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四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判断题练习
(2010-12-28 10:43:30)
标签:
转载 |
判断题练习
一、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送元二使安西》是一首送别诗。
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是指架在台湾和大陆之间真实存在的一座大桥。(
4.“保罗”和“卡罗纳”是《给予是快乐的》一文中的主人公。
5. 理解词语时可以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来体会词语的大意。
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一文的作者是叶圣陶。
7.《乌塔》一文写的是14岁的德国小姑娘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的故事。(
8.“欺凌”和“欺辱”是一组近义词。
9.“有志者事竟成”中的“竟”是“竟然”的意思。
10.《火烧云》是一篇散文,写的是傍晚时的火烧云。
11.“雾锁山头山锁雾,天连水尾水连天”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12.“他面容灰白,眼睛哭红了,两腿站不稳,好像他也大病一场似的。”这句话
是个比喻句。
13.《给予是快乐的》一文主要赞扬了保罗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精神。(
14.“讨厌”的反义词是“喜欢”。
15.《母鸡》一课主要是说明了作者很讨厌母鸡。
16.“魏格纳生性豪放,天性好动,在静谧舒适的病房里坐卧不安,就像软禁在
牢中的困兽一般。”是比喻句。
17.“只缘身在此山中”一句中的“缘”的意思是缘分。
18.“叶老先生见了我,像会见大人一样同我握了握手。”这句话是比喻句。(
19.“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意思是指人或事物各有各的长处和短处。(
20.书信的格式包括“称呼和署名”两大部分。
21.书信的写法:首先,信开头的称呼咬定格些,称呼后面要加冒号,而且信的
末尾要写清楚祝语和署名。
22.“百衣百顺”“有杯无患”都是广告中乱用的成语。
23.《爬山虎的脚》和《那片绿绿的爬山虎》都是写叶圣陶先生的事。
(
24.《灰姑娘》《白雪公主》都是《格林童话》中的故事。
25.书信开头的称呼要顶格写,称呼后面要加冒号。
26.《题西林壁》的作者是宋代诗人陆游。
27.钱塘江大潮的观潮日是农历八月十八。
28.《猫》和《母鸡》的作者都是老舍。《猫》表达了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母
鸡》表达了作者对母鸡的厌恶之情。
29.《蟋蟀的住宅》一文中,作者大量的运用了拟人手法。
30.《颐和园》是按照游览顺序记叙的。
31.“我仿佛听见几只鸟扑翅的声音。”是个比喻句。
32.“哇—小木偶放声大哭起来”。此句中的破折号表示声音的延长。
33.“发明”和“发现”两个词没有区别。
34.《飞向蓝天的恐龙》讲述了恐龙的一生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鸟儿的过程。(
35.《电脑住宅》一文中表现了电脑的神奇和它给人们带来的快捷、方便和舒适。(
36.《飞船上的特殊乘客》中的特殊乘客指的是植物的种子。
37.“是谁来呼风唤雨的呢?当然是人类;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
术。”
二、下面句子是否是比喻句,是的在括号里画“√”,不是的画“×”。
1.这个年轻人的生命就像含苞的花朵。
2.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
3.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4.陶马那跃跃欲试的样子,好像一声令下,就会撇开四蹄腾空而起,踏上征程。
5.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
6.马是跪着的,像等人骑上他的背。
7.鸟的天堂好像没有一只鸟。
8.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9.那一墙的爬山虎,绿的沉郁,如同一片浓浓的湖水,映在客玻璃窗上,不停地摇曳
着,显出虎虎有生气。
10.阳光都变成绿色的,像温柔的小精灵一样在上面跳跃着,闪烁着迷人的光点。
11.叶老先生见了我,像会见大人一样同我握了握手。
12.夏日的燥热仿佛一下子减去了许多。
13.那一墙的爬山虎,绿得沉郁,如同一片浓浓的湖水。
14.像叶圣陶先生那样的作家,居然要见一个初中生。
三、判断下面的句子是不是拟人句,是的打“√”,不是的打“×”。
1.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2.几片顽强的菜叶悄悄地顶起了被子探着脑袋张望。
3.那又高又厚的磨刀石,被磨得像一道弯弯的月牙。
4.高粱涨红了脸,稻子笑弯了腰。
5.菜园里像铺上了一床绿色的毯子。
6.一群毛茸茸的小鸟在树枝上边歌边舞。
四、判断下面句子意思的对错,正确的画“√”
(1)来到花园的原因是:
①因为春天到了。(
②因为巨人力气大,赶走了冬天。(
③因为巨人明白了没有孩子就没有春天,他让孩子们到花园里来了。(
(2)“幸福是什么呢?”三个青年认为幸福是:
(3)从树木到灯火的变化过程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