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目中的李清照--李清照故居探寻记(牟展宏)

标签:
校园 |
分类: 我的精彩作业展示 |
据了解,全国共建了四处李清照纪念馆。分别是李清照生活了十四年的青州,李清照南逃避难的浙江金华,还有济南趵突泉公园原山东巡抚丁宝祯的宗祠处。但就建设规模,自然风光,文化品位,馆藏资料而言,章丘百脉泉公园里的清照园应是相对完美的。
http://s6/mw690/6b7bfbb1tx6DoN45shL35&690
李清照故居门前有舒同的“一代词宗”碑,造型美观的台门上方门楣有历史地理学家、古文字研究专家黄盛璋先生题写的“李清照故居”五字。
http://s13/mw690/6b7bfbb1tx6DoNbhUlu9c&690
二进水榭称吟风榭,门楣上“龙泉漱玉”为原中国文联副主席、美术家协会主席尹瘦石先生所书。两旁对联“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 ,取自李清照避难金华时所作的《题八咏楼》后两句,前两句为:“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对联由原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沈鹏先生书写。
http://s15/mw690/6b7bfbb1tx6DoNdR81E0e&690
水榭正中有前中央美院雕塑系主任钱绍武先生亲手创作的李清照铜像,形象逼真,栩栩如生。铜像有三个特点,正面看忧、侧面看愁、整体看瘦,集中了李清照一生的国忧、家愁和她在词中所写的“人比黄花瘦。”铜像后面屏风上是由故宫博物馆院书画部主任、我国著名的书法家金运昌先生手书的李清照词《声声慢》。
词曰: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声声慢》是李清照晚年的名作,是她身经国破、家亡、夫死、遇人不淑等不幸遭遇,以及颠沛流离、孤苦无告的反映。全词透过残秋景象层层的描述,表现了作者离乱的苦楚和忧患余生的悲哀。
http://s14/mw690/6b7bfbb1tx6DoO2jp4p3d&690
漱玉泉为梅花泉侧畔的一孔小涌泉,四周建有圆形的青石护栏,池底铺鹅卵石。涌泉水色如玉,相传是当年李清照梳妆打扮,填词吟诗的地方。李清照将其词集取名《漱玉集》,以玉质之温润明洁,比词体之温婉绮丽;以玉工之切磋琢磨,喻词家之斟酌推敲也。
漱玉泉的得名有个很有趣的故事:传说李清照童年,曾随父亲来此观泉,快走到泉边时,李清照跌了一跤,她咧开大嘴正要哭,父亲忙说:“快别哭,你哭这泉水就不冒了。”李清照就急忙用两手把嘴紧紧捂住,忍着没哭出来,可是眼睛里却不住地掉泪。因为她没哭,所以这泉水就一直冒到现在。又因为李清照常到这里来观泉,并且在此漱过口、洗过玉,所以才叫漱玉泉。
http://s8/mw690/6b7bfbb1tx6DoOlzG0n37&690
故居建的第一展室“漱玉堂”,将李清照一生经历用白描的手法勾画出来,让人们对李清照的行迹有了大体了解。展室周围的十八幅写意画,乃山东画院和济南画院的五位知名画家所作。
1084年,李清照在一个书香门第降生,父亲李格非精通经史长于散文,在这样的家庭熏陶下,她小小年纪便文采出众。她所作的《如梦令》就是她少女时代在济南生活的写照:“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李清照十八岁时与丞相赵挺之之子赵明诚结婚。婚后,夫妻俩诗词赋和,志趣相投。可惜天有不测风云,公元1127年,金兵攻破了汴京,掳了徽、钦两帝,高宗仓皇南逃。李清照夫妇也渡江南去,第二年赵明诚便病死于建康。
李清照独身漂泊在江南,在孤苦凄凉中度过了晚年。
http://s9/mw690/6b7bfbb1tx6DoOMqbri38&690
第二展室“燕寝凝香”,取自李清照《感怀》诗,西面墙上画的是李父被黜,一家被迫离京回到明水后,李清照在百脉泉边思念丈夫的情景;东墙上画的是金兵南犯,李清照载书南渡的情景。
http://s14/mw690/6b7bfbb1tx6DoOCUYclcd&690
室内除摆设了一些生活用品之外,还有一组体现夫妻和美的“斗茶图”雕塑。
http://s4/mw690/6b7bfbb1tx6DoO5hgcj43&690
转至溪亭,全国著名书法家的碑刻琳琅满目。道旁有一通石碑,上载章丘知县董复亨所撰《万历·章丘县志》文献,介绍李格非与李清照父女的生平
http://s7/mw690/6b7bfbb1tx6DoO64Z0y96&690
《如梦令》