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随心而行
随心而行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168
  • 关注人气:2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穿越丛林课后反思

(2010-10-26 08:08:35)
标签:

杂谈

分类: 教育科研

课后反思

今天下午34节课给初二、五班上的课,《穿越丛林》,五班在我的印象中一直是比较好的班级,但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总感觉班里的气氛不对,学生们做活动很投入,发言也很踊跃,就是感觉发言的内容流于表面,有的是发言的内容本身很有意义,却让人觉得不是发自他内心的感受,而是顺着老师的心意说的,总感觉很多男生过于油滑,发言和活动的时候都不够真诚,还有就是上课的纪律明显的不如初一的时候,尤其是刚上课的那段时间,让他们安静下来听老师讲课变得很难,每次都需要重复3-5次才能停下来,但是过一段时间又会吵闹起来。整个班级的气氛比较散,一开始我想着是不是因为我性格随和,所以在心理课上学生过于放松呢,于是找课代表了解了一下,好像并不是针对我的。但我一直想着这个事情,也跟张老师说起过,想找个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今天下午的课也是如此,甚至更甚,前面给他们讲活动规则,大概重复了5次“安静下来”,还是有人说话和打闹,直到我大声呵斥才停下来,在穿越丛林的过程中,也一直乱哄哄的,吵闹、摘眼罩、松开手等各种不认真的情况都出现了,我制止和喊了几遍后,情况稍微好转,但总体还是不好,于是我当时想等活动完了之后,或许可以借这节课专门解决一下这个问题,于是引导的时候,我实事求是的点出了在刚才的活动中,某些男生的不负责任现象,如何不关心、帮助后面的同学,经常松手,班长和队长们照顾他们如何辛苦,让他们用换位思考的方式,体会一下当一个人在黑暗中,有人关心、有人帮助的感受,体会班主任、父母、班委等的不容易,在说这些的时候,我完全将个人的情绪融入其中了,我当时确实是比较激愤的。后来有很多同学陆续发言,谈了很多,谈到班级,谈到班主任、谈到任课老师、谈到自己的父母、谈到和同学的矛盾,有道谢的、有道歉的、有感召的,有很多同学都哭了,尤其是班长的一席话,让大家真正认同了班集体,理解了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化解了和同学的矛盾,他们都保证回去以后要好好学习,关心班主任,不再让她失望。希望他们都能够说到做到,让这节课的意义真正的落实到行动上。 学生们说的很多话,好几次我都要落泪,强忍住没有流下来,只在眼眶里转了转。

通过这节课,我的感受有两点:一、我从学生们发自肺腑的话语中,也了解了现在的孩子到底在想什么,他们把“认真的人”和“他人的关心”理解为“装”,觉得自己就应该和老师对着干,对什么都无所谓,这才叫个性。有时候我在想我们老师也该反思,为什么我们对孩子这么用心的关爱,却换来他们如此的憎恨甚至厌恶的。

二、在心理课堂上,有时候老师需要真正的打开自己,将自己的喜怒哀乐融入到学生中去,或许更能带动他们真实的感受,在这节课和上次高中的课上,我深有体会,只要我真的将自己激情(情绪)融入进去了,学生们很容易被老师带动,当然这种情绪应该是能够引导学生正向思考。

这些可爱的孩子们,我们真的应该用更多欣赏的眼光去看待他们,不要给他们太多的束缚。我自己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叫做《喜欢与爱》,其实喜欢与爱真的不一样,如果一个老师,喜欢一个学生,你是在欣赏他,你看到更多的是他的优点,甚至他的小缺点你也不会反感,你不会总要求他改这改那;而当我们说爱学生的时候,更多的是责任,你可能并不喜欢这个学生,你甚至觉得他身上一无是处,但是责任让你去爱他,于是你以爱的名义要求他改这改那,其实这样的爱,有时候是负担,很多家长对于自己的孩子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因为血缘所以有了责任,所以有了爱,所以有了各种各样的管束,我们扪心自问,我们是真的喜欢我们的孩子吗,我们欣赏过他身上的优点吗,如果是发自肺腑的喜欢与欣赏某个学生,我相信他能感觉的到,并且会做的更好,让我们用欣赏的眼光去对待我们的学生,对待我们的孩子,对待我们的爱人和家人吧,不要再只用“负责任的爱”去“绑架”孩子、管束家人了!

最后做个自我批评,上完课后,洪洁给我提到说这节课学生们的发言好像过多的涉及班级和班主任,似乎与活动的主题联系的不是很充分,当时我立马就截住她的话说:上心理课应该是解决问题,如果出现问题了可以随时解决。然后我又说到:我对这节课特别满意。其实这是不对的,不管课上的到底如何,我应该虚心的听取他人的意见,让洪洁把话说完,然后再做评判,这让我失去了一次虚心听取意见的机会,下次一定改正,当他人对我提意见的时候,一定先听完,再做结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