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龙不入海,至死泪满面——《我心中的家驹“遗珠”》之(1)

标签:
自评纤纤玉手专业百听不厌最牛娱乐 |
分类: 无风谈音乐 |
苍龙不入海,至死泪满面——《我心中的家驹“遗珠”》之(1):
最佳Art
文/无风即风
备注:本文为乐评文
前言
本来嘛~起始写《给@黄雯
——《一专辑,一遗珠,Beyond二十年之印象》,该文全面回顾了Beyond从1983~2003年间的所有专辑的出版概况、音乐创造的背景以及人和事,然后从中挑选出一首没有受到公众重视但却是Beyond独用匠心的作品作为“沧海遗珠”——以示家驹留给我们珍贵“财富”,这是非常之有价值的筛选与点评,同时也是一个真正的乐评人应做的事,尽管我不知道这位网友是不是乐评人,但在我的眼里,乐评人起码应该像他那样懂乐理、基本清楚了解音乐的制作过程以及公正客观的去评价,那才算合格,而不是像黄大小姐那样总是歇斯底里的用片言只语去秀那惨不忍睹的智商。
好了,言归正传,在穆兄文笔的引导下,我成功的重温了一次那段峥嵘岁月,这是一次奇妙的旅程......想来自己作为Beyond的“孩子”却也没有专门为他们的音乐写过什么,遂心生此念,当然,穆兄已经写得非常全面、丰富,我亦不赘多言,仅借穆兄题名选出我自己的“家驹遗珠”与众友分享,风言风语,一家观点,如有不对,请各位谅解。
好歹也是个音乐制作人,那就我就将笔墨多点放在编曲与制作上面。
我的【家驹十大“遗海”】,如下:
正如本条微博所述的那样,本文将会着重从音乐的风格中去寻找“遗珠”作品,此区别与穆兄在专辑中挑选的方式,并非我刻意标新立异,而是大家都有目共睹,其实家驹是一个非常优秀、全面的音乐人,并不是某些人口中的所谓“校园乐队”或“流行摇滚”,纵观其短暂一生所作所歌,可谓海纳百川、随心所欲,只是由于后期的商业化歌曲如《真的爱你》《喜欢你》《情人》等热门歌曲掩盖了他自由的风芒,不可谓不惜哉,所以本人将在穆兄的基础上再提升一个层次,还愿一个更真实的家驹于公众。
一、最佳Art
为什么第一首要选Art
回到正题,此类风格的代表曲莫过于《阿拉伯跳舞女郎》与《孤单一吻》,其次即《东方宝藏》(兴许@黄雯
三首歌之中首先排除《水晶球》,因为此曲除了在电吉它伴奏的Riff(一种单音演奏方式或乐句)中带一点阿拉伯音阶,而歌曲的旋律及歌词及编曲方面并无明显的痕迹,因此排除此曲理所当然,接下来就展开一定篇幅谈谈“阿拉伯摇滚”的重磅作品《沙丘魔女》。
谈到此曲,我坚定的认为,在家驹写过的阿拉伯曲风的作品中,最浓烈、最纯正的毫无疑问是《沙丘魔女》,为什么呢?歌曲开头就使用了阿拉伯竹笛吹奏跳跃性的音符,让人一下子就嗅一了浓烈的中东风味,又或想到了印度的扭头舞,然后开始演唱时家驹模仿女声来了一句“啊——”的一声长吟则让人马上想到一个裹着面纱、体态妖媚的阿拉伯女郎正对着你嘤嘤浅笑,挥动着纤纤玉手......与《阿拉伯跳舞》、《昔日舞曲》等歌曲着重以歌词与旋律突出阿拉伯风格相比,《沙》无疑要更高一个层次,更重要的是《阿》、《昔》的全曲都统一为轻快、明朗的风格和节奏、而《玻》则情感波动起伏、节奏变化不断,如间奏的铜管吹奏+太鼓打击(类似舞狮那种)+女声长啸是如此大气磅礴,婉如在漫天黄沙中、一支金戈铁马的军队正准备向溃败的敌人发起最后的总攻一般,这种炽烈紧张的感觉与前面营造的诡异神秘形成了鲜明对比,这首歌的华丽编曲无疑是一次完美的阿拉伯听觉盛宴~!!
http://s14/mw690/001Y3wUSgy6FGxSBlsF5d&690
那么,为什么我对《沙》评价如此之高却要选择《玻璃箱》呢?
这里的关键问题,基于以下四点:
1、《沙丘魔女》的词曲作者是家强与Paul,家驹没有参与创作。
2、大量键盘运用的编曲完全是刘志远的影子。
3、有感于第二点:我一直以为Beyond是一支真正纯正意义上的吉它乐队,虽然在刘志远五人时期以及后来走向商业化后他们的作品编曲有不少键盘的成分,但毫无疑问两位吉它手家驹与Paul才是乐队音乐里的主心骨,我们无数乐迷正是因为“吉它Solo开头、吉它Solo间奏、贯穿全曲的“加花”(修饰音)”这样的固定模式而熟悉Beyond并喜欢上他们的,同时,他也是让我与无数走上音乐这条路的吉它手拿起吉它的根本原因,这一点我相信没有人会置疑。
4、专业角度:风格问题。《沙丘魔女》虽然编得很酣畅淋漓,但是《玻璃箱》要比它更摇滚,《沙》的副歌节奏似乎更接近于Funky这种轻摇滚/软摇滚,全曲几乎不见电吉它失真音色,都是清音。而除了ArtRock外,Beyond早期的另一个重要的音乐风格就是Progressive
而《玻璃箱》虽然比不上外国专注玩前卫摇滚的乐队的水准,但是同样具有前卫摇滚的特点,前奏的鼓非常紧凑,进入副歌以后世荣的鼓打得是复杂的反拍,而家强的SynthBass(合成贝斯)弹得非常溜,一直在变化的,如行云流水,请留意从3:31秒开始3:41秒的Bass与鼓的独奏,你会发现这首歌里乐器的真正统治者是家强,在我印象里他再没有在哪一首歌里像这样的华丽过了。
最后一点就是歌曲中间家驹与Paul的双吉它Solo,一个高声部与低声部同时演奏的吉它Solo一直是Paul加入Beyond后的招牌,比如经典的《旧日的足迹》、《赤红热血》,还有那首凄美的叫人心碎《最后的对话》都是家驹与Paul不可多和的力作。(其中强烈推荐《最后的对话》百听不厌)。
基于以上四点,从创作、编曲、风格在大方面来看,《沙丘魔女》便只能饮恨啦,喜欢这首歌的朋友们千万不要骂我~!不过,总体来说,这些作品都很可惜....龙游浅滩,何以称为“龙”??
写完了??
有网友会骂坑爹了:不是说选最佳Art
嗯,我告诉你,ArtRock与ProgRock的关系要么是“父子”、要么就是“兄弟”,笼统点讲,也可以说ProgRock是ArtRock金属化或更摇滚、更复杂的表达形式,所以,从这里你可以得到启发,用风格流行与不流行来区分真、伪摇滚无疑荒谬,音乐是各自独立但又各自影响并存,Beyond就一支不拘泥于任何音乐风格的乐队,如有驹所说“我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会用音乐唱出来.....”。在后面9首“遗珠”里的乐评文里我会为你们一一的展现他们的自由音乐世界。
怎么样?短短三首歌可以写3000字的乐评,合格不合格?
我自评60分,@黄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