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倒转红轮》,看一个不一样的高尔基

(2013-01-17 18:05:31)
标签:

不一样

年代

祖国

日记

道德

老哥给俺推荐的书,通常很历史:《倒转“红轮”》-俄国知识分子的心路回溯。

一向不太爱看这种学术书籍,没有小说的故事性,读起来艰涩难啃,只带来混沌中的清醒与沉思,令人陷入到对人性的迷惑中去。

 

 

书是跳跃着看的,今天只说说第二章,令人看到一个和我们教科书中完全不同的高尔基,高尔基如吕布易主般频频变脸,在生存和良知之间苦苦挣扎。

 

1905—1906年:高尔基的第一次转变- 迅速左倾化。

之前的高尔基是具有浓厚“底层意识”的草根作家(书中的评价),在这一点上很像我们中国的作家老舍,关注底层小人物,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小人物多舛命运的同情,他与当时由贵族占领的知识界层即重合又剥离,他自称是一个“无党派人士”,“缺乏自制力的艺术家”(书中用语),改变发生在他游历了美国收到冷遇以后,美国这个传统文化并不深厚的国家没有给予高尔基所希望的拥戴,回国后他迅速左倾化,他的《母亲》、《仇敌》、《忏悔》均是在这一时期创造的。

 

当然这个时期他结识了女演员安德烈耶娃,当时著名的艺术家、一朵美丽的“革命之花。”所以说别太小看女人的力量,一个有影响力的女人足可以令你的命运发生戏剧性的变化。

 

 

这之后,高尔基由于对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剧作《群魔》被改变上演成戏剧颐指气使,遭到集体俄国知识分子的孤立,他的“革命之花”也离开了他,那个人道主义的高尔基的道德良知感又恢复了。(书中用语)

 

 

1917-1922年:高尔基是他作为一个人的最高峰(著名作家费多托夫说)

这个时期的高尔基呈现了他人生中最具备人性闪光点的时期:十月革命期间高尔基清醒的意识到了十月革命的暴力与非人道,不过是通过“政变”把自由和人格引向屈辱和仇恨。(书中用语)他一直和列宁唱着反调(而列宁一直在用两面派和高尔基打着太极),利用自己大文豪的地位营救出许多被迫害的知识分子,1921年,由于不满苏维埃政权的统治离国出走,一去十年。

这一阶段的高尔基,闪现着人性的光辉,他像个敢于直言的正直文人,当然这也与最高统治者列宁出于里子和面子最终没有对他下手有关。

 

 

1928年到1933年,斯大林将高尔基做为政治筹码请回了苏联,而斯大林与高尔基之间也开始了他们的“主仆”关系。

这让我想起解放初期我们多位被请回祖国的文人作家和艺术家,如果他们知道最终等待他们的是屈辱与悲惨的死去,他们还会不会是当初的选择,他们的一腔爱国热血散落在何处?

其实,这时的高尔基比他们清醒的多,他知道他的回国是要服从于他的主人的(书中所说),他常在日记中称斯大林为“主人”,他对斯大林的吹捧已经竭尽谄媚之能事,把关押政治犯的劳改营描绘成天堂......

有一次,妈妈和我说:“傅雷夫妇双双以死亡来抗拒那个恐怖的年代。”

我说:“妈妈,他们最大的恐惧一定是害怕,还来不及想怎样抗拒。”

 

 

最终,斯大林让高尔基去编造历史,一个斯大林想看到的历史;他还想让高尔基写《斯大林传》,高尔基一直拖到死也没有完成。

高尔基死了,死因众说纷纭,他的一生完成了正剧、喜剧、滑稽剧、讽刺剧,最后以悲剧告终。(作者评价)

 

 

不能说,这里没有人格的成分作祟,但是在一个泯灭人性,深层挖掘内心最丑恶的统治面前,无论文豪也好,平民也好,人,不过草芥而已。

 

作者金雁,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扉页上,她闪动着美丽的眼睛,清醒着看这个世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家有你你
后一篇:不在意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