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保护家园,从垃圾分类做起》综合实践活动案例

(2010-10-11 09:19:55)
标签:

杂谈

《保护家园,从垃圾分类做起》综合实践活动案例

洛浦沙溪小学  

指导教师:梁悦民  林翠英  龚健良

一、活动背景:

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往往可以从捕捉学生提出的疑问开始。我校经常开展环保活动,学生对环境问题日益关注。一天,一个学生拿来一篇题为《下“雪”了,糟糕了》的文章,说:“老师,您看白色污染多可怕!”一句话,引起了其他同学的注意,一下子一群孩子都围了上来,七嘴八舌地喊着:“让我看看。”“是什么?”并接二连三地提出了疑问:“什么是白色污染呀?”“白色污染是怎么产生的呢?” 第二天,教师带来了有关“白色污染”的多媒体资料在学生中展示。看完后教师问道:“同学们看了这段画面你有什么感受呢?”顿时,原本安静的教室一下子热闹起来。在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大背景下,我们的学生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垃圾随处乱扔,用纸不节约等等现象随处可见,针对这一普遍表严重的问题,拟定这一课题是想让学生了解身边垃圾污染的现状及其带来的各种问题。

二、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的

活动目标:      

1、讲课前的调查、搜集,课上研究、讨论,课后实践、研究,使学生乐于进行研究性学习,培养他们勤于思考的习惯,勇于探索的精神及自主探索的能力。

 2、培养学生学会调查、实验、参观访问、查找资料等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对信息的分析、整合能力。  

3、通过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分析、研究,从而有所发现,体验到与人分享的乐趣及成功的快乐,从而使学生关注社会,关心自然,树立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活动准备:  

    课前让学生调查统计自己家庭每天产生垃圾的种类及数量,了解有关垃圾的知识,以及处理的方法。

    目前,白色垃圾的种类增多,范围扩大,在我们生活的周围随处可见,散落的废旧塑料包装物给人们的视觉带来不良刺激,造成严重的视觉污染,而且这些废旧塑料包装物进入环境后,由于其很难分解,造成长期的生态环境破坏,我们全社会今后都要为之求得有效适用的方法。

(二)、活动的准备

 1、探讨活动的必要性

  以小组讨论为主要形式,师生共同研讨本次活动的目标:

 1).了解本地白色垃圾的种类,来源。

 2).调查造成白色垃圾蔓延的主要原因。

 3).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环保意识。

  2、知识技能准备

 1).文明礼仪教育,纪律教育。

 2).搜集整理材料的方法,统计归纳的方法。

 3).各种书写格式(书信、总结、调查报告)

   3、研讨活动的计划

   由学生按所在班级为主自愿结组,民主选定组长,组长负责安排组内人员分工,由学生组长领导各组分头制定调查计划,并商讨活动时间的安排。

  (三)、实施过程:

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想要探究的子课题,在自主自愿、自由组合的原则下,组成四个探究小组。

在自由分组的过程中,出现了小小的风波。当时大家对垃圾的分类和垃圾的处理很感兴趣,就选择两个子课题,而其它两个课题却只有三四个人;有的同学不是对课题的选择,而是对小伙伴的选择;有的同学平时调皮捣蛋,哪个小组都不愿接受他们。为了确保各小组的活动质量,我根据学生的特长、兴趣,进行微调,同时对那些不守纪律的同学进行教育,让他们明白不守纪律、做事不认真,是最不受欢迎的。

分好小组以后,各个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结合本小组研究课题,集体讨论制定小组计划。在制定小组计划时,指导学生通过以下三个层次来完成:

1、个人设想活动计划

2、小组讨论,初步拟订活动计划

3、小组之间交流,完善活动计划

通过三个环节,层层敲定,一份份活动计划制定出来了。为了更好地实施活动计划,学生去聘请自己喜欢的老师或家长来做小组的指导老师。

《保护家园,从垃圾分类做起》学生活动计划(一)

研究课题:根据存在的问题,改进垃圾的处理

 小组名称:解决垃圾小组

     长:梁洛轩             副组长:陈俊杰

    员:梁紫琪  李琦祺  杜嘉茵  郭小华

活动计划:

 一、调查现行的垃圾桶

 1  深入家庭、学校或父母所在单位进行调查,了解各种垃圾桶的形状、颜色、体积,并完成《垃圾桶情况调查表》。

 2  展开采访活动,了解你所调查的垃圾桶的优点,以及存在的不足。

3  写日记或随笔,记录自己的见闻和感受。http://s15/middle/6b7c8c4cg924cd2ca725e&690

 二、了解垃圾桶

1  上网收集各种类型的垃圾桶,分析其外形上存在的优点及不足。

2  总结调查采访表,分析其使用上存在的优点及不足。

3  归类整理,将资料中现行垃圾桶存在的问题列出来。http://s3/middle/6b7c8c4cg924cdb6ef492&690

 http://s11/middle/6b7c8c4cg924cdcc7f13a&690

 三、改进垃圾桶

1  讨论交流资料,形成本组活动的主题,改进现行的垃圾桶,让垃圾的“家”更漂亮。

2  了解学习一些创新的技法。

3  动手改进垃圾桶,进行适当地加工、改造。

4  及时交流,相互合作,争取让改进获得成功。

5  设计小报,汇报本次活动过程。

            

