与同学的距离,更加像专业的团辅。
10.有同学提到老师在课堂上可以多说一些话,多和同学交流和沟通,最好能参与到活动中去。这一点我会虚心接受,由于我平时说话比较简洁,话比较少,可能这种方式不适合和初二的学生交流。由于身体原因这学期不能参与到学生活动中,以后我会注意的。
这次辅导,教师“上课”的感觉比较重,这一点,我自己在第一次辅导时就有所察觉,并尝试了一些方法去修正,但是效果不是很明显,比如第二单元的时候,我就刻意的弱化教师的指导作用,更多的让学生去表现,想让辅导在形式上更加专业,但还是因为人数过多,导致课堂秩序不好控,从而产生不好的效果。我的两次辅导都是选择人数比较多的班级,都在30人以上,这次是38人,像我这种情况的只有崔萍主任的初二1班(38人),其他老师的两次辅导人数都在15-30人以内。经过对比和自己的尝试,我发现超过30人的班级,要想让团体辅导没有“上课”的感觉,更加贴近“小团体辅导”的实质,难度有些大。而这也是班级团体辅导与小团体辅导或治疗的不同,在班级辅导中,教师的角色依然有教师的成分,而小团体辅导却没有。加上我们的辅导是偏于“动”的活动设计,很少有“座谈”的形式,感觉上和团辅有些不同!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