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小学低年级数学后进生作业的优化设计与实施研究的文献综述
(2011-04-08 09:22:25)
标签:
xkt11215胡露廷教育 |
分类: 文献资料 |
一、
有一次我在批改作业时发现有位后进生口算作业本一页一个都没做,我纳闷难道他不会做才一个都不会做吗?我把他叫来问:“你会做吗?”他点点头,那你怎么没做呀?他不做声。我让他做给我看一看23-9=,他动作很慢在2上面点一点,在3上面写上13答案算了出来差不多用了一分钟吧。那里继续做吧,一页口算有40道口算题,刚开始那十几分钟很认真算的做了十几个,过不了多久不耐烦了一会看这边一会看那边,有时候会愣上大半天。
还有一次在上课时,我看到一位后进学看着题目不动笔,觉得很奇怪,问:“你怎么不做呀?”他问:“这是叫我们干吗?”我说比比两边得数的大小把大于、小于、等于填进去呀,他高兴地说我知道了。
数学作业是学习数学的重要环节,它可以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巩固已学的知识。为什么后进生明明会做的作业也不想去做呢?为什么同样的作业后进生看不懂什么意思,只要让他明白这是干什么就知道算呢?我思考着,这肯定受我们一层不变的传统作业影响的。传统的作业重统一训练,轻分层练习。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往往是“一刀切”,很少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去设计一些难易不同的分层作业,让学生通过做作业各有所得。使得后进生基础的重复性作业不想去做,变化形式的作业不知道去做,自然做作业的兴趣减少了,后进生做作业变成了恶性循环。
所以,我想研究有关后进生作业优化的设计,使后进生能主动、认真地去做作业,在做这些作业时发现他们的不足,及时指导,使后进生相对于自己平时水平有所提高,后进生做作业变成良性循环
二、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我们的教学观念、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社会各界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很多,但未能减少弱势群体的存在。我们查了相关的资料:
绍兴市昌安实验学校 赵国明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小学高段数学后20%学生作业优化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文中主要是对学困生平时作业的管理改革,作业做的时间,作业的内容可选择性的做及作业评价的研究,本文始终是对已有的作业如数学课堂作业本、口算本、书本上的练习题等作业进行什么时候做,做哪些内容之类的管理研究。
《新课改下小学数学作业知我见》(徐燕)讲到丰富作业内容,激发学习兴趣作业内容要生活化,作业内容要童趣化;变化作业形式,提高实践能力如操作型作业,日记型作业及对作业的评价要用赏识的眼光。本文主要是针对全体学生的优化的作业,没有针对学困生设计,当中的作业设计不一定适合学困生。
还有很多篇文章都是有关作业设计的、作业布置的,内容都不是针对学困生的。
有关于学困生的文章如学困生的转换,学困生的学困的原因与对策,关于学困生的成因有很多种,转换也有很多的方式,有的是通过课前补上知识的断层,课后让小老师帮助,注重基本技能训练,注重思想方法的渗透,新知识学习前构建良好的认知结构,重视解题模式建立等等。这些文章都是针对学困生自身的。
三、
相对于国内研究的成果我们研究的内容还是没有人研究过的,我们研究的是针对作业的,优化数学作业,使学困生的知识断层,基本技能,解题模式等有所提高,而学生又会觉得做作业是有趣的事情,喜欢去做,对数学感兴趣,并不是死记硬背的去做有些作业,而是多种形式的,可以是玩中学到知识,做中学到知识。我们设计的原则:
⑴整体系统性
它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各阶段或各次作业之间的系统性。布置作业应该考虑知识的系统性,使学生在经过几次作业之后,能获得某个方面的系统知识。第二,同一次作业中体现知识的系统性。在设计作业时应把学生已有或将有的知识加以概括归纳,使学生通过本次作业获得某方面的系统知识。
⑵针对性
教师结合教材目标和学困生的反馈情况,设置针对性的作业,针对本课或单元重点、难点,后进生薄弱环节的练习。
⑶生活性
生活为学生培养实践能力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也为教师设计作业提供了鲜活的素材。调查发现,当鼓励孩子们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时,他们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就特别深,当孩子们意识到所学的知识会马上用的现实生活中去时,就会觉得课堂知识特别有意义。
(4)多样性
单一的形式习题的反复练习,只是无差别的重复。而多样的作业形式,有助于学生保持新鲜的感觉,有助于调节学生的学习状态。
(5)有趣性
有趣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学得愉快,减轻学生练习中的疲劳,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要做到有趣,在练习形式、题目类型方面要灵活多样。
参考文献:
1、
2、
3、王晓春. 问题学生诊疗手册. 华东师范大学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