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宫甄嬛传》里的隐故事
(2011-12-27 20:51:39)
标签:
曹雪芹浙江《书剑恩仇录》《红楼梦》努力加餐 |
说句实话,自己对这部电视剧没有发言权,并没有大段的时间坐在电视机前每集细细看过,也没有看过流潋紫的原著,趁着女儿熟睡,电视机顶盒有回放功能,深夜里囫囵恶补了一下。
流潋紫这小女子胆子够大,正史野史在她的笔下翻云覆雨,就好像金庸与大仲马,总能把历史揉捏在精彩的故事中,眼看就要穿帮了,一句话轻松带过,故事仍是故事,历史还在原地伫立,不必追究真相,真相已随岁月飘逝在早已作古的魂魄中。
剧里的弘历并非甄嬛(熹妃)所生,野史里有种种猜测,其中最能被众人所记住的就是乾隆帝是浙江海宁大学士陈世倌的儿子,金庸先生的《书剑恩仇录》就是在这段野史上做的文章。而正史中确也有对弘历生母质疑的声音,清宫档案《雍正朝汉文谕旨汇编》和《清世宗宪皇帝实录》就同一件册封之事记载却有不同:
《雍正朝汉文谕旨汇编》:格格钱氏封熹妃
《清世宗宪皇帝实录》:格格钮祜禄氏封熹妃
被封熹妃的不是同一个人,这可是正史,怎会出现这种纰漏?正史又怎样?正史难道不是为了掩人耳目?谁知道哪个是真哪个是假?俺又没站在旁边悉悉索索记在小黑本里等着今天的八卦。历史上有这一笔,后人尽管用来编故事,作家以笔做针,缝他个天衣有缝。
《甄嬛传》的作者或可是个红迷,且不说沈眉庄的台词像极了《红楼梦》的语言,单是给女主角安个甄姓就先吊了观众的胃口。曹雪芹的《石头记》草灰伏线,每句话都设了钩子。后人索引啊考证啊的猜、猜、猜!除了几位红学大家俞平伯、周汝昌等等,民间还有位霍国玲女士,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具霍女士考证:曹雪芹的初恋情人竺香玉被雍正选入宫中为妃,后与曹雪芹里应外合谋死了雍正,而《红楼梦》一书就是将这段无法言传的历史隐写在故事中。这就有点太太玄了,犹如一部惊险的谍战片。电视剧里倒也借用了一、二,有些牵强,不过好看是第一位的。
还是张爱玲聪明,她熟读甲戌、庚申、戚、全抄各种版本,在《红楼梦魇》里却不下任何结论。
另外就是雍正的死因,这更是清宫史上的一个谜团。反正再被用一下也未尝不可。从剧里看那雍正老儿倒也着实可怜,有时是揣着明白装糊涂;经常是疑人疑鬼疑自己;到头来机关算尽不聪明。倒是一个情节感动了我:甄嬛第一次离去时款款道来:“朱弦断,明镜缺,朝露晞,方时歇,白头吟,离伤别,努力加餐勿忘妾,锦水汤汤,与君长决。”一次伤害就很决绝,心死才能重生。
看戏看戏。不必管它是真是假,每个人在故事中寻找自己,揣摩着别人,哪怕只是一个场景,哪怕只有一个眼神。总是会有一丝丝动情,看客被附了体。那些个儿女私情、勾心斗角、尔虞我诈、情真意切、以退为进、峰回路转、到头来守得云开见月明...不也正是我们历尽艰辛的生活?或庸碌或辉煌,每一个需用肉体和精神打理的白天与黑夜。每天要面对的形形色色人群。留一点点智慧,存该存的善心,也终有一天,肉体消逝,灵魂冥灭,想念我们的,会不会是曾经放在心上的人,无人记录发生在我们身上的故事,又有谁记住了故事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