            

       《保护家园,从垃圾分类做起》学生活动计划(二)

研究课题:调查垃圾分布,根据不同的分布情况设计“家”。

小组名称:环保特式小组

    长:孙沐衔           副组长:冯展滔 

    员:郭靖怡  陈明杰  梁紫晴   梁紫华 

活动计划:

一、分组调查

 1  利用双休日,分组走出校园捡垃圾。

2  写感受,写清楚去哪些地方捡垃圾的,有何收获。http://s6/middle/6b7c8c4cg924d15404d55&690

二、归类整理

 1  小组交流调查访问的结果,总结归类,列出垃圾的分布地点。

2  考虑到的垃圾分布场所:家庭、单位、公共场所等。http://s14/middle/6b7c8c4cg924de13218bd&690

http://s2/middle/6b7c8c4cg924cfb6e6981&690
三、设计制作垃圾桶

1  上网下载垃圾桶的图片资料,并参考列表进行构思、设计。

2  依据构思,选择材料,动手制作垃圾桶,如遇到问题可向家长或老师请教。3  及时交流,是否根据垃圾的分布情况设计制作,不断改进自己的作品。

4  为垃圾桶起个新颖的名字,设计产品使用说明书,并加上生动的广告,体现依据垃圾的分布进行设计的这一特点。http://s16/middle/6b7c8c4cg924f4000cd6f&690

http://s16/middle/6b7c8c4cg924f40994ccf&690

一、 汇总课前收集的资料

  1、课前老师请同学们去调查了自己家中的垃圾产生情况,谁愿意向大家说说自己的调查结果?(指名一人说)

  2、既然大家都想说,先请每个同学有序地在小组内说一说,看看每家每产生的垃圾种类主要有哪些?平均每天产生多少垃圾?(出示表格)请组长做好统计。(小组活动,师巡视)

  3、(师选取较快的两组实物投影)

  1 出示种类表:这是我随机抽取的两组调查结果,你们的统计和他们的差不多吗?从这张表中,你可以得什么信息?(人们主要产生哪几类垃圾)

  2 出示数量表:从这张表中,你又可以获得什么信息?(每家平均每天产生多少垃圾)

  4、根据这个统计结果,好像数量并不多,你认为呢?那就算一算一个月,一年,要产生多少?全班同学的家庭一年产生多少?(学生估算)

  5 如果这些垃圾不及时处理,我们的家,校园,住宅小区会变成什么样?我们的城市都非常整洁、干净,是谁在收集处理这些垃圾呢?

   对,这得归功于我们的城市美容师——环卫工人,正是有了他们的辛勤劳动,才使我们有了舒适的生活环境,让我们把掌声送给这些马路天使吧。

  1、假如由你来收集这些剩菜剩饭、废纸、果皮,你会怎样处理?(小组讨论——交流)

  2、我们看看这些垃圾的处理是不是如同学所说?(看幻灯)

三、设计研究方案

  1、据有关资料统计,全球每年产生垃圾达100亿吨,对于垃圾,你还有什么问题?(教师有选择性地板书:种类;(废电池)危害;分类;回收利用;)

  2、这几个问题中,你对哪个问题最感兴趣?(举手表示1234)我们按照问题自由组合比比哪组动作快。

  3、现在我们已经重新组合,并且也研究课题也确定了,现在关键是如何开展研究活动制定出活动方案,我们看一看哪组制定的方案好。由你们新推选出的组长负责这一活动。有问题可以请老师帮忙。(小组活动,师巡视)

  4、交流汇报。(二组)

  小结:通过方案交流,我们小组之间可以相互借鉴,也可以去聘请有关老师做我研究活动的顾问,把我们的方案制定得更完善些,这样有利于研究活动的开展。

小结:通过方案交流,我们小组之间可以相互借鉴,也可以去聘请有关老师做我研究活动的顾问,把我们的方案制定得更完善些,这样有利于研究活动的开展。 

  四、总结:

    当然课后你还可以选择其他感兴趣的问题去研究,相信过不了多久,同学们一定会有好多成果,到时可别忘了让老师和大家一起分享哟。教师将学生分成四人小组由小组长负责,随机调查十户人家,了解居民垃圾分类情况并进行分析。调查内容:

垃圾分类情况

户数

原因

经常分类的

 

 

有时候分类的

 

 

不分类的

 

 

 

小结:通过方案交流,我们小组之间可以相互借鉴,也可以去聘请有关老师做我研究活动的顾问,把我们的方案制定得更完善些,这样有利于研究活动的开展。     

课前让学生调查统计自己家庭每天产生垃圾的种类及数量,了解有关垃圾的知识,以及处理的方法。  

 

    1.分析来源(小组讨论,得出结论)

    ①由于社会的需求,塑料制品产量每年在不断增加。

    ②政府未立法规定一个妥善处理“白色垃圾”的对策。

    ③使用者随手乱伤,丢弃。

    ④市场尚未有物美价廉的塑料替代品。

    2.拟定具体计划:

    ①时间:2010320日—2010430

    ②地点:校内、家中、市场

    ③过程:调查各处白色垃圾的种类、数量、分析其原因,讨论其处理的有效办法。

    一组:调查各种白色垃圾的分布特点,及种类。

    二组:调查不同地区白色垃圾的数量。

    三组:调查不同地区白色垃圾的数量。

    四组:查阅资料,共同研究对策。http://s16/middle/6b7c8c4cg924f58fd6adf&690

http://s8/middle/6b7c8c4cg924f59b5a7d7&690

http://s13/middle/6b7c8c4cg924f5a5d932c&690

3.结果统计分析

  ①白色垃圾主要以废弃的食品袋、冷饮袋、方便面袋及日常包装为主,主要分布在学校的垃圾坑、周边,居民生活区附近,公路两侧及树林之中。

  ②二、三组汇成下列表格:

 地点种类数量(天)数量(年)

 学校内方便面袋200左右73000左右

 校周边各种包装500左右172500左右

 家中日常品包装物2700左右

 公路两侧冷饮袋300左右110000左右

 市场食品袋100左右36000左右

活动的开展

学生按四人小组在学校附近的居民楼进行调查,每一组学生都非常认真

的调查、询问居民垃圾分类情况,并将调查结果记录在调查表上。回到学校进行小组交流、反馈讨论。其中有一个小组的调查情况是:

 

垃圾分类情况

户数

所占百分率

原因

经常分类的

1

10

因为受电视、报纸宣传的影响,知道垃圾分类的好处,垃圾应当分类。

有时候分类的

1

10

认为垃圾分类,分与不分都没什么关系,记得分就分,不记得就不分。

不分类的

8

80

认为垃圾分类太麻烦了。

 

 数字相当惊人,以每个塑料袋0.1克计算,我们的学校按200天在校计算,每年所产生的白色垃圾的重量应为10002000.1=140千克,那么一个村庄,一个小镇的数字更是不堪想象,它们所造成的危害更是可想而知。

 

 

 

(六)、写致全体师生的倡议书。

  

全体师生:

 你们好!

 我们是圩塘中心小学四年级的学生,通过前一段时间的综合实践活动我们了解到周围的“白色垃圾”正在迅速蔓延,且危害非常巨大,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麻烦,影响了环境。为此,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尽量减少使用带塑料制品的物品。2.使用时不可随意丢弃。3.平时随见随捡,放于指定地点。4.建立自己的收集袋。5.提出自己的合理处理建议。愿我们大家一齐行动起来,将“白色垃圾”早日征服!

 

研究成果齐分享

在成果展示会上,大家交流了各组的成果,活动中的成功与失败,悲伤与高兴,经验与教训等,并接受了其他组的质疑。为了更好的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各小组成员绞尽脑汁想出了各种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成果展示方式。鸽子组为了唤醒人们自觉保护环境的意识,写了一份呼吁大家参加环保行动,关注垃圾的倡议书。白灵鸟组制作了一张张精美的小报。跳跳龙小组把调查研究的成果制成了光盘,让大家认识到垃圾是一种废物,也是一种能源,只要合理利用,垃圾也会变废为宝。笨笨熊组自编自演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上街宣传保护环境。孩子们新奇的想法、丰富的研究成果、多彩的展示方式,令老师和家长对孩子们刮目相看。http://s6/middle/6b7c8c4cg7507f0851515&690

活动体会

通过本次调查活动,我们了解了目前普遍存在的“白色垃圾”的现状急于解决,应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视。从活动中增长了见识,增进了友谊,学会了归纳,统计分析的简要方法,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研究探索问题的兴趣。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专家们一定会研制出更加完善,符合市场需求的塑料代替品及良好的处理方法。同时我们建议:

1  政府立法,制止白色垃圾的蔓延。

2  各地建立小型回收站。

3  从我做起,投身环保。

            

活动评价与反思

成果展示后,我们还采用自评、组内互评、指导教师评、家长评的形式,多元化的评价学生活动的态度、运用的方法、活动的收获,活动的反思等,并将评价的结果装进学生的“成长档案袋”。

效果分析

通过这次关于垃圾分类的活动教学,不仅使学生亲身体验到当前居民垃圾分类真实的情况,更意识到社会环保问题的严峻性,增强了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同时使学生掌握了如何去了解事物的方法。在活动中更是对学生的合作、分工的一种考验,在调查中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文明礼貌的人文素养则自然而然的得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